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学生之死新太

发表于-2008年10月07日 早上9:45评论-1条

1、 学校贴出了红榜,一些有幸被选中上大学的学生的姓名赫然趴在了上面。这道小小的风景立刻成了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红榜上的人数并不多,可学生们仍是看了又看,像捧读一篇读也读不完的长文。

赵卫红与任文化两位同学都红榜题名。两人高兴的心情只能用无法言表来形容,他们的嘴中不由自主地哼出了莫名的歌儿,脸色血红,行动不安,手足无措,他们被天大的喜讯冲击得头晕脑胀。不过,他们到是没有走错回宿舍的路,没有拉错自家宿舍的门。

他们想到得庆祝一下。该怎样庆祝呢?国人习惯性的方式就是借机填一下肚子,他们也脱不出这个窠臼。筹划间,二人已在寻找食物。可是,令他们沮丧的是,即使翻箱倒柜也无法找到能让他们梢梢满足一下祝贺欲望的食物,想到去食堂打点儿饭菜,可晚餐已过,食堂不仅锅光食尽,连门也已上锁,灯光熄灭,一片黑暗。

赵卫红似乎犹豫了一番,终于还是从她的书堆中取出了两根红萝卜,不好意思地说,我从家中带来几根下饭用的,还没吃完,你看。。。。。。还没说完,任文化就抓了过去,说,管它什么,能下肚就行。说着,咔嚓先咬了一口。赵卫红也轻轻咬了一口。

有了吃的,进而又想到了喝的,一吃一喝,多美。可是,女生宿舍不会有酒这是肯定的,根本用不着像找食物那样费力倒腾。于是,赵卫红提议以水代酒,任文化马上同意。

他们大嚼红萝卜,以水代酒,庆贺他们的题名红榜。尽管这实在太寒酸了一点儿,甚至是滑稽了一点儿,但读者如果知道这一幕发生在吃饭凭票,每顿饭二、三两粮食的年代,便会为他们竟然还储备有红萝卜而吃惊,会理解他们为何用红萝卜配水这样简陋的餐饮方式来庆贺喜事。

作为一个男生,任文化进入并以吃喝方式庆贺升学的这间宿舍,是赵卫红与另一个女生李桂枝合住的。可是,当他和女生宿舍这个叫赵卫红的女同学在畅饮庆贺水的时候,他却好像或略了李桂枝的在否:已经入夜,李桂枝为什么还不来就寝?生性胆小的女生这时会去哪里?他是否妨碍了她?

赵卫红好像也忘记了这点,因为她没有催促任文化走,没有提醒说李桂枝该回来了。

2、 一片连贯的、高高底底的、嘶哑而尖峭的、凄绝惨厉的明显女声的“啊啊”声震破夜空。这叫声慑人心魄,叫人胆紧。听到这刺耳叫声的同学都紧忙地跑出了宿舍,纷纷竖耳察听声源,很快,已有同学听出了声源来自高处,确切说来自宿舍楼顶。

这时,宿舍楼前已聚集了大量的同学,他们看到楼顶上一个半身的模糊的黑影正发出撕心裂肺的“啊啊”的呼喊。

这是不祥之兆,是有人欲寻短见。同学们马上想到救援,并立即形成共识,有的同学上楼想着伺机拉回女生,有的同学去叫老师,有的同学去拿被单要张被单接人,大量的同学则朝上喊话劝慰女生不要想不开。

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一个人下决心要死那是挡不住的。一个人一生想办的很多事都无法仅凭自己的愿望能够达成,惟有死这件事,不仅是个人想办就能办成,而且是什么力量都无法阻止的。我们常见一些文艺作品上描写有人跳楼,地下张了大网,开了吊车救险,并且还能化险为夷。其实那跳楼人还是不想跳,,或者干脆就是吓唬人,就是逗你玩儿,如果真想跳,换个角度,换个方向,就跳出地网了。哪个大网能把搂四面围住,布布网又需多长时间?要是执意跳楼,布网的功夫,成千上万的寻死者也跳楼了。

楼上的女生就真的要寻死,所以就坚决果断的很。她根本就不听楼下同学的劝说,根本不等有同学能从楼顶包抄过来,也根本不等楼下张开地网,更不等同学们认出她是谁,就毅然地停止了呼喊,奋身跃上楼边的护墙,当楼下同学吃惊黑影像一下子窜高长大的瞬间,黑影已像一只黝黑的蝙蝠腾空而起,在楼上楼下同学猛张嘴却噤口喊不出那个单音节的“啊”字里,“啪”地一声闷响,沉重地砸向地面,摔出令人心悸的碰撞声。

“李桂枝”,同学们围过去惊呼!

3、 李桂枝的死绝不是谋杀、他杀,当时,不知多少双眼睛目睹了她无畏的一跳。最早登上楼顶的几个同学未见楼顶上另有他人,所以,暗算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她死得挺突然,死得让人想不通,而且一个年轻生命的消亡也太让人惋惜,那么,她的纵身一跳真可用视死如归来形容。紧急跑上楼顶,扇形包抄,欲图把她从死神面前拉回的同学看她往下跳时,腿先向下一蹲,胳膊两下一划,做出为了跃得更高跳得更远先抑后扬那种作用的姿势,给人奋然搏击凌空翱翔的视觉美感。除掉这种形象中包含的悲痛成分,它甚至可说是让人眼前一亮,心理倍受冲击,因为同学们谁都没见过有人敢在十数米的高度说跳下就跳下。只不过,这个形象瞬时便被下坠所淹没。

直接说明李桂枝的死是自杀,是为了免去交代专政人员调查的篇幅。事实上,专政部门的人员确实神秘的做了种种假设,并上纲上线到阶级斗争的高度进行了审视。好在案子没什么复杂之处,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说没见李桂枝受了什么欺侮,也没听说她跟那些同学有矛盾,因此也就没有无辜地殃及到什么人,就做了自杀结论。由于专政人员有的是阶级斗争的大事要抓,就撤出了学校,把查清自杀原因的过细工作留给了学校来做。

由于案子调查一开始,我作为校办公室的干事就参与了进来,所以,专政人员撤走后,办公室刑主任不做他想地就把任务交给了我。

我不在学校住,学校出了学生跳楼事故,我既不能现场看到,也没有及时耳闻。我是在刑主任让我配合专政人员开展调查工作时才知道竟然会有学生自杀。当我一听说跳楼的女生叫李桂枝时,我不由便“啊”出声来,并有些惊呆。刑主任看我一眼,有些诧异,我赶紧说,我认识李桂枝。

4、 猛一听,我是不是把话说错了。师生同处一校,认识有什么稀罕,其实不然。学校数千名学生,即使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能点名认识的学生也很有限。像我这样搞行政工作,不多和学生直接交往的工作人员认识学生就更为有限,说是廖廖无几,真不是在批评我。

我认识李桂枝可以说是事出有因,事出有因才有了直接接触,才能点着名的认识李桂枝。现在,李桂枝死了,而且死得惨不忍睹,所以,当听到她的名字时,我差点惊叫起来,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5、 不知你可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改变艰难的人生道路,给与命运转机的好事已与某些人无缘,可是你仍要愚弄他们,还要设计出种种的拼抢方式让他们无谓地去争、去夺。你清清爽爽地坐在一边,可以喝着茶水,可以摇着蒲扇,看着他们在做无效劳动。你看他们汗流浃背,看他们面红耳赤,看他们互不相让,你要看着好玩,一时兴起还可以指手划脚任意地再加驱使。他们努力了,他们认真了,他们傻乎乎干了,可他们哪里知道你不过是玩他们于股掌之间。这事你要嘴严,不对他们说出来,他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端底。当黄土终于要埋到他们脖子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怨自己当初未能突出表现所以没能符合选拔者之意,从而错过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种游戏只能在能量悬殊的两者间进行。比如,在治人与治于人之间进行,在供求关系失衡下进行。 

我有过这个经历。

我虽然不是什么官员,甚至至今仍是一个普通干事,但我曾经代表一种权力成为居高临下者,代表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肉少粥少一方玩过这种游戏。

三年前,学校安排我到本省某县去招生。走时,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校革委会李副主任向我专门传达招生方法。他说,这次招生与以往不同,不是仅仅推荐就行了,这次要进行劳动考试和文化考试。劳动考试,已与当地招办联系好,准备工作由他们负责;文化考试,学校已印了试卷,走时带上。

我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敢疏漏李副主任的每一点指示,唯恐因自己的粗心铸成错误。我认为,招生是严肃的任务,是关系考生命运转折的大事,稍有不慎,便会酿成遗憾,对学校、对考生都有愧。

李副主任把情况讲完,拿出书夹中放着的一个花名表。他指掇着给我解释,说这是某县报上来的考生花名,共二十名,咱校录取十名,你看,他指着一些打了钩的名字说,这些就是学校经过研究定下来录取的考生。。。。。。

没等李副主任说完,我便纳闷地反问,不是要考试吗,还没进行怎么就录取了?

