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结婚一代木伯

发表于-2008年10月09日 下午3:33评论-0条

中国人难得几个假期,所以这时间,也就成了许多新人的黄道吉日。我的这个日子是在几个月前就被预定去了的。仗着老婆总算有资格摸方向盘,也仗着还能找到一圈方向盘,不管是作为新娘的叔叔婶子,还是作为婚礼的司机摄像师,这个婚礼是一定要参加了。

原定明天十点出发的。谁成想,半夜醒来,就是淅淅沥沥的雨声。让躺在床上的俩人都心里发麻,尽管谁都没有说出来:这样的天气,300公里的征程,一个够资格的马路杀手,一路上该有多少战事?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挺起胸膛你也算条好汉。于是不到九点,就在淅淅沥沥的萧瑟里出发了。感谢现代科技,路是早看好了的,这也是副司机必备的功课。屏幕上的地图比手里的清晰的多,几个转弯,几公里路,第几个出口,都一清二楚。

出发不久,话筒里传来一声声叮咛:慢点,安全第一。小心,可以开点热风。快慢在老婆脚下,冷热在自己一阵搜索里了。从制冷换成最热,从吹头脚换成吹玻璃,从关闭换成三档,车厢里是暖和起来了,可倒车镜依然是一片模糊。然而看着一个个预定的站牌不断闪过,心里的担心也跟着不断的减少着。

中午饭是在同学家解决的。因为事先早就预定好了,也不用劳驾那家饭店,只是买了一堆面条,炸上一碗炸酱,倒也利索。顺便问清了下路后的方向,不到一个小时,又踏上了征程。

等到话筒第三次响起的时候,已经可以自豪的告诉对方,刚刚过了县级收费站,前方只有不到五十公里的路了。然而雨依然飘洒,甚至更紧密了些。看来,着急的不仅仅是司机--这不过是个抬轿的—更着急的是第二天就要做岳父岳母的大哥大姐,谁知道这“雨中的婚礼”究竟代表了什么,谁又能相信“第二天晴”的预报是否能在二十个小时以后真的应验?

来到县城大路口等待一刻钟左右,接驾的车子终于到来。离开水泥柏油路面,尽管是一阵泥泞,可已没了指路的必要,也少了会车的麻烦。淌过几个水沟,顺着一路的玉米地,拐过几个胡同,就算回家了。比预定时间还提前了二十分钟。

这是个典型的乡下镇子,四间低矮的门脸房,两间是出售杂货品的柜台,一间居室,一间过道。门脸房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四间正房据说以前是生产车间,现在改成一个客厅一间新房,两侧配房有的是居室,有的是厨房,中间还夹了一个厕所。在两边新起的楼房繁华里,显得有些落寞。

新娘子是几天前就来了的。在这个本来该陌生和娇羞的环境里,倒一点也没表现出来。匆匆忙忙和我们打了招呼,端来茶水,拿来相册,很快就又不见了,融合在一群本来以前很陌生的人群里,扮演着从来没有扮演过的新角色。

相册很现代化,一定是专业婚纱摄影人员的得意作品。看着两个一直很熟悉的新人的不那么熟悉的表现,知道嘴上该好好的夸赞几句,可心里还是一阵阵唏嘘:养了二十多年的闺女,如今就要变成人家的媳妇了。这个转变不是从明天的婚礼开始,而是从很早就既定了的吧。

公公是个话语不多的庄稼人,婆婆倒是很热心。不断的帮我们介绍了家里的人员构成,新郎的父辈弟兄四个姐妹三个,是个大家族。还参观了各个房间,尤其在带我们参观新房的时候,讲解了许多当地的婚礼习俗,倒是觉得很有趣。记录如下:

新房的红色基调大概都是一致的,大红的床单,大红的枕头,大红的喜字。可梳妆台上的摆设就是特色的了:左边是一颗同根分成两叉的大葱,叫“双倍葱”,意思是生下来的孩子“双倍的聪明”。右边是一颗同根分成两叉的艾草,当然就意味着“夫妻双倍的爱”了。中间是两把崭新的竹筷,名字就叫“十厅九柱”,这四个字是五位高级知识分子想了十分钟才猜出来的。如果正确,当然就意味着“宽屋大厦”了。箩筐里有半簸箩黄豆,名曰“金豆子”。加上几块鹅卵石,就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另外还有一把棉花籽,叫做“生根发芽”,当然更要“开花结果”。

