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纳溪是一条溪?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于我。入得纳溪,解开疑问的渴望更炽烈。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白云之下淌着溪水,迎面高楼林立,绿树青山奔来眼底------是幻觉,还是梦境?揪揪左臂,生痛,看看身边,熟识尽在,方知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这就是纳溪?
去过纳溪,是在三十多年前。因为生活,找熟人想做点买卖。一则没钱,二则胆小,最终啥也没做成,跑了一趟冤枉路。但纳溪给我的棱廓却是清人董新策的描述:“枯藤维野艇,荒县指纳溪。石画长江断,山回半郭低。人烟春树外,僧磬夕阳西。坐爱无蘼软,新莺自在啼”,跟眼前的景像差了太多。
哪一条溪是纳溪呢?眼前的美景让我有些迷茫。
第二天去旅游景区,见倒了真正的纳溪人,本土的作家,与我一个车上。我提疑问,他却滔滔,话里话外全是纳溪的好。说早在三国时,诸葛亮南下平乱就来过纳溪,在护国插旗山屯兵。公元1232年(南宋五年)建县,历史悠久。
这悠久里并不是全都好。在我查到的资料中,好像纳溪一直以来都很荒芜,贫脊。清乾隆年间李天英有这样的诗形容过当时的情景:“破衣难拭泪痕多,顾影其如冻馁何。矫诏无能师汲暗,只须抚字写征科。”“野屋萧条尽掩门,携儿去采蕨菜根。竹筐不满归来早,硗确荒山雨气昏。”我说。
那是过去,我说的是现在。他分辩。
现在的景像我看见的。我不能否定他的说法。
听到过永宁河号子么?他不再说悠久,转而问我另一话题。可我听来,他还是在说悠久,只不过由宽泛转到了具体。
永宁河飘飘逸逸,逶迤而来,横贯纳溪入长江。明朝初年朱元璋就命重臣输通,纳溪成为了联通中原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永宁河行船,虽苦了船工,却也成就了一方繁荣,炼就了船工的好嗓子。一曲永宁河号子,定然会倾倒你。
这我知道,昨夜不是刚听过的么。
以前没听过吧,美不美?
我一时语塞。因为我知道,船工号子不能单纯用美或不美来形容,那吼声里包含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更何况,昨晚听来,这永宁河号子或更胜。
听过李双江的船工号子,高亢而激越。不过那是创作的歌曲,虽浸透悲壮与艰辛,却少泪眼。少年时走路进城,河边偶遇纤夫,全身黝黑赤溜,腰间栓块已说不出颜色的布,或穿一短裤,肩上搭块汗帕,身躬如弓,手脚着地。身后是一重船,逆江缓慢而来。从那近乎匍伏的躯体里,竟吼出声声号子来。但那号子分明饱含血与泪,令听着的人动容。后来知道,在这一带行船的人吼的号子,叫川江号子。与所听到的永宁河号子有着很大的不同。或许,船工拉纤时的穿着都差不多一样,所含的辛酸都一样,但那吼出的号子却明白张显的是地域特色,带有着浓郁的河流风情。永宁河山高水险,滩多流急,比起川江来,行船更危险。船工的号子也跟着水流,短急而壮烈。他们把所有的悲苦与愤慲,全部倾注入吼声里,使声声号子凄清悲婉,不用看,听着也会动容。
这样的地域文化特产,并不仅仅是永宁河号子。他还给我说起了茶。
纳溪早茶。你不晓得,纳溪可是川南第一早茶产地呢。见我沉吟,冲我笑笑,递来一文稿:我写的,巴山采茶女。
没喝过纳溪早茶,更没机会去看茶山,但很想了解一下采茶女。他说不行,没时间。我只好作罢。于是追问 “纳溪早茶”。
纳溪早茶有两重意思。一是说纳溪茶采摘得早。每年新春,天空中飘散的雪花刚一停歇,茶山上就在一夜间冒出点点新绿,茶树间就顿然蝶舞莺飞,欢声雀跃。采茶姑娘的背篼里,就飘散出鲜嫩的茶叶清香。这个时候,川内很多地方的茶树还在冬眠呢。其二呢,是说纳溪茶栽种早,历史悠久。据考证,纳溪梅岭茶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献记载。纳溪梅岭茶很出名,晓得不?梅岭山高林密,山间溪水淙淙,终日浓雾紧锁,种茶得天独厚。可早先并不产茶。那一年,梅岭山上来了一户人家,独生女儿貌若天仙,见过的人都叫仙女。因为穷,仙女每天要上山打柴挖野采。饿了摘几颗野果充饥,渴了喝口山泉。一天,实在饿得不行,饥不择食的她又吃了些野果,不想那果有毒。仙女中毒后,倒在了一棵茶树下。清晨,浓浓的大雾罩着茶树,露珠从茶树叶子上滴落下来,掉进仙女的嘴里。慢慢地,仙女醒了过来。她看了看自己,再看看茶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来,仙女在梅岭种上茶树。据说,救了仙女的那棵茶树至今还在。那树不仅产茶高,茶还特香。
