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泪水奔涌的感觉真好!”
不是吗?因为泪水,无论是悲痛的泪水,还是喜悦的泪水,都应是一个人情绪的物化、热血的精华;都是一个人真情的喷涌、人性的表露。所以,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老年或是中年甚而青年,只要你有血有肉、懂爱懂恨、敢爱敢恨、有感情、有理智,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里,总会不时地被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人物、情境或事理所感染所触动,使你触景而生情,让你由衷而动容,更让你的周身热血迅速凝聚,让你的情感深潭骤起波澜,瞬而衍化成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汇聚成一股难以平静的激流,由心泉而激发,经血脉而奔涌,直接撞击你的天庭,凝结成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你的脸颊、更在你的心底,肆意地宣泄、尽情地奔流!
至此,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老年或是中年甚而青年,都会感到自己的激情得以释放、情绪得以舒张、灵魂得以净化。整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视听空间,就象雷雨过后的天空,格外地晴朗;又象狂潮退后的海面,格外地平静。呵,此时的你,才会由衷地感觉到:“让泪水奔涌的感觉真好!”
前些天,一部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则让我切实地体验到“泪水奔涌”的美感享受。每天晚上,我和夫人坐在电视机前,通过那些真实感人的电视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同身受地走进了那些鲜活人物的特定环境和内心世界,在流畅无痕的故事情节中,在此起彼伏的戏剧冲突中,在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中,在冷静舒缓的旁白叙述中,去感受剧中人物因社会职业或家庭角色的差异而产生的性格局限和感情偏见,去体味由于观念代沟和亲缘隔阂所造成的剧情冲突和感情交织。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矛盾的步步加深,我们同剧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一起思考、一起欢欣、一起流泪,一起去领会和理解这部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无限魅力与深刻含义。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深深地理解秦岩身为儿子和丈夫双重角色的重负与无奈。一面是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母亲,一面又是自己疼爱有加的妻子,既要对慈母百般孝顺、感恩图报,又要对爱妻百般呵护、耐心规劝。在母亲和爱人两者之间,秦岩无可选择地、竭尽全力地扮演着“两面人”和“泥瓦匠”的“小丑”角色,分别进行巧妙地沟通、善意地调和。然而,诚实质朴的秦岩并不是“演戏”的高手。他在儿子和丈夫两个角色之间,无疑要首先当个好儿子。在母亲面前,在妻子面前,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背负“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无耻罪名。因此,秦岩付出了巨大的感情代价,甚而导致与夏小宁的感情底线几度频临崩溃的边缘。
我也深深理解夏小宁身为妻子和儿媳双重角色的向往与忐忑。作为拥有独立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希望与心爱的丈夫共同建立起属于两人独有的爱情世界和感情空间,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正当追求,是应该得到包括婆婆在内的所有亲朋理解的。但是,由于和婆婆之间在传统观念和感情融合方面所产生的敬畏心理,促使夏小宁无法在较短的时限里,迅速完成由“阿姨”到“婆婆”再到“妈妈”的感情转换,无法回避婆媳之间由于亲缘隔阂所产生的感情芥蒂。为了实现自己的正当追求,夏小宁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一系列消极的、偏执的,甚至是“耍小聪明”的做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远离或拒绝了自己的婆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婆婆参与并进入到她和秦岩之间的二人生活。由此而引发出一连串的欲罢不能、欲言难休,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和感情纠葛。
与此同时,我更由衷地理解秦母身为母亲和婆婆双重角色的难言和苦衷。婆媳之间的代沟与隔阂,根植于缘古至今的几千年传统文化观念,流淌在婆媳之间的骨子里、血液里、灵魂里。不难理解,作为秦岩的生身之母,她不能容忍婚后的儿子脱离了自己的生活视野,疏远了自己的感情关爱;不能容忍让儿媳占据了儿子的全部感情空间,使自己的精神世界黯然失色、空落寂寞。同时,她又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或干扰了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幸福和感情生活。所以,秦母在对儿子的既疼又爱、对儿媳的既亲又怨的矛盾交织中,使这个简单平静的三口之家,平添了许多或大或小的误会、猜疑和戒备,酿成了几番接连不断的较劲、暗战和争执。让性情原本简单平实的秦岩,在母亲和妻子的两个女人之间,每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神世界难承重负,苦恼不堪。
