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贵人打伞”又是“四人抬丧”,这样的马哪怕拿送人,有点行道的人都不会要。“贵人打伞”大概是说马的头上长了一圈异样的毛,意味着虽贵而不见天日。其实,在我看来,主要是这样的马看上去就不顺眼。加上四只脚蹄都长一綹白毛,像父母去世时子女头上戴的白孝布一样,所以把有这种马脚的马叫四人抬丧。解放前,我的家乡就有人家养过这样的一匹马。拉到场上卖了多少次都卖不出手。有一次拉到安顺去卖,遇上一位地方部队的军人来卖。找了个“牙口”(懂行入道的中介人)来看这匹马。因为这匹马按民间评判标准有两大忌讳,但却长得高大健硕,双眼如虎。喷一喷鼻子,那响声呀,不注意的话,那怕是大男人,都会被吓得身上一紧,惊出一身冷汗。“牙口”看看这位军人的装束,估摸着大小是一位军官,因此不敢掉以轻心。左看右看之后,打开牙门,公开给这样军人讲出这马的两大忌讳。当然,面对军人,牙口讲的时候要策略一点。将第二个大忌讲成“四人抬轿”。军人听后便说:我是个连长,难道还不算“贵人”?难道还值不得“四人抬轿”?主人看机会来了,开口就要十二个票银。那连长格顿都不打一个,就拿钱。并且还派兵送了马的主人一程。就这样,一匹被世谷嫌弃的马,却被一位“粗人”相中而终于在抗日战场上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知道这事后,我的曾祖日夜思着发这样的“横财”。他希望自己能遇上这样一匹马,低价买来,然后高价卖出,好好地发一笔“横财”。可是,被世俗贬得一钱不值的这种马,也不是容易遇上的。虽然每个星期,曾祖父有事无事都要到牛马市场上去看看。但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遇上这样的马。曾祖父想的是,要是遇上这样的马,把两大忌讲出来,好好砍价,绝对会便宜得到。然后找机会卖个好价钱。因为难遇这样的马,曾祖的梦做了好几年都没实现。
终于有一天,曾祖父在乡场上看一匹戴着铁嘴拢的马。他围着这马转来转去,问这马是不是爱咬人?主人说就是因为爱咬人,所以才拿个铁丝嘴笼给它戴上。要不是这点,这马的劳力好,又肯吃,又肯壮,还舍不得卖。正值中年的曾祖父问他要多少钱?那人说要一分二钱银子。还说要是没有这两大毛病,起码要一两多银子。就是因为实在管不了,想用它驮东西也驮不成,难得养才卖的!为此,曾祖父还是沉住气,做得买与不买无所谓的样子。好几个星期后,这马的主人也卖得没了兴趣,只希望多少拣点饲料钱就卖!所以,从一分二钱银子的要价迭到八钱银子。曾祖父最后以六钱银子的价买进手,但条件是要连那铁嘴笼要。只要能卖脱手,那人当然答应。
于是,曾祖父便牵着这会咬人的马往回赶。有人见到后笑曾祖父实在爱惜这马,为什么不骑着它走呢?曾祖父说才卖过手,还不识马性。于是,人家又说,曾祖父不可能将这马买去后,成天拿它供起?不试一试哪知道它的秉性如何?曾祖父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回转身来,一手牵缰绳,一手抹着马的背自言自语地说:“畜生,我要真是你的新主人的话,你点三下头,我就把你的铁嘴笼掏下来,你就把我驮回去。否则,你就一动不动!”谁知这马一听,还真点了三下头。曾祖父把它的嘴笼放开,它也不咬人了。曾祖父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这马前世注定与他有缘。所以才如此。于是,曾祖父骑上马去,便像位凯旋的将军似的往家赶。回家后这这一切告诉家人,人人都觉得奇怪,都想试试。还真是谁靠近它它都不咬。
这马在曾祖父的手中,硬是乖得很!每次能驮运三四百斤的东西。驮牛粪、驮粮食,抬上它的背后,一路上可以不用人照管。只要两头有人负责抬上抬下就行。放到坡上去,嘶鸣起来响彻山谷,很有战马的威风。它追逐骒马(母马)的时候,那鬃毛因为迎风飞展,简直有一种急风闪电之势!以至于那些小骒马不得不被它所震服。
两年后,冬天里的一个周末的中午。曾祖母照惯例,开圈门让牛马出去喝水。可一开圈门,就被这马咬得惊天恶云地喊。曾祖父一听就跑去一把抓住嚼环,扯了几下让它把曾祖母放开。好在它只咬住曾祖母的衣服甩来甩去,并没有伤到哪点。
曾祖父想到买它、骑它的时候的情景就说:畜生,如果你今天别有新主,你就用头点上三下!果然,这畜生还真点了三下头。
在之前,村里好几个人都来约曾祖父拉马去卖,曾祖父说这马还好用得很,舍不得。谁知发生了这样事。于是,在曾祖父端了一升苞谷喂它,就马上吃饭,准备拉它去赶场。等曾祖父三下五除二地吃过饭,它的那一升苞谷也吃完了。曾祖父骑着它,很快就赶上村里那几个牵马卖的人。那些问反问曾祖父:“约你时你说不卖,为啥又要赶后来呢?”曾祖父就把它的故事说了一遍。当然隐瞒了马点头之事。
曾祖父才进安顺城就遇上了他一位亲戚。那亲戚看了看这马,说是先拉到他家后园拴起来,吃过饭后,他帮找个买主。据说,当时的地方主考官(大概是教育局长之类)家想买匹好马。看这马样子确实不错,那亲戚说他可以推荐。
通过引荐。那位字人问要多少钱?曾祖父说他是买着十二个票银来的,是讲成一注田地需要钱才拉去买的。由于这马烈性大,为此伤人还花了六分银子,请那官员看着给价。由于马喂养得好,又高双大,膘肥圆壮,那官员确实用得着。于是按曾祖父说的全部照给外,还多给了六分银子。同时还给了一张“通行证”,说是路上如有闪失,赶紧回报,丧失毫毛赔中柱!并派人持枪送了十里左右的路程。
得了这笔钱后,曾祖父就值了不少田,买了不少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后来因子女多,三分两不分的,解放后才没有被划作富农、地主。不过,还是被评为小土地出租。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曾祖父以下的子孙,不像那些贫下中农一样趾高气扬地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中大出风头,而是谨小慎微的过自己的日子。因此,整个“文化大革命”中,一大家子人虽然贫困,但总算风平浪静地过了过来。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