释疑尚可,后边的故事并不新鲜,或许还是移植来的。但听得出来,善意的谎言全是为了纳溪的茶,为了纳溪的茶农。我想,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纳溪的茶的确“早、优、香”,重要的是本土作家的那颗心,一个为振兴纳溪而在不断努力着的人。有了这,就已经够了。不过,说了半天,他并没有回答我关于纳溪的问题。
二
去的目的地是纳溪的一个旅游胜景,叫天仙洞。
汽车呼啦啦一下就把我们送上了山顶,所以并未觉得山高水险。山顶并不宽,纵横不过百米,却很有意思。不宽的顶上横竖摆了几栋正在修善的房屋,红墙黑顶,全是庙宇。窄窄的坝子里,白煞煞一片站满了菩萨,汉白玉的,整整500个。虽然满面生光,一副新奇而又快乐的面孔,但掩饰不了跟我们一样,是刚来的新客。从背面残留的凿痕竟还一尘未染就能看出,或许他们只比我们就先到那么一点点。因为居所还没完工,只能站在坝子排队等候。我感兴趣倒不是那菩萨的多少,而是汉白玉真身。坦白地说,在川南这一带,所有的庙宇中,我见过的菩萨大多为泥塑,好的也就是用当地的青石,汉白玉做真身,我是头一次见。没问过这汉白玉与当地青石的价格比,猜想汉白玉一定贵了很多。因为光从运费上,就地取材的青石就要少花不少钱。可见,修庙人佛心之诚。
往前不几步,就听佛堂传出阵阵诵经声,夹杂在嗑嗑的木鱼声中,很有弦律感。出于好奇,探头往佛堂。却见是一女尼,身着佛衣,端坐于一排排的条凳间。凳上置一经书,翻开着,旁边放一木鱼,却没见敲。女尼双眼紧盯书页,口中唱声朗朗。在其前后,坐有三五女子,身穿便装,凳上也置经书,个个目不斜视,跟着女尼唱经。开初,我搞不懂那木鱼声从何而来。仔细观之,方知是先把木鱼声录制好,置音响里放出来的。现代的和尚尼姑也真与时俱进,连木鱼也懒得敲,用音响代替了。
紧贴山崖,一栋钢筋混泥土楼房正拼命往上窜,见得着的已三层,看那伸出的长长钢筋,不知还要往上冒几层。这大概是做和尚尼姑宿舍的吧。我数了数,小小一个峰顶,竟摆了七八栋房屋,其一次性投入的规模之大,在川南现在修建的庙宇中是少见的。我以为是纳溪地方政府投的钱,问过之后才知道,是一位远来的住持化缘修的,已经投进了三千多万元。说是要比照成都什么寺的规模。三千多万不是个小数。我真佩服那位未曾得见的住持,单单凭了一己之力,怎么就能化来那么多的钱!看来,国人的佛心真是诚得可爱,大把的钱尽可往庙里甩。不过,这庙的确也修得必要,风景区不能仅有自然风光,得融进人文文化,美才有厚重感。刚刚看见500汉白玉菩萨时,有人就戏称:看,2008年的“古文物”,引来一阵哄笑。但仔细想来,真的再过2008年,有谁能说这不是珍贵文物?更何况,这庙一但落成,又会引来多少善男信女?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在天仙洞,峰顶能看倒的,除了庙宇,就是对面的山。因为山高而陡,两山之间挨得近,连沟底也见不着。从庙里往下,是一个大的坝坝,光溜溜的一直伸向崖边。这就是景区呀,没啥看头嘛。我说。景区在下边,下去就到了。身边的纳溪作家说。于是继续往下。
干净的石阶如倒挂的天梯,从云端垂直而下。耳边,清风夹带泉水滴落声,叮咚而来。梯下,一条小溪从深山探出,羞羞涩涩地婉延而去。盘山公路像一条银白色的带子随溪流躲进深山。溪上一桥,渡南来北往行者。西阳下,溪水升腾缕缕雾霭,将“小桥流水人家”迷离。山色空蒙,烟水浩茫,恍若置身仙景。真的不错呢,这般景色。我不禁大喊。鼓耳石!又是当地作家,指眼前一巨石说:别看这石巨大(高100米,顶直径20米),风吹来看得见摇动,听得见嗑嗑声。没去想那说法是否真实,因为当时没有可摇动巨石的风。还有也怕,怕真的大风吹来,摇垮巨石怎么办?绕到巨石根部,却是一宽敞平台,台下万丈绝壁,台上却盖了顶,办起了农家乐。省里几位大作家兴起,泼墨挥毫,即兴为鼓耳石题诗。我也想了一首:“何处飞来石,无由卧仙山。千年眠绝壁,一觉入云端。”只因不成为诗,没敢献丑。
继续往下时,以为是下山了。不,去天仙洞。身边的人说。