随着婆婆的讲解,听众们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沉思,最后在“劝新人努力,尽快儿孙满堂”的欢乐中结束。

老天还是很善解人意的。晚饭的时候,雨滴明显的疏落。晚饭本来是预定好在饭店的,只是在娘家人坚持下也随了大伙:因为四合院里还有乡亲在一起吃的“大锅熬”。新任岳父说饭店吃的多了,还是这“大锅熬”有特色。于是,我们“贵宾”在客厅里摆了一桌,院落里摆着十几桌本家的乡亲。摄像机倒是第一次见识了这巨型的大锅,可这十几桌的乡亲愣是在镜头下不知所措,以至于只能轰走了事。划拳的热闹一直也没有听见,于是这夹杂了一些雨水的晚饭,不长时间也就结束了。看来这“大锅饭”的日子,也不是人人愿意宣扬。

还在发愁夜晚如何住宿的时候,就随队回到了县城。在婆婆的妹子家很快安顿下来,倒比预想的要好的多。

第二天是婚礼的好日子。天不亮,就看到一天的云锦,新娘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很多。因为早就准备好了的婚纱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随着新娘子出门化妆的脚步声,大家都没了睡意,说着祝福的话,开始忙活。有的贴喜字,有的摆鞭炮,有的忙活早餐。还要接洽如何关门抢红包等事项,颇有些婚礼的意思。---尽管只是借用人家的地盘。

等到鞭炮响起来的时候,一行八辆黑色小车上彩旗飘飘,已一字排列到门前。婚礼的司仪是专业聘来的,摄像师也干了三十年。首先是司仪问了岳父岳母的名讳,然后是新郎在司仪指挥下向新娘献花鞠躬,婶子拿着婆家的鸡蛋和米饭让新娘吃一口吐半口,然后是盖了红盖头,一路浩浩荡荡而来。热闹是一样的热闹,只是有点司空见惯。倒也没有太多要记录的。

再次来到新郎家,已不是昨天的冷清:宽大的红地毯上摆了几个彩花装饰的月亮门,地毯两侧是一排排彩色丝绸装饰的花篮,地毯末端是布置好了的结婚典礼的正式舞台。

新娘在新郎搀扶下走过地毯,双方父母在司仪赞美下坐在台上。于是,新郎给岳父岳母献花,深深的鞠躬,甜甜的叫上一声爸爸妈妈,收到了两份红包。于是,新娘给公公婆婆献花,深深的鞠躬,甜甜的叫上一生妈妈爸爸,同样接到了红包两个,另外还有一份“一百另一元”象征“百里挑一”的彩头。(看来这是从城里“万里挑一”演变来的,也算因地制宜,与时具进)。然后是四位亲家交叉握手,从此这四个本来陌生的人有了一段儿女缘分。最后是夫妻对拜,在伴娘和伴郎的努力下,到底也没看清究竟谁的爱意更深一点。

正式典礼结束,新人入洞房。洞房出来的新娘,已换下白色的婚纱,成了一身红色的长裙。从此,世间少了两个孤男寡女,多了一对恩爱夫妻。

午饭是在饭店里举行的,费用自然不菲,只是没了大锅熬的味道。两个新人尽管都滴酒不沾,可长辈们也都没计较。饭桌上新郎忙的不可开交,倒也没有省了夫妻互相喂食的节目,新娘也没忘记每样菜留下一份,作为俩人洞房花烛的宵夜。

据说晚上还是一样热闹,所有本家的亲戚都还要在一起吃饺子,不过这就没我们什么事了,那时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呢。而明天开始,两个新人就要踏上云南的蜜月之行,那就祝他们一路幸福吧。还有半月以后,娘家还要在城里举办一次回门宴,据说也有三四十桌之多。不过那时就既不需要司机也不需要摄像师,而自己也要踏上远处的行程了。

看着今日的新娘,想起昔日曾是膝下不过几岁的女孩,这就是匆匆的时光吧。数数身边已有了不少叫“爷爷”“姥爷”的新一代,自己怎么能不老呢?客观规律倒也坦然。于是就希望他们能比自己过得好,一定要比自己过得好。要不,这世代还怎么进步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子和子点评:

如此看来结婚仪式虽不相同,出门三五里,各处不相同。这省与那省大有讲究。其实,也有许多时代特色,大体一个调。细节不同,习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