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视作品的一正一邪的斗争中,邪的那方总是先干坏事,而正的那方要么不知道,要么不相信,当然就不会采取什么对策,于是邪的那方又继续地干坏事,不断地干坏事,直到正的那方家破人亡了,方才醒悟,方才还击。按照邪不胜正的道理,邪的那方自然是要失败的,或者死得很惨;或者被感动,从此做了好人。最近看的连续剧《风穿牡丹》就是这样。李小冉饰演的女主人公白无暇生下来被算命先生断为命硬,于是被送往尼姑庵。尼姑庵18年青灯长卷的生活让她具有了许多优秀的品质,特别是她的善良。她回到红尘,遭遇诸多不幸,却从不更改她的善良的做人的本质。她的亲妹妹芷岚出于对无暇丈夫冬青的疯狂的爱,完全不顾亲情,屡屡贬损践踏姐姐,甚至差点还要了无暇的命。但是无暇一直是以德报怨,最终她感动了这个可恶的妹妹,让妹妹情不自禁跪在了她脚下,给她认错。同样的,在《错爱一生》中,吃尽了苦头的陈想南最终也以自己的善良感动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顾亿罗。作为观众,我肯定是盼望着这样美好的结果的,但是转念又想,真实的生活中会不会是这样的呢?
在我看来,善良的力量是有限的。俗话说,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善良也不是什么济世的良药,更不是法力通天的圣灯。其实在很多时候,比如在刀枪棍棒前,在坦克大炮前,它显得是那么苍白懦弱。《狸猫换太子》里,李玉就足够善良的了,她从来都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她多次遭到皇后刘娥的迫害,连寇准和包拯都不能忍受刘娥的恶毒,一再让她明白刘娥这种人装的是满肚子的坏水,但李玉就是不信这些坏水能比她的善良管用,她坚持要用善良去感动刘娥。结果呢?如果不是包拯的聪明果敢制服了刘娥的话,李玉和她的儿子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在佛教中,善良是本质,是核心。佛告诉人们要一心向善。这是非常正确的,只是行善是需要条件的。如果无条件地讲究善良,那么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鬼子都不用处决了,甚至都不用判刑了。对着敌人的血淋淋的屠刀,你文雅地宣讲善良,会有用吗?所以行善也是要看对象的。比如在刘娥的面前,善良有什么用呢?你的退步只会让她更进一尺,直到达到她的目的。李玉真是太天真了。她要表现她的善良也要选对人才是。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我却很是怀疑。我还是赞成荀子的“人性恶”的。人天性中有不少恶的成分,都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将其慢慢剔除,才能成为好人。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大肆烧杀抢掠,干尽了伤天害理的事,其实并非因为他们是日本人,而是因为他们是人。换句话说,倘若是中国去侵略日本,难道就不会做这样的坏事了吗?想想成吉思汗西征时,杀的人少吗?血流成河的地方少吗?人性中恶的成分在有利的条件下,比如政府的宣传调动奖励,比如有权势财产的诱惑,那么善良是会被人抛到九霄云外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的人悟性很高,一下子就领略了善良的真谛,他会变得很善良;而有的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开窍的。前者与后者发生冲突时,前者一定退让,而后者的凶恶歹毒也是正常的,因为他心目中一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事实上,前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这也难怪古话说:好人短命,坏人往往活千年了。所以,善良的人要把握好善良的度和弄清楚实施善良的对象,才不会让那么多的悲剧诞生。《风穿牡丹》中的霍万鸿不就是没被无暇感动吗?因为他就是善良的局外人。
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世上有更多的善良的人。善的力量大了,也许就能与恶抗衡了。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