天仙洞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巨大的岩。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洞里曾藏过弹药,日本鬼子的飞机还来轰炸过。
天仙洞很古老,古老得让人说不清它到底存在了多少年。以致其山门也跟着沾光,据说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工龄了。至于为啥叫天仙洞,当地人是这样说的:相传,九天玄女在洞里修仙炼道的时候,到南海紫竹林借来竹种,撒遍山前山后,使大里岩翠竹成林。为了感谢玄女造福人间的功德,人们把她修炼的洞府取名天仙洞。洞很大,可容几百人同住。但空空的,一点也找不到仙女住过的痕迹,只留下了些人间烟火。或许,传说原本就不可靠。但并不影响其传奇。要不诸葛亮、李白、黄庭坚、杨升庵怎会来呢。据说蒋介石也来过。洞前的山门上至今雕刻着他的题词。猜想蒋介石倒不是为了观景而来,肯定是那一洞子的爆炸物。
山门其实就是立于洞前的牌坊。不过,于天仙洞来说,最值得一看的恐怕就是牌坊了。牌坊高12.8米,宽4.8米,六柱三层楼檐,分别有“即是仙景”“天仙洞”“君爱精灵”三道题刻。最后一道“君爱精灵”就是蒋介石所题。此外还有八幅戏剧场景和一副对联。牌坊的精妙之处就在分排两边的这副对联上。它不是通常用的文字,而是图案。一字一图,让看的人自个儿去解。这是我所见的石牌坊上惟一用图案替字的对联。省里来的大作家们也说这种形式的对联很少见,他们也头一回见到。一幅戏剧,浓缩了一段历史;一副对联,展示了另种内含,意蕴深远,引人遐思。说其为川南古建筑艺术精品一点也不为过。
从天仙洞出来再往下,就回到来时的公路上。脚下溪水哗哗,清澈湍急。两岸青山绿树,苍天滴翠。这条河是不是纳溪呢?上车前,我突然又冒出这个问题。身边的纳溪作家不答,只冲我笑笑。我分明看出,那笑里,意味深长着呢。
三
回到纳溪城里已是傍晚。夜幕初上,灯火阑珊,满街车水马龙,繁华丝毫没因夜的降临而衰减。这种只有大城才能见到的繁华景像,居然在纳溪上演着。与数百年前的李天英等人眼里的纳溪,差别何止天壤!
纳溪已经在经营着繁华。
晚饭后主人邀去唱歌,因受不了那震耳的音响和室内污浊的空气,没去。与几位文友上街溜达,领略纳溪的风情。所走街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处处人流如潮。空阔处,花草飘香。冠山公园灌木撑天,空气清新。望江亭前,长江浩荡,雾锁云溪。中云广场,鳞波细拍江岸,柔柳轻扬微风。几许钓者,垂杆静侯悠闲。或曰:李白的“夜发清溪向三峡”据说就在这上边的清溪沟。又是寻古,我没附和。眼里却是郑瑞玉的“半江灯火纳溪城,隐隐飞烟隔水明。安得峨眉山下月,夜来极浦看潮生”。
这就是纳溪哟,美的景,繁华的城!
不,这只是纳溪的一半,还有另一半呢。本土作家说。
另一半?是啥?
是这,纳溪人。他拍拍胸,对着江流呼出一口气,显出万丈豪情。
纳溪现在的美景,是近几十年才有的。特别是近三十年,变化之神速,真真有点使人眼花缭乱。先后修通了321国道,隆纳高速,隆黄铁路,到泸州机场的高速路,使交通四通八达。造林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引来了泸天化集团公司,西南化工研究院等国家级大型企业。泸天化集团公司旗下已有20多个子公司,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建起了四川西部化工城。正在发展的工业园区,已有9个项目入住,总投资25亿多元------。再过几年,你来纳溪,看倒的又将是另外一番景像啰。这主要得益于纳溪人的胸襟,不仅拥抱长江这样的大河,也接纳像清溪这样的小溪。不说别的,境内单单溪河就有130余条,纳溪人不是全都包容了么?
这纳溪,包含了太多的内函,难怪一触及我的疑问,他们就诡异。
我终于弄明白,纳溪原本就不是一条溪!之所以叫纳溪,是因为这片土地襟怀宽阔,拥有长江的心胸,能纳百溪。而正是纳溪的土壤纳溪的人,用海纳百川的浩瀚,成就了眼前的繁华和美丽。我想,世间人事,凡能成就者,都得有“纳溪”的胸怀。这,才是 “纳溪”真正的魅力!
纳溪,何止于一条溪------
1
1
-全文完-
▷ 进入三河汉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