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传》乾卦、坤卦
伏羲划八卦,更推演成六十四卦,每卦命名,并规定各有其表示大自然之意义,其根据是:古人认为天之象,无形而伟大,无法抗拒,其一切的现象中有简易、变易、不易的执着创造。比如:日月起落,阴晴圆缺,星辰斗转,空气流动,云飘雨降,电闪雷霆,四季更替等等。天为阳,地因天的创造力,因应一切天之所给已而承受并结合,产生万种有形的物体——动物、植物、河流、湖泊、海洋……所以,天行刚健,地承包容,天地之阴阳二气结合,生生不息,繁衍万物。法天地自然,人之男女阳阴交媾而繁衍后代,必须效法于“天行健,君子乃自强不息”、 “地承厚德而载物”、“海纳百川,因位居而其下”、“有容乃大矣”。
这即是说,《易经》规定人应效法于天。故此尊圣人为天之骄子,君王者,天子也。君王应行天之道于创造,下达政策、法令,实行统治管理等,尊贵为上,臣子百姓效法于地,服从遵守,上下有致,执行劳作。如此,将无形的政令创造出有形的财富。
孔子《文言传》对六十四卦中最为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更详细的说明。古语之“文”,为修饰之意,“文言”既是刻意对“乾卦”和“坤卦”的颂扬,用修饰的文辞来强调“乾"”、“坤”的伟大之意。
下面是“卦”的构成:
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取最大奇数九为“一”阳爻的卦中称谓。
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取中间数六为“--”阴爻的卦中称谓。
卦有六爻,从下往上的六个位置。从最下起分别称:初、二、三、四、五、上。
具体卦辞如下表:
乾卦 伟大的天 为君的道。
一 上九 亢龙有悔。
一 九五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一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一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一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一 初九 潜龙, 勿用。
乾上
乾下
卦辞: 元.亨.利.贞
卦辞: 元.亨.利.贞
坤 卦 地的包容,为臣的道。
--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六五 黄裳,元吉。
-- 六四 括囊
-- 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六二 直.方.大,无习无不利
-- 初六 履霜,坚水至。
坤上
坤下
卦辞: 坤,元亨,利牝马之真。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比 卦 相亲,依附。
-- 上六 比之无首
一 九五 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 六四 外比之,贞吉。
-- 六三 比之匪人
-- 六二 比之自内,贞吉。
-- 初六 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
坎上
坤下
卦辞: 比吉。原筮元永贞,元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由此可见,称《易经》为天人之学,是有其不可否认的道理的。
“乾”,伟大的天,为君的道,乾上乾下六十四卦的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乾为天,坤为地。《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为创造万物的根源。构成宇宙阴阳的气是创造活动的本质,由纯阳构成,那为什么要用乾,而不用天为卦名,是因为“乾”是日出的光气舒展的形态,当然也还有假借音的“健”,另外“天”是表象,不能用来表示它的纯粹阳的功能,即用“乾”“三”为阳的符号。用两个“乾”“三”重叠(如上表所示),才能更加强调天道的复杂性和不变性。“元、亨、利、贞”是“乾卦”的卦辞。“元”有大与始的含意。“亨”即通,“利”为祥和,“贞”表示正与固之意。周文王所作的卦辞说:“天的功能,是万物创造的伟大根源,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着。”如果以此说结合人事,则是强调执着,纯正、持续之意,否则难以圆满。
乾 卦: "伟大的天、为君的道"
卦 辞: "元、亨、利、贞"
爻 辞:如下--
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
这一爻是说在潜伏的时期,应当隐思待机,不可忘动。
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为当有伟大人物出现时,就会给天下带来生机,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拥护和支持, 去 发挥自己的能力,接近有作为志同道合的同志。
第三爻:"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说在成长期间,羽毛未丰,应奋发努力,戒慎恐惧,以防灾情。
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此爻是说,已经到了跃跃欲试的阶段,决定进退当慎,并把握好有利时机。
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一爻是指君位,天子,九五之尊也,已到了大展鸿图的极盛时期,当选贤能,贤能也应拥护和支持。
