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衣忆”三十年梅香如故

发表于-2008年10月06日 晚上8:40评论-4条

活色生香的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它鲜活的色彩描绘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女人的服装印染着时代的记忆,那些飘逸的裙裾,那些缤纷的色彩,如同一幅幅绘在身上的历史画卷,用丝之华丽、棉之切肤、毛质的温暖紧紧的贴近着每个女人,让女人和时代亲密接触。 

岁月的日历往往在打开衣柜的瞬间翻动飞舞,过往的日子从箱底迎面扑来。再次审视那逝去的岁月,衣橱里面存装的何止是衣物,储存的旧事就翩然而至;流逝的又岂止是日出日落,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历历在目,心中永远不会忽略。作为女人的日子,整理着那些旧衣,仿佛整理三十年的记忆。三十年,这足以让一个小孩长成风华正茂的青年的风景,这足够一个让人从中年变为老年的日月;有数不尽的家长里短,在诉说家长里短的轻声慢语中, 一个女人的平凡紧紧地与共和国辉煌的一段历史连在一起,在追赶衣服潮流,追求衣服的个性的步履中,不觉之中,追随了共和国三十年激情的岁月。

向往“的确凉”

1978年,我还在上初中,那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初期。物质是比较贫乏。吃肉、吃油、吃糖要票,连吃豆花、豆腐也要票,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穿的颜色不外乎老三种:蓝、灰、黑,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来说是很“提劲儿”的行头。

随着物质慢慢丰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少量的料子布——“的确凉”。“的确凉”,我的同学们中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的确良,脚一提华达呢,手一捞金手表。“的确凉”在我们那代人心里有钱人的标志!

七十年代末的人对“的确凉”最熟悉不过,它是一种化纤织物,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那年月,一旦穿上了的确凉,就好像代表了一种时尚,其感觉并不凉爽,但它的优点很多: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不败色,对于穿惯了棉织品的人们来说,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令无数爱美的女孩子痴迷。最初“的确凉”主要是是女性穿着,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的单色居多。后来各种花色的“的确凉”布料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了更多的光彩。女人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纷纷置办“的确凉”衣饰,一时间“的确凉”衣服成为女人谈论的主要话题,也开创了中国女人从抽象而臃肿的妇女形象迈向“女人”的本义回归。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也穿起了雪白的“的确凉”衬衣,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一股精干与挺拔之气。对熟悉了粗布粗衣一个女孩子来说,拥有一件“的确凉”衬衫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洋气”的象征。那时,我做梦都想做一件“的确凉”的衣服,但是,全家的生活全靠母亲做临工,向母亲提起这愿望,妈总是说:“买一节的确凉布需要5至6元钱,几元钱是你半个月的伙食费。我们穿不起啊。”被妈拒绝的次数多了,我一次赌气对妈说:“等我二天工作了,我一定要自己做十件“的确凉”的衣服。”

1979年,考进家乡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的确凉” 已经不是单色的白色,而是五颜六色,繁花似锦。课余外出逛街的时候,我和女伴们总是爱到华兴街口的百货公司,站在卖布料的柜台前把那些漂亮的“的确凉”布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终于机会来了,学校开夏季运动会之前,全班女生商量要在入场式上穿上大红色的“的确凉”裙子入场。这个决定让所有的女同学都无比兴奋,三块五毛钱的布钱好多人都是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省出来的饭票到学校总务上换成钱,然后庄重地交到我们几个班委的手里。买了布料后,我们再没有钱到裁缝店里缝衣服了,幸好教我们英语的张廷望老师有件喇叭裙,我们依葫芦画瓢地在一个有缝纫机的同学家裁剪,缝纫了三天,做出了二十八条裙子,当二十八个女生在同学家里试穿上红艳艳的“的确凉”喇叭裙时,那种感觉真的不摆了,现在的孩子是不能理解我们的当时的感觉的。后来在学校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引起的轰动,满足了二十八个女孩子的表现欲;然而,非议也接踵而来,因为我们的“过于时髦”连累班主任陈永高老师也被学校批评为:标新立异, 要求我们班停课整顿。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曾经风靡一时的“的确凉”逐渐退出公众的视线,更多、更高级、更好看的布料和成衣制品代替了“的确凉”。但它却代替不了一群少女与美共舞的身姿,尽管翩飞的裙裾还有些生涩,它仍旧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人们的选择和追求,也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是我们生活越变越好的历史见证。 

追赶流行的日子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在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有这样的一个镜头,一群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被警察局拘捕,并下令用剪刀把他们的喇叭裤全部给剪破了,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街头被压迫的事例。所谓喇叭裤,因裤型状似喇叭而得名。它的特点是: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当年喇叭裤在街头的出现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不过,引领时装新潮的,从来都是以青年人为主。人们从海外电影中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的性格。喇叭裤加长发戴蛤蟆镜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名词。喇叭裤以其怪异的姿态出现,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喇叭裤的追捧者们在人群里凸显出来,这就必定得到喜欢自我表现的年轻人的喜爱。 那时候,在家乡,如果穿上喇叭裤,提个日本三洋牌“饭盒子“录音机,回头率肯定百分百。

