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拉皮条”
张娟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奥运会射箭首金之后,举国欢庆。2008年第16期的《半月谈》杂志为此特辟专栏予以报道:《真金是这样“练”成的——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其中一则介绍张娟娟艰苦训练的文字里面这样写道:“刚刚练习时,张娟娟每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过了几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的是一根皮条,让她练力量……每天她就是那么分腿一站,开始‘拉皮条’”。
把用皮条练力量说成是“拉皮条”,岂不贻笑大方?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拉皮条”一词的来历:清朝时期,北京有个皮条营,是当时著名的红灯区,人力车夫经常会在周边地区揽活,久而久之,专在这周边转悠的人力车夫就被称为拉皮条的。由此可见,“拉皮条”一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十足的贬义,专指那些介绍皮肉生意的掮客所为。
《现代汉语词典》对“拉皮条”一词的解释是:撮合男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张娟娟用一根皮条锻炼臂力,是因为训练器材的缺乏,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半月谈》的这位记者想象力着实丰富,幽默工夫也颇了得,一个“拉皮条”让全文“熠熠生辉”。
我想,该记者或许是为了图省事,用“拉皮条”一词作总的概括,确实比简单赘述张娟娟是如何练臂力的要简洁清晰得多。殊不知,只顾形式好看,全然不计后果的代价,固然可以博得读者一笑,但却让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新闻宣传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该记者也担心造成歧义,故此在“拉皮条”一词上加了引号。但不管怎么说,也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把这么一个低级庸俗的字眼,用在为国争了光的巾帼英雄身上,就是不应该的。
-全文完-
▷ 进入魏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