李副主任说,这是领导的决定。

我说既然已经决定了,那还考试什么。

李副主任说,什么工作都要先做出规划部署,甚至决定,才能去付诸实施,不能目的不明的去干,更不能干成什么样算什么样,那不乱套了。

他的话宏观上看有些道理,但具体到考试录取这类事情上,总让我听着不对味儿,总让我听不明白,我的眼里还是闪着疑惑的光。

李副主任到是循循善诱。他说,陪斩、陪绑、陪斗,这些词你听说过吧。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为了造一种声势,造一种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或要大张旗鼓地干什么的声势。让一些不录取的考生也参加考试就是为了壮考试的声威,表明我们学校招生是考试录取的,这样说你该懂了吧。

我似懂非懂,说,这不成游戏了。

李副主任急了,脸一沉说,话可不敢这样说,对上级的决定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随便怀疑领导决定的正确性。政策性的东西不是你掌握的,你只要照指示做好具体工作就行了。

我不敢再多话。

6、 招生工作是有组织进行的,在市、县招办的协同配合下完成整个运作。当我下到县里后,县招办已根据安排通知了考生。我只是作为学校的代表执行完考试工作就行了。这很好,我不仅谈不上什么操心费力,我甚至住进了县招待所内较高级的客房,享受到了我从未享受过的招待。

第二天,我先给召集来的考生做了简单培训。我讲话的内容与口气以及要达到的气氛与效果与李副主任跟我的谈话截然不同。同样有交底的意思,李副主任给我说了老实话,而我对考生说的则全是假话。当然这不是我品质恶劣,欺骗考生,而是情况使然。

我说咱们这次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考试科目有劳动课和综合文化课。门门优秀的考生才有希望录取,所以,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后台便可以抵消考试云云。

按理说,这都是一些极正规正常正确的说话,可在特殊的形势下它就成了假话,因为内情并不如此。

我也讲了一些并不算假的话。比如,我说那种过去只凭手上的老茧和会写一句政治口号就被录取的好事不会再有了。我说这话是指以前放映过的一部电影叫《决裂》,里面录取一个男大学生全凭手上的老茧,录取一个女大学生则是凭着其写了一行字体像小学生水平的政治口号。剧中的主人公,负责考察录取学生的某个大学派下去的像我现在正干的这个差事的那人甚至把这种录取方法提到是与什么传统观念“决裂”的高度来肯定和宣扬,因此片名就叫“决裂”。而现实生活中,上大学确实也摒弃了考试,改成了基层推荐。显然,这种决裂太轻率太离谱太让人难以接受。从某种意义上也还算有点道理的道理被无限延展扩大,强调得出了格,反而招至人们的逆反心理,学生升学应该考试逐渐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

但是,人们在某种路途下的跋涉总是十分艰难,在反正了非考入学的荒唐后,又上演开先暗暗研究出录取结果再装幌子考试的哑剧。这种情况颇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总是极端的思想和权力在作怪。比如我,这次那怕只是代表性地来施行一下权力,也要不失时机地抖抖威风。我吓唬这些考生,你们要严肃认真,要循规蹈矩地考试,要考出成绩考出水平。我当然是铁面无私,只录取成绩好的。你们能不能从农村进入城市,能不能农转非(谁都知道农村人都梦寐以求着农转非),就全靠你们自己了。我再警告你们,谁敢破坏考场纪律,捣蛋作弊,我马上便撤销他的录取资格。

你别说,能吓唬人挺受用,这样讲着,我还觉着把不知哪方面的恶气给出了出。我还越觉得自己是个人物,真想着谁敢捣蛋就治治谁,我脑中配合着涌出这么两句话:“钦差大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7、虽然形势和人们的观念已不像《决裂》中那么极端,有所松动,不再完全拒绝考试,但转变却也是渐进的,这从考试的科目的设置上可得到反映:那就是专门设立了“劳动考试”这么一个科目,并且考试分量还很大;顺序安排上,还把劳动考试排在前头。

劳动考试开始了。二十名考生拘谨小心地站在我这监考老师面前听了我简明扼要的规则要求后,就马上疏散进各自地块投入考试。

我找把椅子坐下,当然我要找地边的树凉坐下,当然我带有茶水,当然我有扇子可摇,我没必要委屈自己。

考生们先是锄地。他们锄起锄落,有汗也顾不上擦,任凭它刻着壕沟一道道从脸上淌下摔成八瓣渗进土里。这时,我心里不知泛起一种什么滋味,到他们进入拔草考试时,滋味才明晰起来。这就是愚弄与被愚弄的滋味,是真的变成假的,假的变成真的,让人味觉混乱的滋味。而此时我脚下的考生为争速度蹲下跃起的简直像一群青蛙蹦跶前行,人被人塑成了异类。这让我的滋味更加奇特。

8、 不明真相的考生不断把考试力度推向高[chao]。尽管我在考前安顿他们要悠着点来要量力而行,毕竟他们还是十来岁的孩子,但他们没一个肯落后,都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呼呼地喘着气也不停息一下。终于,差距显出来了,锄得快的冒了头,但我没想到的是一个身板并不壮实的女生领了先。

如果这个领先的女生是那种急忙忙地挥锄满头蒸汽地拼抢我也许并不会注意她。这一是因为考试的虚假性,二是女生努劲的必然性,可这个女生干得十分轻巧从容,便很有意思地吸引了我的注视。

她的锄头挥得并不高,甩下去的力度却很大,好像借了某种巧劲,锄板深深没入土中。她锄把轻轻上撇,土便大块松开,接着第二锄又被挥落。她一步一个脚印,动作井然有序,地锄得平整快捷,看的我都有些眼直。

时间到,我吹哨停止考试。不用说,这个女生得了第一。接着,拔草考试也是这个女生第一。我做了简短的语焉不详的讲评,假装着记了成绩。其实我根本没往本上写什么,这从我轻浮的笔动和用得极短的时间可以看出。我没必要认真,画蛇添足,夺第一的女生叫什么我没问,也没和名单对照,反正录取与否早有定论。

9、 为了劳动考试,县里予留了一块麦地未割。已过了收割季节的这块麦子,孤零零地死寂凄苦地竖立在一块大田的边缘,直到我的二十个恶狠狠的如狼似虎的考生扑过去挥镰砍杀,麦子东摇西晃,才算有了生机。

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已两夺第一的女生与众不同,麦子割得飞快。割第一行就把多数考生甩在后边,两三行后,她已确定无疑地又成为第一。一行一行割下去,其他的考生都现出疲惫之态,有的甩臂伸腰,有的狠揉手腕,有的干脆蹲了下去,可她却像是加了油似的,反越加有劲,速度更快。隔着麦行,我看她的头像波浪上的小船一跃一跃往前窜,节奏平稳坚实。等她返过一行,背景是金黄的麦墙,全身都展现在我眼前时,我看见她割麦的技巧纯熟轻巧姿势优美,左、右手抓、割得当配合默契,完全是专业水平。能有如此上佳的劳动表现,我知道只有经过多年的劳动锻炼才行。

女生率先割完麦子,浑身散发着火气,散发着麦香,脸庞红彤彤的,流着汗从我面前走过。我多注意她两眼,发现她下巴上扬,肤色坚强,目光锐利,看得出是一个要强的女孩。

10、 不知怎的,我突然喜欢上了这个女孩。我把她叫住,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李桂枝。这时我才把花名册上的姓名与人挂上号,但是,我也知道她不属于要录取的人。

我愤愤不平起来,但我也很清楚这种不公的原因。

学校所以先录取后考试,一是还未从直接选拔入学的阴影中走出,轻视考试。这一点从我们这所中专学校直接选拔学生进入大学仍可看出。二是社会风气不正,关系户大走后门。农村中能够有条件走后门把孩子送人学校、成为农转非户口吃上商品粮的都是公社、大队掌握党政财文大权的支书、主任们。他们口头上大公无私先公后私斗私批修等的堂皇话不少说,可一见利益,这些骗人的话马上抛之脑后,露骨地、不加掩饰地就去占有。上边发向各公社、大队的招生文件百分之百地被他们压住,不叫社员知道,只有几个干部知道,都猴急着推荐自家子女入学。

从李桂枝不在录取之列,我断定她不是或书记或主任的女儿。哪她该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呢,她为什么会被推荐上来呢?当时我当然不好唐突乱问,不过事后我知道了。原来那是他所在的大队的书记、主任家的儿女都推荐走了,其他的人书记、主任不想推荐,就说可怜他们母女困难,看桂枝劳动好学习好就去考考吧。当然,她不过是那种陪衬式的推荐。

不管大队干部出于什么考虑推荐了李桂枝,她都没有辜负他们的推荐,劳动表现可说是最佳。

正因为她的突出表现,把我心中蓄藏的不满勾得涌动。我真想拖住李桂枝问她听说过陪斩陪绑陪斗吗,或知道你今天是在陪考吗。但我真的冲动地拖住她问话时却是这样的:

我先关心她一下,累不累?她说累。我说你认为考试重要吗?她感到我问得奇怪,说考试能不重要。她用了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我说你拼命得第一,你觉得当了第一就能被录取吗?她又奇怪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当第一考不上,那你来考我们干什么?

