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武陵郡,就是现在的常德。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划归了四川,现在又属于重庆管辖了。就在县城北边的319国道旁,有一个鲜为人知好去处——桃花源。或许是由于她过于偏远,人们忽略了她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最本质的特征。
离开公路50米,进得桃源洞,即便才到洞口,一股凉爽的山间气息迎面袭来,陡然之间,你就会被这洞的雄奇和清幽所俘虏;你会惊叹于怎么就在瞬间没有了适才的喧嚣和吵杂,人声车声和现代都市的所有声音都随着你脚步向洞中移动突然消失,如果你是一个人,这洞中的静,就只有崖上的水滴掉进池塘里的叮咚声如音乐般的提醒你,你已经到了一个如仙境般静谧的地方。
洞宽约35米,高约45米,尤其那高,当你抬头仰望时,各种形状的钟乳石,会带给你无尽的遐思。再看左边的最高处,四个硕大的“太古藏书”,苍劲隽遒,你会诧异于这深山最深处潜藏的神秘文化。且继续仰着头,看洞中高崖上的栈道,你会感觉头顶秦时咸阳学子的“藏书洞”不是在眼前,而是在一个非常遥远深邃如童话一样的某个时光隧道。在这迷惘的时光隧道中,你会在刹那之间感觉这空间和时间的渺茫,个体在这时空之洞中显得多么渺小。就这样抬头遐想,也不会感到累,因为眼前的境界是多年来从未体验过的一种近乎神圣的氛围,尽情地享受这样静谧的幸福时光,直到某一滴水,再次从高崖上跌进池里的叮咚声把你唤醒,当低头看到眼前“有秦人 负书笈 辗转来此”的碑文时,才又似乎回到了桃源洞的现实之中。
这洞最奇特之处在于她与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惊人的相似。洞外一重天,洞内一重天。洞长约150米,小溪从洞内缓缓流过,洞和溪都拐了一个不小的湾,拐过湾来,另有一片天地,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随着脚的移动,洞的另一边,远处是高耸的危崖,危崖下面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灌木丛中隐约可见数幢土家吊脚楼的回廊和红灯笼,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桃源村了。过了小桥,拾级而上,只见桥下流水,甚是清洌,真想掬起一抔,用嘴亲亲。这时,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传来阵阵土家锣鼓,欢快而激越,那声音穿过丛林,越过屋檐,撞击在不远处的高崖上,然后在空谷中回响,让人就直想和着土家摆手舞的节奏跳跃起来。
再上一级,但见田畴葱茏,正是扬花时节,迎面飘来久违了的稻香,精神为之一振,脚也轻了许多,眼前溪水蜿蜒,池塘与池塘相接,竹影深处,一苗家少女正全神贯注,蹲在水边,用最原始的竹竿钓鱼。听见人声,回过头来,只莞尔一笑,怕惊了水中鱼儿。看那倒影,美而友好。
进得丛林,沿一条石板路,屈曲而上,一会儿工夫就到了高崖脚下,顺着栈道,见崖半生一石洞,洞口俨然坐一观音,其态端详,正对了桃源洞口,极目洞外,似乎在为人间祈祷什么。再回头,低处的桃源村,在烟笼雾罩中却分外安详,那锣鼓之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住了,一幢幢土家吊脚楼如渴望的雄狮,在林莽间露出半截身子,似奔非奔,很有气势。这时候,极目桃源,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全是自然之美。如果你还是一人在林间徜徉,你一定会醉倒在这世外桃源的纯自然和恬静之中,心地也如眼前的景色,清朗明净,一切烦恼都抛却洞外老远老远,直想呐喊,直想高歌。
不经意间已到了晚上,回到吊脚楼,主人早已准备了晚餐,多是叫不出名字的土家菜。最惬意是那道叫“菜豆猫”的菜,甚至不用油盐,用木香籽辣椒蘸了吃,尽是一口纯天然的清香,不用饭下也能吃上一碗两碗的,真怀疑它是曾经招待过陶翁那道原菜。酒足菜饱,出得门来,一轮月亮已经升起在洞口之上,吊脚楼的影子棱角分明地投在石板砌成的院坝中间,半醉半醒地在石坝中踱步,听丛林和谷中蝉的清鸣,对面农舍的鸡犬之声,还有偶尔的一声农家女的长声吆吆,和着裹着月色的灌木丛和稻花的芳香,你会怀疑自己真是在人间还是世外,这种“不知有汉”的闲情逸致,真可谓千金难买呀。
对了月,饮尽这桃源的夜色,朦胧中却又没有忘记此刻是公元2008年农历的仲夏,我,还有你,毕竟不是陶翁,但看眼前,月纱之下“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源景色,我们却可以在当年陶翁流连过的理想世界里享受了一回纯自然纯武陵的高妙和幽雅,我们也不可能成为圣人,却可以陶醉在一种纯粹而圣洁的氛围之中,对着这世外桃源空茫的月色。
酉阳桃花源,醉我,真桃花源也!
-全文完-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