第六爻:"上九、亢龙有悔。"
此爻强调,盛极而衰是大自然的常则,当警惕而节制。
乾卦六爻所示,由潜伏、显现、成长、跃动、飞腾到满盈,完成六个阶段的变化作用。
古人认为,生命的源泉是气。气息,呼吸也,天以气象构成万物,赋于生命,赋于每个角落生成各式各样之万类形体,这就是天的生生不息的享通无碍,流动以广散。可见古老的《易经》就提出了尊重一切生命的道理。
阐释宇宙创始万物,是大自然的法则,至大、至刚、至中、至正。具备创始,亨通、祥和、坚贞的伟大功能,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行为典范,孔子从各种角度反复阐释。人类行为,应效法大自然,由无到有,由盈而亏运行规律之法规原则,始能把握时机,知道进退。
天为生成万物的根源,是保证宇宙的大和谐,超然于万物之上,使天下万国得到安宁。我们今天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行天之大原则之道,而创造自身的强国富民也是效“天行健,君子乃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坤 卦: 坤下、坤上(如上表所示)
卦 辞: "地的包容,为臣的道。"
“坤”是“伸”,也是“顺”的意思。“乾”是朝日光气的舒展,“坤”是地气的舒展; “乾”创始万物的功能,“坤”是顺从天形成万物的工具;“乾”是主导,“坤”是顺从。坤纯粹的阴而柔顺,也备“元、享、利、贞”四德,但必需以柔顺跟随乾的后面,才能资生万物,向前奔腾不息才会有利。天体向右转,地球向左转,虽逆转西形仍依顺天的法则变化,正如母马喜逆风奔驰,却性情柔顺。故“坤卦”以母马为象征。
君子前进,必有所随,返之则迷失而不得。只要安祥的执着于正道,就会有吉祥。
“坤元”,生命之始也,顺从天的法规,而完成生生不息。
“享”,大地深厚,载万物,备无穷之德行,能包容、广阔、光明、远大,使物类万种顺利生长。
“利”、“贞”,雌性属阴,母马与大地同类,具奔驰的无穷力量,性情柔顺、祥和、纯正而执着。以母马象征大地,曰“利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此语为“北大”校训)。君子应效法于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
爻 辞:如下--
第一爻:"初六,履霜,圣水至。"象曰:"履霜坚水,阴始凝也,驯至共道,至坚水也。"
这一爻是坤的最下属,如感知霜了,水成冰也就快了,是阳要消了阴气开始伸长了。亦说唯见 微云者,法则。冬至到阳气上升,白昼惭长,黑夜惭短。
第二爻:"六二,直方大,无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此是说大地开始,直向前延。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极为广大,所以用直、方、大形象。效法大地之德直率、方正、宽大、勿须学习,也不会不利。象传说:顺从大地的法则,一直向前,不会不利,这是大地法则的光明伟大。
第三爻:"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肘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章”,美丽的文采也,但需要含蓄,才能保持纯正。但久则必露,不得不跟随君王从政务事,不可计较私利,才有好果,这正是智慧的光明远大。这一爻说明含蓄。
第四爻:"六四,括囊无昝、无誉。" 象曰:"括囊无昝,慎不害也。"
括囊是将口袋收紧,象征处于危险、慎言慎行,免于遇错。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此爻,说明收敛。
第五爻:"六五,黄裳无吉。" 象曰:"黄裳无吉,文在中也。"
古代指称服饰,上为衣,下为裳,上下一套为衣裳,黄裳之黄色,按五行,木、火、土、金、水,象征土;按方位,东、南、西、北、中,得中位;按色相,青、紫、黄、白,黑都居中位。况,裳为衣下。于是黄裳象征中庸廉逊的美德,所以吉祥,故后来皇帝的服饰皆为黄色。这一爻,说明嫌逊。
第六爻:"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这一爻是说阴爻于最上方,阴位阴极,阴发展已极必与阳争实与天斗,天地两龙战于野,玄色宇宙的黑色龙与大地的黄色龙战斗,所流的血也黑黄色。指当处于穷途末路、迫不得已,这当然很危险,一定是象征暴君的灭亡。这一爻,说明极端阴柔,必然危险。
坤卦,阐释地的法则,天创宇宙而生万物,地负载万物而完成生命,安祥端正柔顺,遵循天的法则,且刚毅行动。安静而谨言慎行,行动方正,追随而不超越,包容而不排斥,以备至柔的性格,这正是为人的基本态度,且应知微见著。了解一切结果,这些都有积累成功的必然性,需防患于未然。含蓄而不弦耀,收敛而言行谨慎,谦虚而中庸的原则,外柔而内刚,外圆而内方。古铜币不正是外圆内方之形壮,象征外柔内刚,天圆地方,致富之道,不规不圆,不矩不方。 但是用柔也不可极端,事物都是因极端呈凶险,必须得体认知主从关系,坚持纯正、冷静、客观、通权达变、柔而能刚、善用柔之法则,才能逢凶化吉。
以上我们只讨论六十四卦中乾卦与坤卦,阐明天、地之变化法则,人事必效法于天地之变化而因应。地承万物,然规律变化大小与人事、世事尽相关联,都有阴阳变化与不变化的现象。《易经》都将其万类象或形,无不详细地阐明并解释于六十四卦之中,道明其经过与现实,指导如何规避或前进,这就是《易经》的智慧。
孔子的《十翼》是对《易》的进行进一步论述阐释,之后,《易经》才得以完成。具体内容将在下一讲中进行阐述。
---待续。
-全文完-
▷ 进入林锡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