我因为心理矛盾,问的话有些自打嘴巴。李桂枝义正词严的责问,使我脸上一阵发热,一时不好回答。不过,她也难不倒我,我说事情并不像你看的那么简单,还要综合考虑,比方,还有政治审查过了过不了关啊。

她说,政审怕什么,我家是贫农。

我没再答话。我想你再是雇农,再拼命考第一也不算,你那里知道还有个组织决定。

我不掩饰对李桂枝的好感,我轻轻地摸一下她的头,说下去吧。

11、 也是该李桂枝走运,由于文化考试中的考生作弊,让我这钦差大臣怒施权威,录取了她。

文化考试是综合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等一锅烩。试题程度很浅,比如外语部分,只考默写二十六个字母。这样出题充分考虑了教育形势与考生的知识水平,绝没有刁难考生之意。

就这样简单的考题,除了李桂枝似乎不加思索便能下笔外,其他考生还是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发愁的要命,面对试卷就像面对无法解密的天书,真是难为了他们。

监考是难熬的活儿,游戏性质的考试使我没心思严守职责。我离家已好几天了,在这荒野似的小县早有待不下去的焦躁,再监考这些笨得要憋出屎来的考生,我浑身不舒服。

我心情很不好,在考场内转圈,无意间瞟到一份异样的考卷。说异样是考卷上的姓名我看着陌生。无论如何,这二十人的姓名我已比较熟悉,出了圈的名字看着是刺目的。我过去按住试卷露出姓名问考生,这谁的名字?那考生慌得脱口而出,是我。接着马上改口,不是,是。。。。。。然后又低下头,垂下胳膊,嘟囔着说,是、是我写错了。

我已看出猫腻,就抓住试卷,把考生叫出考场,厉声喝问,怎么回事! 考生还想抵赖,说,我没有。。。。。。我立即吓唬说,再不老实,以扰乱会场论处,叫专政人员抓你走。考生害怕了,说出了真情。他是替一个叫路宝宝的考试,由于习惯,再加临场紧张等因素,试卷上误写了自己的名字。

我查一下名册,路宝宝正是被录取者。本来已经录取,考好考坏并无所谓,还要找替考,相对于那些无望录取,却又在蒙蔽中老实考试的考生来说,他到把好事占尽了。说不定劳动考试他还让人替了呢,只是我没注意罢了;再说公然作弊,也是对我的不敬。对这种人,我按捺不住火气,我决心查查这事。

我让替考生写下检讨,掌握住白纸黑字的证据。证据证明他是为城关大队的书记的儿子替考,但原因他支支吾吾不说。好在城关大队不远,我就专去了解一番,如果路宝宝确有临时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考,也就算了,毕竟人家路子已经走通,学校已定录取。

但和路宝宝见面一交谈,我就发现他智力大有问题,专业术语叫智力低下,老百姓的话叫不够数。他的脸相本就憨乎乎的,说话则更憨,还是那种饶舌的憨。比如我问他吃饭了吗,他的回答多余又可笑,吃了,我爹说吃自己要省,吃别人要狠。我问他家有几口人,他更出语惊人,带鸡带猪有十来口。另外他还有一些答非所问、令人捧腹的说话,我都想不起来了。但整个对话弥漫出荒诞滑稽东西不辨时空错乱混沌难分的氛围,把我的神经扭曲得生疼。

学校录取定下与否,考生家长并不知情。像路宝宝这样明摆着不合格的考生,让他坐进不测的考场,还想考出成绩,家长难免会有顾虑,就找个替考的。他们通过替考遂心所愿,为儿子铺就了阳光大道,农转了非,当了国家干部,可是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我真的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领导方法,我们假惺惺的考试悲哀,也悲哀像李桂枝这样品学兼优的考生只能是某些利益攫取者遮蔽丑恶嘴脸的障眼物。

我虽然不配忧国忧民,但义愤依然难以平息。这事发生在我手上,我真要一来狠劲,并非就毫无作为。

当时,我便下了决心,撤掉路宝宝,改录李桂枝。

我不是久经历练的政工人员,会城府深厚喜怒不形于色,而是心中有了想法,脸色便显露出来。这种变化路宝宝看不出来,也就不顾气氛,一味驴头不对马嘴地瞎说。但他的察颜观色极为行家里手的当书记的父亲明察秋毫,看出不妙,赶紧笑脸相向,又要让我带这个土特产,又要叫拿那个小意思。我当然百般推脱坚辞不受,并寻机夺路而走。书记父亲背后甩给我一句话,县招办我有人。

我不管他如何说话,到了县招办,收拾起试卷资料等,与有关人员打招呼说我走了,便到路上拦住班车上了车。

回到学校,我立即找李副主任汇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取得支持,当即便填发了录取通知书送往邮局。

我想,等路宝宝的书记父亲一级级活动到学校,黄花菜早凉了。

12、 李桂枝死因的调查并不复杂艰难。狭小范围内的学生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故事发生。和李桂枝接触过的同学大都主动积极地提供了情况,并且还得到了珍贵的死者本人的日记,我在一番综合思考与判断后,原因便清楚明白。

因为话得一句句说,为使读者不陷入迷茫,缓和情急,我就先透个底儿给大家:这是一个倔强、上进、敏感的青年努力奋斗百般追求承认,却又因社会制约而常常事与愿违屡遭碰壁以至头破血流希望破灭终至轻生的故事。

13、 李桂枝在农校幸福地上了二年中专。她每月有国家发给的十六元伙食费,饭钱是足够了。饭吃的比在家中好了不知多少倍。早上稀饭馒头,中午面条或米饭,她天天能吃到白面。

农民巴望着转为非农业户口,在想这一转之中的许多好处里,首先的便是多吃白面。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也很可怜。奇怪的是城市不长粮食却能给人提供可口的百面,可怜的是农村长麦子却吃不上白面。至于这是什么原因,我是说不清楚的,只是事实如此。不管怎么样,李桂枝荣幸地成了非农业户口,吃上了商品粮。她的课本也是学校发给,不用花钱,毕业后还有一份干部的工作在等着她。李桂枝深深知道这是走进学校的好处,是走进城市的好处。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要毕业的这一年,学校有了消息,将不用考试选送一批学生进入大学。当这个消息以文件的形式让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读后,李桂枝心情切切地便认准一定要争取被成功选拔。她的动机很简单很现实,从农村到了中专,生活已大有变化,如果再升入更高一级学校,那还不上天堂。中专在中等城市,大学在大城市,她早就渴慕和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和美丽,她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踏入大城市。

文件说选拔的条件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尤其是在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上的成绩突出。

李桂枝虽然一下还不知文件要求的几个好该怎样做到,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怎么样突出,但她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做得符合上述条件并因此而能获得选拔。

李桂枝下决心要突出表现。

14、 一想到要突出表现,李桂枝马上想到同学赵红卫,这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超过她就谈不上突出。

赵卫红人长的漂亮,脑子也特别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她不仅受同学喜欢,受老师青睐,恐怕在校领导的眼中也挂了号。校团组织吸收一批团员,她一申请就被批准。这事曾给比她申请在先并且积极表现的李桂枝好大刺激。

她承认赵卫红确有长处,但自己也不比她差,且要求入团比她在先又决心很大,尤其是做出种种积极的表现,理因受到重视,却名落孙山。不过,她没有悲观没有消极,她总结出的经验是要比赵卫红做得更好,做到鹤立鸡群一般压过赵卫红。她自信自己的聪明也是出众的,她会迸发出更亮的光辉淹没赵卫红,让她黯然失色。到那时,由不得同学老师甚至校领导把目光从赵卫红身上移开,归还属于自己的光荣和利益。

15、 学校有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叫“毛泽东思想”课。内容包括从《毛泽东选集》中摘引的文章,有毛泽东的诗词,另外,还有样板戏唱段。即使学校是农业学校,专业性应强一些,但有关农村、农业方面的知识,什么农业生产啊、农业管理啊、肥料土壤种子等等,也只是老师讲讲,同学们听听,在脑子打个转转,略微留个印象;考试也是考卷抄书,显得很没有分量;学习没什么压力挺轻松的。而毛泽东思想课却非同一般,重要到老师天天讲、反复讲,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为了加强学习效果,老师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什么课前课后学语录啊,同学们互问互答啊,一帮一一对红啊,真是花样别出用尽心机。

后来,就有了完整背诵毛泽东长篇文章的做法。

要求背诵的文章是《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记念白求恩》三篇。据说这三篇文章对毛泽东思想有一定的概括性,属于精髓之类。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学这三篇。这三篇文章的分量便显得沉重,学而背之,很快形成高[chao]。学校抓这项活动十分卖力,做出了安排,要进行全校的背诵比赛。背诵尖子的选拔步骤是班而年级、年级而全校产生。

不是说赵卫红聪明吗,果然她成绩显著。仅一周的时间,她就已基本背下来,在班上讲台上的初试,博得同学阵阵掌声。

李桂枝没有在班上表现自己。一来她知道自己也不过背到赵卫红的水平,而在同等条件下肯定轮不到她出头,赵卫红的漂亮也是会占分数的。这个情形,李桂枝早就从老师对赵卫红的种种偏袒和赞许中悟了出来。二是已经有了一些人生阅历的她已不那么单纯,已学会了不露声色和分析判断:要压过赵卫红就得高其一筹且奇兵突袭迅雷不及掩耳一举获胜。

