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 “仰不愧于天,俯不 作于人”的君子行为准则,今有 一切廉洁之行为,我们用三个字来形容——有教养。
教养是拾金不昧者坚持的那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诚信诺言。
教养是优国爱民者贯有 的那种“位卑未敢志优国,事定就须待阖棺”的高尚情操。
教养是志洁行廉洁者固守的那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信仰。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当一位路人 拾得钱包后 ,立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最终将钱包物归原主,并且对失主的重金酬谢婉言谢绝的时候,他的言行已经从一种特定的角度对教养两个字进行了 最完美的诠释。
教养让拾金不昧者轻松地战胜了心底里的 诱惑之念,使得拾金不昧这一优良道德品质穿越了时间的阻隔,悠远绵长地传承了五千年。
“僵卧孤持不自哀,尚思为同成轮台”。陆游本系一介文人,可他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的爱国教养,即使是自己病卧在 塌,也不为自己的病情哀叹,反而一心只想为处在战乱中的祖国尽献主焦点一份力量。他的 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是成了两句最特别、最有份量的 遗嘱,流传到现在,虽历经几百年的时间洗涤,仍散发出闪亮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在优国爱民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教养让 优国优民者甘心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粉身碎骨浑不怕,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 一串串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岸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梅。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的事情也总是有时发生。可是 一旦有了“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容”的教养之后 ,这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李白,柳宗元,陶渊明等先贤都用自己 的言行诠释了 心高志洁这一人生的意义。
教养让所有贤达之人自始至终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仰,真正地做到了 “一片冰心在玉壶。”
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优国爱民,教养让 一个个 闪着人性光辉的形象傲然于时空,永久地屹立在人们心中。
-全文完-
▷ 进入邂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