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九年,一个阴寒的萧冷之夜,文韬武略的宋太祖赵匡胤带着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突然驾崩,翌日,其弟赵光义即位,便是宋太宗。
赵匡胤是涿州人,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名将,(后)唐被灭,赵氏也家道中落了——一代开国之君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破落的军人世家。
赵匡胤自小即胸怀大志,21岁那年,他辞别母亲,持一杆哨棒闯荡天下。其时正是五代十国纷乱之世,赵匡胤凭借着自身的才能而获得(后)周皇帝郭威的赏识,十余年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曾先后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等职掌兵权的要职,凡此种种,均为他日后问鼎天下建立大宋王朝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年轮就在无休无止的战火硝烟中走到了显德六年 ,只怕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年对中国历史具有何等的意义?
该年六月,夏日苦炎,(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幼子宗训继承皇位,史称(后)周恭帝。幼主摄国,自然会有一些人想入非非了,赵匡胤也不例外。终于,机会来了。
显德七年元旦,愚蠢的宰相范质等人因镇、定二州谎言北汉与契丹联兵来攻打(后)周,便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带兵北上御敌。其实范质哪里是真心要御敌?他不过是想藉此机铲除赵匡胤,从而达到他自己的政治野心罢了。
——但,如范质者流又岂会是赵匡胤的对手?
赵匡胤驰骋在北上的战马上,意味深长地笑了。
大年初三夜,朔风紧,雪纷扬,北上的(后)周大军于陈桥驿驻扎,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即将上演。
次日凌晨时,赵匡胤正卧榻休憩,忽被帐外喧哗之声惊醒,接着火光闪耀,赵匡胤大惊,喝道:“什么事?”却无人应答。他寻思莫不是部下兵变造反?当下按剑在手。果然,不出片刻,一群将士蜂拥入帐,二话不说,即将一袭黄色的袍子加在赵匡胤的身上,嚷着要拥立都点检为帝。赵匡胤闻之惊怒道:“尔等此与造反何异?”火光照耀下的赵光义笑道:“如今天下无主,兄长若不称帝,则谁者称帝?”赵普也说:“请点检以天下苍生为念!”众将也都慷慨激昂地言道着。最后赵匡胤实在拗不过众人,装模作样的推辞再三,答应了众将的拥请。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成千上万的人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之声充塞寰宇,乾坤为之震荡!
当下,黄袍加身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意气风发地率领着大军回师开封了。(后)周君臣得知赵匡胤称帝,惊慌失措,恭帝柴宗训被迫退位,赵匡胤几乎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而这一切,同他的政治谋略也是分不开的。
赵匡胤称帝,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定都汴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这一年他三十四岁。
之后数年,赵匡胤先后平定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国,结束了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唐末以来风雨飘摇的中国在他的手上眼看着就要复归一统了,可是历史老人偏偏又和赵匡胤、和他的宋家王朝开起了玩笑!
建隆二年,赵匡胤为了集权中央,采取赵普意见,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审琦等一众开国元勋,削夺其兵权,这也就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说到底,还是为了防止和杜绝武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一个政治举措,疑忌武将,赵匡胤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也为将来宋王朝八面受敌挨打致使偏安一隅埋下了伏笔。
收拾一下心情,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到公元976年10月20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那个夜晚。
这时,赵匡胤做皇帝已经十七年了,还是年富力强,可是却突然暴薨,着实也蹊跷。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是赵匡胤听信一个道士的话,认为自己气数已尽,连夜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酌酒,交代后事。当时除了他们兄弟两个,再没有第三人在场。只有几个宫人从远处看到窗纸烛影之下,赵光义或起身离座,有谦让推辞的样子,赵匡胤以斧戳赵光义,还大声地对光义说:“好为之、好为之!”不久,赵匡胤即驾崩。赵匡胤死之后,皇后让宦官王继恩召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德芳入宫,那王继恩却召来了赵光义。赵光义入宫,皇后大吃一惊,忙说:“吾母子性命,皆托官家。”光义说:“共保富贵,不必担心。”于是继位称帝。
——不过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一家之言,太祖之死与太宗的继位始终是一桩历史的疑案,既是疑案,那还是留给那些历史学家们研究去吧。
宋太祖赵匡胤使中国重归一统,建立了不世之功,两宋将近三百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惜武备松弛,致令在与辽、西夏、金、蒙古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尝尽了屈辱,虽有王安石、苏轼、范仲淹、岳飞、韩世忠、文天祥一干贤臣良将,也难力挽狂澜了。终于,北宋于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为金所灭。随后康王南渡,建立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的南宋王朝。最后,小小的南宋也灭亡了,它终再禁不起历史的摧残,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疲惫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它屈辱而伟大的一生……这一切,也是大宋王朝的缔造者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的。
-全文完-
▷ 进入吴梦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