她分析出赵卫红背诵的不足之处在于节奏感不强,声音松软无力,还有个别字词的阅读错误及卡壳,台下演练还不见她用心纠正,这完全是老师与同学经常性廉价喝彩的必然结果。而这次,从她下讲台的神色自负的傲相看,她又被捧得晕了头。

这就好,这叫骄兵必败。

李桂枝把战胜赵卫红的突破口就定在节奏明快音韵铿锵一字不错行云流水上。

16、 转眼,班里的选拔开始了。老师宣布背诵开始后,同学之间未出现竞争场面。大家都各自知底,有的同学结结巴巴地老也背不下来,缺了上句、忘了下句的很狼狈;有的还把这篇文章的句子背到另一篇文章上,惹得同学哈哈大笑。现在进入比赛,大家明知不行,明知有赵卫红顶着,也就自甘落后。

老师清楚情况,他不想难为大家。再说三篇长文背下来时间不短,如果有几个人背,时间会十分难熬;再说也只用产生一个选手,而班里明着就只露一个赵卫红;他干脆就直接点名赵卫红背诵。

赵卫红故做谦虚,让别人先背吧。

没人吭声,李桂枝按兵不动。

老师再次点将,赵卫红当仁不让了。她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在同乡们的期许中不无自豪地站立起来,走上讲台。

应该说,她的背诵是流利的通畅的是能交代过老师和同学的是成功的,但是李桂枝分析出的毛病她也没有多少改正,这就让李桂枝暗自松了一扣、口气,觉得有了把握。

在掌声中,在老师笑容代表的满意中,赵卫红结束了背诵,踌躇满志地回桌坐下。

老师迫不及待地便宣布,我看行了吧,赵卫红同学背得很好,可以代表。。。。。。 没等老师讲完,李桂枝腾地站起来,说我来背一背。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师一怔,可他没有理由拦阻,只好看着她沉稳自信地走上讲台。

里桂枝确实下了功夫,背诵得不仅具有赵卫红的流利通畅,而且轻重有度缓急适当声音响亮刚柔相济,而且绝对没有一字背错,从同学和老师惊得瞠目的效果来看,她实现了压过赵卫红的目的。

李桂枝以优异的背诵震惊了全班,也让赵卫红始料不及。她没想到这个过去以打扫厕所给同学打洗脸水来表现积极的同学竟还能拿出这方面的成绩压她一头,且压得铺天盖地,压得密不透风,压得这般沉重。这个从未怎么让她看在眼里的同学霎时成了闪着金光的星星。

李桂枝以她的表现,无可争议地获得了班级选拔。她一鼓作气,又夺取了年级选拔,风光地参加了全校比赛,又获大胜。如雷的掌声中,她走下了大礼堂的舞台,从领导们坐的第一排座椅前经过时,清楚地听到领导们交头接耳:这个女生叫什么名字,哪个年级哪个班,背得真不错。

李桂枝暗暗高兴,无论如何,她的名字应该引起学校领导注意了。这意义可不一般,并不仅仅是战胜了赵卫红,出了口被压的闷气;重要的是有了比赵卫红还亮的名气,为选拔入大学增加了筹码。

有此经验,她不由心中暗自后悔自己过去太幼稚太不懂事,默默地做贡献,傻乎乎地相信做好事不留名会有多么高尚。不过,她到没有傻到自己也不应该记住自己曾做过什么好事,所以,她把做过的好事记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尽管如此,尽管好事做了不少,但只是哑巴吃饺子自己肚里有数,没有别人知道,毫无知名度,更没有引起领导注意,耽误了一次追求的成功。

17、 那是她为入团而做过的努力。

那段时期曾被称为英雄辈出的时期。工业上有王进喜,农业上有陈永贵,干部上有焦裕禄,部队上则更多,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等等不断涌现,日新月异,大有应接不暇之势。英雄们除了有目共睹的英雄事迹外,大都还伴有表白内心秘密的日记。

日记中记载有英雄的豪言壮语与警句,而事迹则更加丰富,有着更让人惊叹的耀眼与不凡。英雄们共有的这种特点或者叫偏好,对成年人有没有影响作者不敢肯定,但对一些年轻人那还是很有影响的。他们觉得是英雄就应该有日记。没有日记,豪言壮语表述在哪里;没有日记,做了好事又不想忘记保存在哪里;因此还是得有日记。

李桂枝积极上进,要做好事,要学英雄,难免会照着英雄的样子做,也就记了日记。我通过对她日记的阅读,了解了她积极要求入团时的心理和一些做法。

18、 李桂枝交上入团申请书时候,激动地听那个女团书记说女生中她是第一个交申请书的。说能积极靠拢组织,可见思想进步,有远大理想,不愧为一个阶级觉悟高的贫下中农后代,不愧为革命事业的优秀接班人,不愧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大堆好听话砸过来,掷得她晕晕乎乎,甚至还有些不好意思。她想,无论如何,成为第一个申请者总是最有希望跨入团组织之门的,就是排队也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嘛。再有团书记那十分亲密的态度,像见了久别亲人的那般热情,似乎入团只是书记再点一下头的事,这让李桂枝感到挺温暖挺受鼓舞。

有这种感受垫底,她对团书记提供的入团点拨———要好学上进,处处以身作则,多做好事,尤其要学英雄做好事不留名,不要怕人们不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一下子便奉若神明,刻进脑子中溶化进血液里。

多做好事,不要张扬,这样处理做与说的关系才显品格高尚,才更符合追求进步从而跨入一个神圣组织之门的内涵要求。李桂枝不仅是在听了团书记的点拨后才观点明确的,实际上各级教育部门都同一口径,都在说少年做了好事不留名,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说“我叫解放军”是任何一个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这样长期地批评名利思想并大张旗鼓地树立典型,其作用不能低估,尤其李桂枝心仪入团又从团的领导者嘴里再次领受一番,便会彻底渗透强化固化。

主意定了,但在如何施行上,李桂枝有些犯难。别看英雄们好事做了一串串,似乎随手就有他们需要做的好事在身边搁着,可真要自己去做,好事又似乎躲得无影无踪,踏破铁鞋觅不着。李桂枝反复看一些记述英雄的书籍,从中汲取经验与方法,终于从雷锋帮助一个下车后不认路的老大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她也要从车站上帮老大娘入手做好事。

可她抽空去了几趟车站,发现老大娘之类的旅客很少,即使偶或有一两个,也不是弱者。她们个个高声大嗓,推倒一个撞倒俩的,没有不认路的,所以,李桂枝就没有碰到谁要叫她指指路。其实,真要有人向她打听路,她还心里打怵。从农村来到城市,她的脚踪还没踩遍市区,除了几条大街和几座出名的商店她能指出来其余拐弯抹角的小街小巷她也视若迷宫。

一次,她见一个老大娘下车,接连着从车上拉下来好几个包袱,团团围在她的脚下,有些照顾不过来。她想,做好事的机会到了,就去做好事。她先向老大娘声明自己是学生是来做好事的,以打消老大娘的疑虑。老大娘打量她半天,看她姑娘家家的,相信了她,恩赐般地愿意接受帮助。

老大娘到是实在,毫不客气地把多数包袱压到李桂枝身上,还说我正愁这么多包袱不好拿,然后赶着李桂枝说走走往前走。李桂枝气喘吁吁也不敢叫累。

到了老大娘说到了的大门口,她累散架地扑腾腾撂下包袱,心疼得老大娘直嚷嚷慢点儿慢点儿别摔坏东西。她说要走,她想让老大娘问问他叫什么,她也好骄傲地回答一声“我是共青团员”,可老大娘没顾上再理她,包袱缠身进了大门便泥牛入海无消息。

宣传英雄事迹的书中,常有英雄水中救人的事。李桂枝说她也遇到过一次。她从河边走过,见有人在水中扑腾,双手乱划水,头上来又下去,溅起好高波浪,明显是落水了。情势十分危急,可她不会浮水,她便四处找木棒之类,好把落水者拖上岸 。可四下空空如也,啥也找不到,她急出一身汗。

谁知这时,那“落水者”正常地划开了水,且没有丝毫惊慌地游到岸边。李桂枝知道自己多心了,是想做好事想得过敏了。

19、 李桂枝机械地按照书本上的好事做法照猫画虎按图索骥地去做,做得非常困难,做得成效实在不大,做过的一些好事也没见谁来过一封感谢信之类反馈一下,从而让老师同学吃上一惊(骨子里她还是希望人们知道的)。

由于学校、班里都不知道她出校是去做好事,所以,因为她出校较多,反受了老师批评,说她不能严格遵守校规。她委屈又不好辩解,她多少有些明白她这样做事有点傻。 

她听说赵卫红也递了入团申请,强劲的对手就在眼皮底下,不尽快拿出些样子,不走在赵卫红前头,就有可能被赵卫红占先,她有了危机感。

她庆幸自己有了经验教训,开始明白去校外干人不知鬼不觉的所谓好事从根本上说与入团挂不上钩。做好事应该在同学老师能看到的范围才行,自己可以不炫耀,别人却不能不知道。书中的英雄做了许多好事,按说都是秘密的,没旁证的,人们这辈子不会晓得,下辈子也会蒙在鼓里,可是不知怎的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事迹。她当然参不透其中的深奥玄机,当然弄不懂现实会如此奇怪,但她已不会再照着书本那么去干了。

