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之所以存在许多很黄很暴力的东西,最根本的原因是:发布和传播此类内容的人们都以为这是一块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宣泄心情的自由乐土,以为只要不使用真名不暴露身份,只需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就可以抛开一切伦理道德、文明教化的羁绊,让受缚的本性彻底解放,让压抑的心情完全放松,神不知鬼不觉、痛痛快快地做一回野蛮人,体验一下找回真实自我的快感。
这说明:人性本来就是双重乃至多重的,人们受教育讲文明无非是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社会大众所能接受的主流规范,凸显和强化那些利于人类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人性特征,约束或隐藏那些不为社会规约和道德规范所提倡的低级、野蛮的人性特征。其实,无论是隐身客还是马甲帮,都试图通过使用假名、利用网络交流无需见面的天然屏障,撕下平时掩盖着自己本性的道德遮羞布,毫无顾忌地激活了或释放着原本耻于显露的低级趣味和狂暴粗野。
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界定了网络语言的便捷性、实时性、视觉显著性等种种新特点。网络语言不同于口头和书面语言,它是界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上下连贯,简洁方便,通俗易懂。如我们在网上说就是就是,可以写作9494,拜拜写作88,既节省了时间,且还形象贴切;使用网络语言,心里想的其实是口头语言,手上敲出来的却是口头语言的另类书面表达方式;语言是环境产物,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特性,不同于传统媒体,也不同于现实生活环境。如果我们承认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因使用环境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是合理的,那么网络语言的存在为什么就没有了合理性呢?
对不文明、粗俗的不规范语言当然要进行控制,而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笔者觉得只要是文明得体的,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语言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国内一些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已开始关注网络语言现象。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早已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网络传播学院,其中设立了网络语言应用系,有关网络新词新语的研究课题已经展开。经过近年了的探索,一些来自网络的新词新语将被编入网络用语辞典,相关的专著和教材也将出炉,一门新兴学科网络语言学正在建立之中,这一切,无疑有助于网络语言生动活泼、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我们期待着。
-全文完-
▷ 进入渔舟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