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慨颇多,深为陶先生淡薄名利的高尚气节和顺其自然之心的折服。这倒与后辈所执着的为了“一朝高中天下知”而宁愿“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观点相左。那么,我辈处世当坚持执着还是顺其自然呢?
如果让我选择,我想我会选择顺其自然。与其坚持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抑或是幻想)而白白浪费许多成功的机会,倒不如顺其自然的好。曾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话说有两兄弟,虽生在书香门第,但两人读书的天赋都不高。哥哥为遵祖训,终日埋身书堆之中,年年超考,次次落第,终到垂暮之年,仍一无所成。而弟弟发现自己并非读书之料,改寻他路,由自己的兴趣,改去经商,终聚万金之财,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翁。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问一下,诸位仍认为只有坚持执着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才能赢得胜利女神的微笑吗?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曰:“君不见,因为执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可我想问一下,这些人是当时读书人的几分之几呢?昔者仲尼桃李三千,成名者七十二,125:3的比例啊!穿古通今,多少人为争一朝功名而浪费数十寒暑的光阴,到头来功名没捞着,却什么海也不会干,岂不谬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间并非只有廖廖几条出路才可以能向胜利,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位思考,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而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陶彭泽的隐士之风;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李太白的浪士之狂;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周敦颐的莲之高洁;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刘禹锡的陋室之志;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无定而又姿态万千的彩云捧月;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无形而又魅无限的轻风吹柳;因为顺其自然,才有了陶渊明的“胡为乎遑遑欲何求,曷不委心任去留”。
与其为了“一朝高中天下知”而“十年寒窗无人问”倒不如坚信条条道路能罗马,随自己的心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全文完-
▷ 进入邂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