李桂枝把做好事的搜索范围定在同学老师周围。他毕竟已有了找好事的一些眼光,他很快发现打扫厕所、给宿舍同学打洗脸水,还有首开自动做早操等行动大家都能看得见,能给与好评。于是,她说干就干。

20、 做这些好事最难办的是脸面不容易抹下来。 

这些事都是人们认为高尚,但又不好意思投身其中去做的事。比如打洗脸水,丫鬟似的,还陪上笑脸;尤其打扫厕所,更有些自轻自贱的味道。一开始,她也有些难为情,这些事都在同学们未起床之前做完。她把每个瓷盆都打上水,把厕所打扫干净,然后再去做一遍广播操。

开始这样做,不仅她自己有些害羞,还把同学们闹得莫名其妙。

同学们清早起来,瓷盆里有了水,觉得想不到;去厕所,见她正在打扫,感觉尴尬;一个女生还被她做广播操吓了一跳——夜色中一个黑影抻脚舞手,是不是遇上了鬼魅。

不管做好事选择在了什么时间,好事毕竟是做了。有正义感的同学服了,正义感欠缺的不服也不行。

同学还睡觉,就给打好了洗脸水,这需要多深厚的阶级感情;厕所脏臭,谁都避而远之,可她能改变它的面貌。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天天做好事,李桂枝就坚持了天天做好事,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她还常做广播操锻炼身体,明明是为了有好的体质,能多为人民服务。这样做好事,完全达到了她不用自我表白便可让同学和老师啧啧赞扬和承认的目的。

李桂枝的入团支持率与日俱增,她的信心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赵卫红却并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表现。不要说打水扫厕所了,她连宿舍的地也很少打扫。当然,她也没有什么过错,没有让人觉得过不去的地方。总之,她平平常常一如既往,而一个平常的人在崇尚英雄的人们的眼中似乎与先锋及神圣距离遥远。因此,她要跻身其中会让人不可思议。

21、 然而,事实大大地出乎人们意料,赵卫红被吸收入团了,李桂枝被挡在了团的门外。这种结果,在赵卫红不过得意洋洋而已,而李桂枝却要不可遏止地生出好多胡思乱想。比如,她曾把团组织幻想成一座城堡,她狠劲儿四处蹬摸,竟都踢不开一扇门。终于死命敲打开一道缝,她欣喜地才要挤进去,却突然有人插她前面先钻进去,她要跟进,把门的说什么也不让她进了。她说她为找这个门披肝沥胆不辞辛劳,难巴巴地找到,为什么放进他人,而置她于门外?可把门人不仅不理这一套,反狰狞一笑,将她吓得跌倒。

李桂枝曾壮起胆问过团书记为什么入团没有她。想不到过去印象极好、老太太式慈祥的团书记像换了个人似的冷若冰霜带搭不理,只是硬梆梆地敷衍了一句这是组织定的。她问什么组织定的,团书记不耐烦地说就是领导定的。团书记到是不忘本职工作,临了还带个尾巴,说你要是还想入继续争取吧。

应该说李桂枝的意志是坚强的,对上级领导是信任的。入团的打击并没有使她趴下,有过一些幻觉但没有干扰正常思维,尤其那锲而不舍的追求之心依然奋发。她没有沉沦,没有丧气,而是用心地寻找了差距。她找出的差距是好事做得不够突出不够知名 ,如果做得像英雄的事迹那样突出了知名了,就不怕领导看不见,不怕组织考虑时考虑不到自己,不先尽着自己。李桂枝这样找差距,与我们常讲的包含谦虚味儿的找差距不一样,较多地强调了急功近利,但我们也不能不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她是向上,毕竟年轻人的不成熟和思想上的一些杂质是可以原谅的。

于是就有了背诵老三篇的成功。

下一个扩大知名度的努力也在进行之中,那就是参加样板戏片断的演出。当然,这次行动同学们有目共睹了,不用看日记也知道的很清楚。

22、 《毛泽东思想》课本里有很大篇幅是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红色娘子军》、《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的唱段。学生们眼看书本念文字唱段,天天耳朵听喇叭里播放音乐唱段,还有老师教唱一些唱段,便人人会唱一些样板戏唱段。有些天生爱唱的同学便会唱更多的样板戏唱段。

一天,李桂枝班的老师灵机一动,有了让学生排演样板戏片断的想法,且设想好处甚多,一是更加有力地宣传了毛泽东思想,二是学生亲身参与加强了学习效果,三是活跃了文化生活,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老师激动地向学生宣布他感到差不多是创造发明一样的决定时,说得意义重大。他说要把这当做政治活动来看待,要看到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学得好不好活不活的问题,更要看到是对毛泽东思想、毛主[xi]感情深不深的问题。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还是衡量他各方面表现的综合标准,能将政治好思想好学习好统统包含。他甚至还加进了身体好和劳动好。 

你想,这种一好百好,几乎一战定乾坤,为奋斗目标创造最充分条件的活动,李桂枝能不积极参加。她毫不犹豫地便力争要在班里决定演出的《智取威虎山》片段“深山问苦”中饰演小常宝。

起火的是,天敌般的赵卫红又成为拦路虎。“深山问苦”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因漂亮的赵卫红的众望所归,让她痛失抛头露面的机会。

“深山问苦”中小常宝的唱段可说是个高难的唱段。唱段音域宽广,又要唱得起伏跌宕激情充沛。小常宝唱的第一个字,“八年前。。。。。。”的“八”字就是一个高音。戏中演员唱时喷口而出声如裂帛感情激荡撼人心魄,学起来很不容易。到结尾处“杀尽豺狼”四字是全曲的最高音,且一字一音,腔长气远,嗓门不好或功力不逮的唱家都会在此攀高不上败下阵来。

平时唱唱,同学们都能全唱完这段,“杀尽豺狼”的高音也能过关,,可那明显地是降了调或用了假嗓,是偷工减料的做法。上台演唱,再配上伴奏,就难以马虎了。

赵卫红的排演也常卡壳在这里,加强了啊啊啊衣衣衣的发声训练,成效也不明显。她、同学、老师都很着急,可这不是着急就能起作用的。老师、同学就只好反过来安慰她,没事,大致唱上去就行,再回过头来仍旧担心,才知道怪不得不可能谁想当歌唱家就当上歌唱家。

李桂枝对选不上当小常宝很在意很着急很憋气,可赵卫红漂亮人心所向,主角只能尽着她当,这是无法阻拦的,还好,赵卫红高音上不去,已逐渐让同学们有些失望,只是当下没有完全胜任的,还不好提出调换。李桂枝看出这是一个突破口,只要唱上去高音,女主角只有易位,非她莫属。

李桂枝便拼命练唱,好在校园内一片练唱声,她并不显山露水,没有引起赵卫红的警觉。

想不到 ,真有奇迹发生,李桂枝憋了一口气练唱,丹田气足,直冲脑门,无意间找到了头腔共鸣的感觉,竟能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把高音唱上去。什么“八年前”、什么“杀尽豺狼”统统不在话下。同学们听了都十分惊讶,都不得不佩服她的苦斗精神与才气,并因此窥测到了为什么有人乳臭未干就当上了歌唱家的秘密。

小常宝的易角不容置疑地提上了议程。赵卫红在铁硬的事实面前不好再说什么,同学们也找理由说电影上的常宝本来就胖乎乎的不怎么漂亮,让赵卫红扮演,其清秀的样子不太像,而李桂枝小下巴一扬的倔强劲儿反倒神似。老师也拿不出继续支持赵卫红的理由,又考虑演出效果,便同意了角色易人。

23、 不知是李桂枝做过许多好事,老天有报应,还是好运临头,让她喜事连连,她在如意扮演小常宝后,甜蜜的初恋又悄然而至。

李桂枝班的老师在想出演样板戏片断并付诸实施后,他没想到别的班,并差不多全校都如法炮制,动了起来。宣传毛泽东思想嘛,都不示弱都不落后都态度积极感情投入,谁肯让谁呢,出现这种如火如荼的状况便不奇怪。并且,在群众运动的基础上,校领导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索性就定下个日期,来个样板戏片断汇演,算是为宣传毛泽东思想推波助澜。

毕竟是汇演,要面对学校上千双眼睛,而且这又是严肃的政治活动,便不和班里搞搞文艺活动一样,可以冒腔跑调,可以嘻嘻哈哈,可以演得像那么回事或不像那么回事。而是要尽量地向高标准看齐,严谨细腻精益求精,于是,校里专门聘请了文工团的演员来给与辅导。为了便于教学,便规定时间集中演练。反正各班演的片断都不一样,不怕泄密。

这样,原来无缘打打交道、相互陌生的同学有了熟识的机会。学生时代,豆蔻年华,又有美好的文艺排演的氛围,情窦初启的少年特别易于心醉神迷真情袒露陷入爱河,于是,就有了李桂枝与另一个班的任文化的初恋。任文化他们班演的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任文化饰洪常青。他穿一身中式裤褂,背后背一个斗笠,背头一梳,显得英俊潇洒。他个子高,腿、胳膊都长,动作做得大方舒展,让人怎看怎顺眼。再加这是学跳芭蕾舞,演吴清华的女生脚尖老也不能持续地直立,个子便常常矬于洪常青,这反把不用脚尖踮立的任文化衬得高大挺拔。

