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即将逝去的乡思野舟

发表于-2008年10月24日 晚上8:25评论-1条

中国的文字真是太奇伟了,每一个字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每一个字里都蕴藏着一段悠远的历史。而过程与历史中,游走的却是那不尽的情绪。

让我们还是来看看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的一段文字描述吧:“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此,余老先生把对家国之思全都写在这冷冷的“雨”字之中了。而他的著名的小诗 〈〈乡愁〉〉俨然便是作者心之乡思的一粒粒雨珠。

这一粒粒雨珠,可以活一棵乡草,植一株乡树,绿一片乡山,润一方乡土。乡音无改,鬓毛已衰。无计归家的游子们,只有眼望着那一片星空,让乡草在心底猛长,让乡树在心原生根,让兄弟们在心之乡山中植上茱萸,让父老们在心之家园里耕耘春秋。

闯关东,走西口,为的只是了个“活”。付出的代价却是“背井离乡”。生活的粗糙与艰涩,让人在“家”与“乡”的面前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乡思与乡愁,在历史的旅程中,似乎已定格成了一道风景。我们只能远瞻仰视,却不能近闻触摸。它们似乎离我们很近,又似乎距我们很远……

公子重耳那颠沛的脚步,老农手中的那一捧泥土;昭君出塞的那幽怨的眼神,使者们手中那烈烈的大旗;还在苏武、岑参、武判官、苏东坡、白香山……

而今,只要你一翻开书卷,扑面而来的,那挟着油墨味,带着远年的苦涩的乡思乡愁立刻便会浸漫你的心野。

……然而,这从幽远的古道上旖旎而来的佳客,将要远逝了!因为,那天早上,远洋彼岸的一个电话,却将我们的乡思乡愁打碎了。

望着那高耸入云的摩天楼,呼啸而过的波音机,我在心底为我的乡思乡愁

祈祷!

祈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野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文章精短别致,意象层出不穷。

文章评论共[1]个
野舟-评论

谢谢编辑的点评。我只是觉得乡思在现今这个社会里正在慢慢地消逝,一个电话就能将千山万水缩为咫尺at:2008年10月25日 早上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