我不是作家,更不是评论家,我不想也不敢对这部电视剧的艺术质量和美学价值妄加褒贬。我只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去感受、去体验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夫妻、每一位老人、每一个儿女,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审美共鸣,所引发的关于社会、家庭和伦理的理性思考。因为剧中演绎的每场冲突、每次纠葛、每个情节,包括那些琐碎的细节,都曾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都曾经是奔涌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就是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常常让我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想起我们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些经历与感慨,唤起我们对剧中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共同关切。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作为年轻人,谁不曾有过秦岩一样的经历和感受?作为妻子,谁没有夏小宁那样与婆婆之间的心路历程和感情芥蒂?作为老人,谁没有秦母那样的难言之苦和身心之累?所以,每每情到深处,爱到极至,自然会被剧中的情节所缠绕,被剧中的情境所感染,被剧中人物的感情命运所煎熬,与他们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激动、一起愤怨,时而热血沸腾,时而热泪盈眶,甚而泪水奔涌。啊,让泪水奔涌的感觉真好!
我想,这就是艺术欣赏的无穷魅力吧!《我们俩的婚姻》让我们在虚构的艺术情节和艺术氛围中,尽情地享受由艺术真实而带来的激情澎湃和灵魂撞击,充分地体验由艺术真实而带来的精神洗礼和艺术熏陶。与此同时,《我们俩的婚姻》也让我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乃至亲朋之间的交往艺术,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家庭伦理和爱情婚姻的形象教育。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俩的婚姻》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吧!也是《我们俩的婚姻》让我“泪水奔涌”的成功之处和艺术魅力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各级妇联评为“和睦家庭”、“孝顺儿女”、“亲情婆媳”的优秀典型,哪一家、哪一个没有《我们俩的婚姻》那样的现实故事和感情纠葛呢?哪一段故事、哪一份情感不比《我们俩的婚姻》更感人、更动情、更让人“泪水奔涌”呢?“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艺术是生活的花朵”。“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而生活又是艺术的表现”。我想,这就是生活与艺术之间互为依存、互为表现、互为因果的不变规律吧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又是社会的生动缩影。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经济才能繁荣,事业才能发达。电视剧的故事也好,生活中的家庭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让人泪水奔涌,能够营造出“让泪水奔涌的感觉真好”的艺术效果,其内在的核心精神就是一个“情”字。一个“情”字,囊括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所有内涵;一个“情”字,维系了一个家庭的亲情和睦,构建了整个社会的安宁团结。就是这样一个“情”字,体现在儿女身上,就是要对自己的生身父母常怀一颗感恩、孝敬和回报的情感;体现在父母身上,就是要对自己亲生的子女抱有一番怜爱、关心和体贴的亲情;体现在夫妻之间,就是要给自己心爱的人更多的尊重、理解和体凉;体现在婆婆身上,就是要对走进自家的“外姓人”视若亲生,用“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心理,给儿媳更多的体谅、关爱和包容;体现在儿媳身上,就是要以“为人都是双层父母,都要一碗水端平”的心态,给年老的公婆更多的尊重、孝敬和忍让。
因为有了这个“情”字,我们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主动地为自己的家庭赋予更多的温馨,做出更大的奉献,甚至还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就是因为这个“情”字,生活中才有了那么多使人“泪水奔涌”的恩爱夫妻、亲情婆媳、和睦家庭,为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朴素、普通,有血有肉的素材和养分。在这里,我们更要感谢那些有责任心、有洞察力、更有艺术性的剧作家和艺术家们,特别是李亚鹏、苗圃、徐雷及其他演员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让我们通过电视荧屏的优美画面,艺术地再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真实地感受了一个“情”字而激发出来的“泪水奔涌”。
啊,“让泪水奔涌的感觉真好!”
-全文完-
▷ 进入qiushancila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