在文工团老师指导排练时,李桂枝就看上了任文化,觉得他触动了她心中某块隐秘的东西。他的挺拔英姿,他的风云纵横般的肢体动作,都想压着戳着一样地顶向她的心窝。她对他的好感一经萌发,竟不可收拾。但她还年轻,有了这种心思,竟像做了偷儿,马上变得怕人看透心事似的惶恐不安,对文工团老师拍手肯定的任文化的舞蹈也没敢大胆欢呼。

任文化却没有这种心理障碍,对李桂枝喷薄而出一鸣惊人的“八年前”的响亮演唱立马不加掩饰地鼓掌顿脚。到后面“杀尽豺狼”处,音高步步上升,有直人云霄之感,酣畅淋漓,更让任文化激动不已。李桂枝越加精神焕发,在任文化似乎是托腔保调的欢呼中达到高[chao],然后一泻千里。

有了任文化率先为她喝彩,她对任文化的舞蹈叫好就顺理成章了。以这种投桃报李式的互赞互敬开始,李桂枝与任文化加强了接触。

接触没有几次,任文化就大胆地抱住了李桂枝,让她有些害怕。她说你好大胆,任文化说一听你唱我就喜欢上你,咱们一唱一跳天生一对。原来任文化早就瞄上了李桂枝,她笑了,他们笑了,他们相携很快进入初恋。 

李桂枝的初恋是在文艺活动中形成的。这个环境有动听的音乐,有缤纷的色彩,有迷人的舞蹈,有入胜的剧情,尽管样板戏不演才子佳人,没有轻歌曼舞,有的只是较强的火药味,但在她的感受中,那仍是浪漫的,温柔缠绵的,是美好的,终身难忘的。她的日记中不止一次地记录下她的喜悦。她喜悦每一次与任文化的单独约会,她喜悦他们道不完的甜言蜜语,她喜悦每一次幕后的悄悄牵手,她喜悦他帮她排练,她喜悦她帮他洗衣服,也喜悦他们相互拍手鼓励。她喜悦她的这段人生是幸福的,值得回忆的。

我也觉得为了追求而苦其心志差不多常常是在筋疲力竭中跋涉的李桂枝真的是只有这一段美好人生。尽管它是那样的短暂、不成熟,并且年纪不大踏入爱河显得太不冷静,也不该提倡。

24、 有初恋力量的支持,李桂枝演出大获成功。

“八年前”、“杀尽豺狼”的高音是令人生畏的。有的班也想过演“深山问苦”一段戏,但都在这堵高墙下退却了。这样,李桂枝的演唱不仅鹤立鸡群,还难能可贵。她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满堂彩。谢幕时,掌声一再响起,她只有再次谢幕,再次谢幕。

李桂枝声名大振。

回到班里,李桂枝特别注意赵卫红的动静。她发现她形容有些萎顿,好看的脸上似乎罩上了一层擦不掉的灰尘。竞争主角的失败与李桂枝的声名大振肯定深深地刺伤了她。这种结局闹得李桂枝不知是喜还是该忧。一个人的风光能导致另一个人的失魂落魄萎靡不振,这确实有点残酷。李桂枝不是那种心冷如铁只顾自己攀高不惜踩死别人的人,她并不乏女性的善良与温柔,她甚至想过安慰一下赵卫红,但她怕她有误解,是得利卖乖,她打了退堂鼓。

从日记中,我看出李桂枝有侠骨也有柔肠,作为胜利者能同情失败者、弱者,此种精神是难得的。但是,她根本想不到当她处于下风时,她得到的将是什么。

25、 当李桂枝还在咀嚼大振的声名的滋味、沉醉于成功的喜悦暗庆计划实施得顺利的时候,选拔入大学的名单公布了。赵卫红、任文化都榜上有名,李桂枝继没能入团之后再次名落孙山。

当她面对没有她的名字因而感觉像是空荡荡的旷野般的红榜时,她立马产生跃上巅峰不慎摔入谷底的惨痛。她的头轰然鸣响,她木了,她呆愣了。一霎时,她感到,所有明的暗的的奉献,所有招摇过市般的竞争,所有神经绷断的呕心沥血,不仅付之东流,而且简直是丢人现眼授人以柄。

李桂枝想不通自己出身贫农根正苗红,有比《决裂》电影上那个幸运地选入大学的女生强不知多少倍的字功,有学习上的拔尖成绩,有轰轰烈烈的毛泽东思想的宣和文章的流利背诵,可归根结底仍难以摘取应得的果实,这到底是为什么!

李桂枝想不通从小学到中专,从一般的学习到有目的有重点的追求,所有老师所有教育机器都在教导自己(也包括所有学生)要这个好要那个好,要积极要上进,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有理想要有抱负,可当她该去追求的追求了,该达到的达到了,而且绝对地不遗余力,绝对地出类拔萃,绝对地耀眼夺目,可最终,领导就是不中意,就是要跳过她另要标准,这到底是怎么了?

面对红榜,李桂枝的精神简直要崩溃了。求之切必然伤之重,那些选上选不上都无所谓无心无肺似的同学不会有思想负担,他们哈哈一笑或撇嘴一笑后一哄而散。李桂枝却有天塌下来的沉重与恐怖,她稚嫩的肩膀经不起这般重负和击打。

26、 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弹得越高一样,李桂枝愤怒了。她不再静等什么,她要亲见领导问个究竟,问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还算不算数,选拔标准还算不算数,算数为什么表现优异的学生不能入选。她仿佛发疯了,不顾一切地去拍打校革委主任办公室的门。主任不在,她又去拍打副主任的门,也拍打不开。她就死命拍,举起拳头咚咚地捶。她忽然感到响亮的捣门声竟有解气的快感,就加劲捶。声音招来好多围观的同学。他们都看着李桂枝突然发作的行为有些稀奇古怪,觉得来历不明,便无人劝阻地当稀罕来看。人越聚越多。

老师适时地出现在李桂枝面前。他厉声喝问你想干什么,他想用老师的威风吓住这个平时看来并不胆大的 学生。可是,他错误估计了情势,一个什么也得不到的穷光蛋一旦豁出去了,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校领导的头上都敢动土,一个什么权力都没有的老师能算老几。如果说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平时唯唯诺诺战战兢兢恭敬有加,那是还用得着你们,还追求着什么,要是这种依赖关系丧失,谁也不求谁,大家一般高,那咱们谁怕谁。于是,李桂枝毫不示弱地反向老师咆哮如雷,说你是什么东西你来管什么,你过去说过的话都是放屁。

当“什么东西”、“放屁”之类纯属辱骂的话语从一个学生嘴中不分轻重地冒出,还是一个平时看来谨小慎微的学生嘴中冒出,说明她的理智已经丧失,说明形势已经变化,说明再用师生的口吻对话已不可能。如果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子再收拾上一些“什么东西”、“放屁”之类馈赠,老师的颜面将会尽扫,况且也不利问题的解决。

李桂枝昏了头,老师不昏。他立即放下架子,用平等的姿态,用哄小孩的方法把她往办公室拉。老师边拉边说,有事咱到办公室说,在这儿闹影响多不好,看招来这么多同学围观,咱走咱走。他一边拉她,一边哄散围观学生:看什么看什么,你是哪个班的,给我记下姓名。。。。。

进到办公室,老师想批评李桂枝,没想到李桂枝先发制人,且火气挺大义正词严,把老师变成了受审者

她说,你成天教育我们,不,小学中学的老师都一样,都教育我们要这样好那样好,说这样好那样好了才能得到什么成为什么。可我想得到什么得到了吗?

老师说,你想得到什么?

我什么都想得到。入团想得到,选送大学也想得到。

那你就积极争取阿。

该怎么样争取,要政治好?

对呀。

我老三篇倒背如流,样板戏一鸣惊人,算不算政治好?

当然。

是不是还要劳动好?

不错。

我打扫厕所,给同学们打洗脸水,算不算劳动好?

算,算。

还有身体好?

是的。我做广播操锻炼身体。我在校二年多没请过病假,这你该知道。

知道。

那是不是还有学习好团结好勤劳俭朴等等,你看我怎么样?

我看你挺好。

那就是我获得选拔的条件都具备了。我肯定还比一些入选的人强,我想你也不会有异议,可为什么不选我升入大学呢?

是啊,怎么没有你?老师好像也很纳闷,我也不清楚啊,这全是校领导决定的。

既然什么都不按条件来,随心所欲,想怎么决定就怎么决定,那就是说,你们对我们的教育都是欺骗,都是信口开河。

老师慌了,赶紧制止,不敢乱说,到此为止,闹不好你会被抓起来的。

李桂枝虽然火气不小,但还没有彻底丧失理智,祸从口出的凶险,老师的惊慌,促她有所收敛,没敢继续放肆。但她仍质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仿佛井水非从这块地里淘出来不可。

老师似乎是被高压所迫, 用话稳住李桂枝情绪,然后有一番推心置腹之语相告。

他说,你还小,很多事没明白,老师也没法给你讲明白。这样说吧,愿望与现实常常会有很大距离,不是说谁争取什么就能办成什么,即使你确实达到了哪种事情所要求的标准,也不见得必然得到。社会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某些宣扬纯洁的东西,某些标榜堂皇的东西,也常常是芜杂的、混浊的。这一点,你显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精神准备,你还小吗。不过,老师肯定地告你说,老师要求过你们要这样好那样好是没错的,也不是骗人的。你这样做了,并且确实做出了成绩,也是对的,没错的。你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因为我刚才跟你说的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所导致。但我仍然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该努力还要努力,你只要耐心等下去,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效果的,你会看到言与行的统一的,你会看到奋斗与成功是成比例的。

老师的话,李桂枝不知用心听了没有。她一直不断抽泣。不过,从她的抽泣在渐次转弱来看,老师感觉可以放心了,但他不知后来发生的事情又把她徐图合拢的伤口无情地撕裂开来,而使她痛不欲生。

27、 李桂枝闹出的动静不算小。在她质问老师的时候,风声已刮到赵卫红耳朵里,从传言看,她听出李桂枝与她较劲的厉害。李桂枝明里和暗里的种种努力,都有着压她一头的险恶,这很让她生气。不过,赵卫红也得承认,作为个人素质的较量,李桂枝还是占了上风,她的屡次冒尖可以作证,赵卫红几乎无话可说。

但无话可说并不意味着服气,甚至早蓄积成了憋气怨气怒气,她也等着翻身的一日,好狠狠地回击李桂枝。

今天红榜题名铁板钉钉,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李桂枝与她较劲的嘴脸也暴露无遗,她再也不能忍气吞声,她非要打退她的嚣张气焰不可。

赵卫红已做好了准备,要狠狠地讽刺羞辱李桂枝一顿,有胜利作为基石,攻击会强劲有力。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李桂枝从老师处出来,不知在什么地方呆了好长一段时间,等食堂开完饭同学们归于平静天黑了好大一会儿才回宿舍;从她似乎已具轻盈的步履中,看出她正竭力排除愁绪,挣扎着从悲痛中解脱。

她回到宿舍还尽量挤出笑容,做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与赵卫红搭讪:吃过饭了。可赵卫红竟是这样的回答,谁不吃饭谁是傻瓜;接着又说,还想着把别人比下来,不吃饭就办到了。

李桂枝听出赵卫红在说什么,她极力平静的心有了波浪,但她不想与她争辩。可赵卫红不依不饶,又说,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这可是最恶毒的骂人话了,是一个学生轻易不能出口的。她用这样近乎流氓无赖泼妇式的骂法,说明她在运用诅咒,即使让李桂枝无颜苟活也在所不惜。

无疑,她的目的达到了。李桂枝立马就被击打得精神恍惚起来。她对赵卫红说你说什么你说我是什么东西,我告诉你我家是贫农,三代都穷的。

越穷越光荣,这是时尚,李桂枝用这样的话来抵挡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她两度败北于赵卫红后唯一可以提起的挡箭牌。

赵卫红针锋相对,谁家不是贫农,不是贫农能进了中专学校。她说的是实情,她家也是贫农,更重要的是在贫农之外,她父亲还是公社主任。而李桂枝一介农民家庭,这一点赵卫红压住了她。赵卫红还借题发挥继续施压,她说三代穷更应穷则思变嘛,在农村种田闹革命吧来城里干什么,还不是想来城里吃白面。

当然,公社主任家的白面有吃不完之虞。而普通的农民拼命地想进城最直接最抵水平的向往便是农村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吃供应粮,吃供应粮中比例较多的白面。但这又不想成为被嘲笑的把柄,一层薄纸不想让捅破,因为这与农村人一点儿可怜巴巴的自尊密切相关。谁要硬是黑下脸来捅破这层护屏无疑是捣毁农村人的自信,其惨烈程度酷于当街剥去衣裤,使其生不如死。尤其李桂枝正处在失败悲伤敏感的精神状态中,这种肆意的伤害,其威力不仅是巨大的还简直是致命的。

还没等赵卫红把酝酿成堆的鄙视性话语都倒出来,李桂枝已顶不住了。在赵卫红这个左右逢源的既得利益者面前她完全无话可说,她也无法像质问老师那样质问她什么,她的恶毒犀利的攻击,把她稍稍回落的心又挑得四散。

她羞得掩面夺门而出,后面赵卫红的嗤鼻冷笑又像猛推了她一把。她跌跌撞撞,她不知该去哪里,该怎么办。她觉得这个世界容不下她,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突然,她看见了任文化,他正朝宿舍走来。她的心马上闪出一丝光亮,好像找到了遮风避雨之处。她多么希望自己快快躲进这处港湾避过风浪,如果确实能在那里得到呵护和抚慰的话。

28、 在神思恍惚的当口,她见到了任文化,她有一种将要跌倒时扶住一棵树的感觉。她希望倾诉希望扶助需要安慰需要支持,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重心猛靠的支撑会垮掉,垮得她心理毫无准备猝不及防,垮在她最需要的时候,让她半天回不过神来。

她对他说,真想见到你啊。

她想任文化也会迫不及待地说想见到她,她信心受损他应该知道。在一块演样板戏时,她没有多大困难,顶多是端东西稍重点儿,打饭嫌挤点儿,他都像及时雨一样伸过援助之手。现在是真困难,真正需要帮助,他的手应该伸得迅疾而有力。

谁知任文化脸色一点儿也没变,过来时板着脸听罢话后仍板着脸,完全是无动于衷。这已叫李桂枝出乎意料心头一颤,及至他开口说话,更加兜头浇水心上剜刀。他说,干什么干什么见我干什么我有什么好见的。

这还不算,赵卫红闻声出门,任文化马上向她喜眉笑脸,像当初献媚李桂枝一样,给赵卫红祝贺,恭喜高中,话音酸溜溜的。赵卫红也回报,同喜同喜。

李桂枝的精神被彻底摧垮了。她啊地大叫一声,从他们二人面前跑开。当然,大家不知道她跑开之后去了哪里,又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最终死神又是怎样攫取了她全部的想法。大家只是听到她啊啊啊仰天的呼喊,见到他毅然绝然地跳下了高楼。

任文化和赵卫红笑着走进宿舍。他先向赵卫红表态,谁能看得起她,当初不知怎么迷了心窍。其实,我和她来你们宿舍,见到你,我马上便觉得我们才是一对儿。赵卫红说我早就看出来了,咱们要上大学了,她的档次也低了,那能配上你。

任文化十分高兴。他动情地搂住赵卫红,赵卫红没有拒绝。

一会儿,任文化提议,为咱们的高中庆贺庆贺。

赵卫红附议。

29、 通过李桂枝遗留的日记,我不仅调查清了她的死因,也掌握了她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算是对她了解得更深细一些吧。

李桂枝有个很不幸的身世,不幸主要在于她幼年丧父。一个失去父亲,只有孤女寡母的家庭,生活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李桂枝十二、三岁就汇入了生产队的劳动队伍中,锄杆举不起硬举,麦捆背不动硬背,一次咬牙负重的劳动,胸脯突然剧烈疼痛,吐了血,小小年纪便落个胸口疼。小小年纪干大人一样的活,工分却要被大人少,说她是半劳力。可那些全劳力们没情没义还要嫌她干得不好了干得不快了,不仅任她吃力地赶活不予帮助,还坐在地头阴凉里摇着草帽扇风,看笑话一样地等她往过赶,等她赶到地头,他们呼啦一声起来又开始可新一轮的扬锄。差不多是拼着命赶着全劳力们进度的李桂枝常常偷偷地忍上一泡泪。这在她的日记里反映得刻骨铭心令人心颤。

这种夹板缝中扎根的生命历程,磨炼了她的意志,塑造了倔强品格,也滋生了改变处境的愿望,且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未见改观的穷困而越加强烈。所谓穷则思变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

改变命运的措施简单而笨拙,一是能挣工分的劳动都赶紧参加,这是最直接的也是唯一进收入的方法;二是努力读书,只要是老师教的,她都像逮住好吃的饭菜一样贪婪地吞咽。囿于年代,她不会读到古时候教诲人们读书必有所得的诱导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她直觉地认准这绝对是改变命运的有力手段。

她在队里拼命劳动挣工分并不能改变处境,就连日常饮食也难有好转,每天喝玉米面糊糊吃难以下咽的粗玉米面疙瘩是摆脱不掉的必修课;尽管她已有熟练的劳动技巧,比之全劳力毫不逊色,甚至比某些社员还略胜一筹。

但是她认为她的努力读书却达到了预期效果,终于改变了自己命运。关于这一点,她在日记有专门的记述。这是她争取入团失败后写的:

“入团的努力失败了。我一是不甘心,二是觉得蹊跷。我老老实实按照老师的教导和团员的标准做事,我努力学习,我宣传毛泽东思想,我做好事,给同学们打水,打扫厕所,总之我完全具备了成为团员的资格。我的行为团组织也不会不知道,可我就是进不了团的大门。而一些明显不如我的同学却入了,我真的奇怪,难道正面的教育是假的,在正面的标准背后还有另一个标准。”

“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奋争的必要,因为我有过一次成功的实践,我尝过甜头。我能进入中专,能成为城里人,成为非农业户口,就全是我奋斗的结果。如果我在劳动考试中不是第一,在文化考试上不是第一,凭我这普通农家女子,如何能与那些书记的女儿、主任家的儿子竞争呢。。。。。。”

李桂枝入团失败了,上大学也失败了,甚至初恋也失败了。她的努力都落了空,她得到的是对信心的反复摧残,她终于难以承受,精神彻底崩溃,愤然自尽。她不能写下与入团并列的上大学的失败,她在日记中却乐观地回味了考入中专的成功,并把此次的成功完全当成她个人奋斗的结果。其实,她错了。当然是因为她不了解真相,而我对这事却是清楚的。这实在只能算一次巧合,因为偶遇的傻考生,因为我对戏剧现实的抵触,一怒之下录取了她。这样看来,李桂枝并没有那怕一次以自己的实力主宰过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始终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拨拉着,也曾被我这小手拨拉过一次。

30、 李桂枝无法自主安排自己的生命历程,只能安排一死。不管她的死应该不应该,值得不值得,她都有权获得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至少我们要对她肯定会肝肠寸断的母亲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待。

通过调查,我对她的死因十分清楚了。我对她十分同情,也十分惋惜,无论如何我们失去了一个完全有可能成为先进分子的人。所以,我觉得肯定她的进取精神,宣扬她为了实现理想而奋争的韧性等等都是应该的。所以,就我所想,我认为应该淡化李桂枝死的轻率的面貌,给她下一个积极一些的死因结论。

但是,我很难为,站在领导角度设想更难为:李桂枝的死因用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如何措辞。

当然,有损时代有损领导有损政策策略的结论是不能下的。

那么,无损于、甚至有利于以上各方面的结论该如何下呢。

或者换个话说,下一个公私都面子光滑的结论该是如何呢。

这个问题提出后,确实让领导颇费脑筋。

我真的后悔,在给李桂枝死因下结论的会议上,我意在他方的发言,开启了领导的灵感,给李桂枝下了一个不该下的完全不利于她的结论。主宰她命运的人又一次也是终结意义上的剥夺了她的意志。

我们不妨看看领导开会研究问题的实况(不是跑题,这很重要),反正研究李桂枝的问题是会议的最后一项内容。

31、 会议记录:(下面括号里的话是我加的)

参加会议人员:主任,李、张、王副主任,教务主任,办公室刑主任,籍秘书。

主任:宣布开会,(主任突然停住说话,用眼扫视一下门处,问办公室刑主任门窗都关好没有,刑主任说都关好了,声音传不出去,保密不成问题。主任松口气,似乎放心了。)

主任:(重新说)宣布开会。今天会议的第一个议题是决定政教主任人选。大家知道,陈主任因病去世已两个月了,但新个主任还未产生,一直由副校长兼着。这样是领导抓的不紧,二是意见还不统一,经过这段时间酝酿,我想大家心里该有底了吧。好,我再讲一下当选条件,一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二是热爱社会主义,三是政治清白、作风正派,四是业务精通。好了,现在可以发言了。

李副主任:上次开会不是已经提名了刘纪程和柳郁荫了吗。根据我的观察,刘纪程同志最合适。他出身贫苦,对毛主[xi]感情深厚,立场坚定,政治上没说的。他一张嘴就能背出几十条语录,这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条件,甚至可说是优势,做政教主任再合适不过。我同意刘纪程同志。

张副主任:李主任的意见很好,刘纪程确实有理论能力强的长处。他还有优点,不怕脏累啊,听力领导话呀等等。但他也有缺点,对同志缺乏感情,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从这一点看,柳郁荫同志更适合这项工作。她是一个女同志,心细如发,态度和蔼,团结同志也是没说的,这才是做好政教工作的最有利条件。因为做政教工作并不仅是简单地宣讲理论,背诵语录,更主要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感情投入,春风化雨,像雷锋说过的“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那样,才叫深入有效地做思想工作。

王副主任:同意张主任意见。

主任: (眼光扫视一圈)你们有什么意见?

一致意见:同意柳郁荫。

主任:刘纪程和柳郁荫两位同志都不错,都有一定的长处和优点,但是,他们的不足也很显著。他们做工作都是领导指示干多少就干多少,推一推动一动,俗话叫指一堆吃一堆,没有创造性。而政教工作是最讲究创造性的,最需要别出心裁形式多样的,所以,他们的不胜任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提名一个同志,大家通过一下:杨英。(说到这里,与会者都面面相觑,做困惑状)她的情况我就不做介绍了,大家都清楚。好了,可以表态了。

(会场寂然)

主任打破沉默:都说啊!

李副主任:杨英的成分不是贫下中农吧?

刑主任:中农。

主任:中农是团结对象嘛。

张副主任:她开会不积极发言。

主任:那能说明什么问题。

王副主任:听说她生活作风不太检点。

主任:纯粹捕风捉影胡说八道。

(冷场)

主任:还有什么问题,没问题就算定了。(一言九鼎。)(向籍秘书)会议过后,给文教部长打个电话,就说定了。

刑主任:这怎么向刘纪程和柳郁荫解释?

主任:解释什么,谁答应他们了!只不过考虑过他们,他们会正确认识的。如果这个考验都经受不住,那证明他们本来就不够格。好了,下面讨论第二个问题,关于向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加发助学金的问题。大家要秉着党心公心来研究决定。刑主任记一下!

(各人发言没有记录,这是因为事情没有干部提拔那么重要那么慎重。但是,讨论也算热烈,因为一些没提名的学生在会上提上了,一些下面报上来的被刷掉了。可见领导们对此事还算重视。不过,助学金发下后,学生中却引起过一阵骚动,有集中的学生找过领导。渐渐地我听说李副主任提了粮食局长的儿子,张副主任提了派出所户籍警的女儿。。。。。反正诸如此类吧。闹得学生编了口号“打倒锦上添花”。我不知道如果李桂枝活着是会在助学金名单上呢,还是不在名单上。不过,根据她的命运,怕是不在名单上可能最大。)

最后,讨论李桂枝的问题,我被叫入了会议室。

我先汇报了调查情况。我虽然尽量避免校方的决定对她的伤害,但事实如此,无法掩饰,我也只能实话实说。

我知道让领导们难为了。

我等着他们给李桂枝的死因下个结论,因为把她的遗体运回家乡同时应伴着一个说法。

领导们发言并不踊跃,一直冷场。他们脸色都严肃冷峻。但我清楚他们并不是为李桂枝的死而哀伤,而是急于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结论而犹豫。他们无法说李桂枝死有什么不对,也不想自身进行反思,可一时又找不好推卸淡化的托词。

我曾经设想他们会做一些自我批评,会痛心地自责,无论如何他们对李桂枝的死负有责任。他们常常随意脱离标准的选拔,打击的是李桂枝这样积极追求的一大类人。

然而,没有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

我真不知该怎样评说他们,我只觉得牙根处有些发痒。我想转移一下牙痒,便想到了任文化这个年纪不大却会玩弄感情朝秦暮楚落井下石的卑鄙东西。他差不多是李桂枝悲剧的最终促成者,他的罪孽并不比在座的这些道貌岸然的人们少多少。在这会议冷场,无人发言的空档,正巧能容我说两句话。稍稍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我的意思是把任文化钉上耻辱柱。

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成了助纣为虐之徒。这充分说明了我社会经验的浅薄和无知。

我说,任文化这小子(应该称同学或学生,但我有气便不顾体统了),真不是东西。从李桂枝的日记看,他曾热烈地爱上李桂枝。如果在李桂枝深思恍惚的关键时刻,他能关怀和开导,会起到别人起不到的良好作用。可这小子见异思迁落井下石天良丧尽,最终酿成了李桂枝的轻生。他应受到良心的和道德的谴责。

说完这番话,我肚中颇显松爽。我到底把该痛责的人给痛责了。但是,还没等我的肚皮完全瘪下来,主任的一声问话,我便意识到我错了。我简直是同流合污地为李桂枝下一个侮辱性的结论而义务提供了炮弹。

主任说,早恋!

我赶紧说,不!不!

主任又说,失恋!眼中随即放出光芒,是一种无助境地中捞住稻草的希望之光。

我气急败坏,不是!不是!

无奈形势急转直下,一边倒的思路席卷了会场,几个副主任都像放了什么心似的伸了伸懒腰,如梦之刚醒一样找准了大方向,异口赞同:因失恋而自杀不就得了。

主任高瞻远瞩:以后要在学生中宣讲早恋的危害。

32、 李桂枝的遗体要运回老家了,我曾经把她招进学校,现在又要送她回家,我到真的与她有缘。可这是什么缘呢,难道就是为了我手中攥着的这份完全歪曲事实真相使她死也名实相反的结论吗。

我难以想象她的老娘会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觉得心情沉重,头顶像扣上铁盆。我烦躁地把头伸出车窗外,让疾驶的风迎面扑来,吹散我心头的阴霾。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新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文章以一个女学生自杀开始展开描述,详细揭露了学校里种种丑陋现象,如此惨剧,实乃那时代的悲哀。
现今学校里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非正常现象,学生心理动辄失衡,值得人们反思警醒一下了。
文笔朴实,立意深刻,不错的小说

文章评论共[1]个
横天笑-评论

一个当代大学生心理的缩影!at:2008年10月08日 下午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