1982 年,中师快毕业的那学期,我的好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做好了喇叭裤,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妈同意我做一条喇叭裤。我那条喇叭裤使用造纸厂造过滤纸浆的毛布做到,别看这是工厂里处理的废布,那是100%的纯毛,而且价格便宜,是妈托造纸厂的朋友弄来,用染料染成黑色请姨姥爷给我做的;记得我第一次穿上身的时候,外婆笑眯眯上下打量我一番后说:“我家鹰儿穿上这倒越加腿长,真是漂亮了。”我毕业分配后,老舅为了祝贺我参加工作,专门“开后门”买了双家乡皮革厂的白色新式高跟鞋送我,我去中里中学报到的时候特地穿上了我最喜欢的喇叭裤、白色高跟鞋和一件红白条纹紧身衣,和我一起分配去的八个同年级的师范生都和我一样穿着流行的喇叭裤,高跟鞋,包括男生也是穿着男士高跟鞋哦。这种打扮在当时的中里区引来了老乡议论纷纷,有些老乡甚至跑到学校找校长提意见,要求校长管管我们这群城里来的小老师,学区校长在大会上生气的说:“有的人,工龄不长裤脚长,学历不高后跟儿高。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吓得我们会后全都脱下时髦的衣服,只有在回城里的时候过瘾了。

牛仔裤可能是在主流舞台上站立最久的一种款式,虽然今天它仍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人们习以为常。但在80年代初的中国,它曾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用现在的术语讲是“非主流”标志。不过对于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条牛仔裤绝对是让当时同龄人羡慕的,华兴街有家杂货铺,那时就在卖牛仔裤,不过据说都不是正宗的,正宗的是香港那边过来“苹果牌”牛仔裤,上面的铆钉上都有苹果商标,我们买的时候要数够有二十八个苹果的才算正宗,在家乡是很难买到的。二十八个苹果商标的牛仔裤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服装。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只有成都的青年路才有卖二十八个苹果的牛仔裤。1983年,我和家乡另外九个文学青年到成都参加“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王地山老师和范有根老师问我上街去哪?我想都没想地说:“到青年路。”范老师笑问:“去哪里干什么?”“买二十八个苹果的牛仔裤。”我带着无限向往的神情很认真的对他们说,逗得他们全都大笑起来。范老师真的陪我到青年路,我花了二十九元钱买到了正宗的苹果牌牛仔裤。抱着新裤一回到空军招待所,我立马穿上,也不管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用妈的话说:“我赶时髦已经走火入魔,即使给件皮袄,五黄六月我也敢穿上身。”想起年少时的行为真是好笑。那时,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八元五毛,买条牛仔裤等于一个月不吃饭了,可见,这东西的吸引力有多大了。回到家乡,为这条牛仔裤我没有少挨母亲的数落。84年,我穿件夹克式太空服,配牛仔裤,脚蹬红马靴,留着小男式的短发去见男朋友的父母,让当时我未来的公婆气急败坏。认定我不是个好女孩,不愿意他儿子与我交往,我一气之下对那个男孩子说了“bye-bye”。

九十年代初,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甲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后来健美裤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由于当时流行,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几乎人人都穿,蝙蝠衫配健美裤绝在那个年代“相当的超”。说起蝙蝠衫,不能不再提到霹雳舞。《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实在是引人瞩目,田壮壮的电影《摇滚青年》就是对那段日子的真实记录。不过在家乡又有些地方特色,家乡皮革厂不再单一生产皮鞋,开始生产皮衣,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两年冬季,雨城的街上,到处可以看见女人着皮夹克配健美裤,大街小巷出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和高调,冬天时候,为了保暖,里面套的真是有n层,上下一条线现在看来大家一致认为是有些可笑,不过回想那个年代,似乎的确可爱。我穿着健美裤回家的时候,公婆脸色铁青,白眼相向,我只是一笑而过,还是固执地穿着。那时,我透过穿着,隐约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和在乎自我感觉的人,而对于旁人的感受却可以置之不理,我曾经偶尔为自己的这种“自私”感到羞愧,但是是一旦有什么衣服流行起来,我就忘记了教训,很快买来穿上,人到中年方才知道自己张扬的个性是早就那么深刻地反应在了衣着打扮上。总结起来,改革开放在自己身上所释放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其实昭示着一个女人自我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而女性自我对性别意识的认同不但是对女人个体思想的解放,也是一个社会的幸事。后来我个人的经历中行为中体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力无一不是社会改革说培养起来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幸事?尤其是,对于困难的压力的承受度,我想也同那时穿着前卫必须承受的有些话语有关吧。

不要流行,要个性

90年中期开始,家乡的女性服装和全国一样进入了令人吃惊变化速度,交通的日益发达,让家乡的女人能够在服饰上与广州等地的潮流同步,甚至与世界接轨,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90年代初,华兴街成了家乡女人最喜欢逛的地方,密密麻麻的服装摊位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许多家乡的女人喜欢到华兴街上选购衣服,便宜的价格满足了女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要,有。华兴街口,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逐渐门可罗雀。

以华兴街“杨木匠”为代表的服装个体户开始经营服装专卖店,许多收入较好的女人都以能到“杨木匠”那里买衣服为自豪。渐渐地,雨城主要的街道专卖店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发展,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我们这个小城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已经几乎不存在过渡地带。中国最前沿的服装在我们这个西南小城能够同步找到它们的踪迹,在这个汉风醇厚的地方,服装的大胆尺度更加挑战人们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保暖内衣的热销、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二十一世纪,我这个六十年代生的人迈入中年。年龄的增长使我远离的吊带、露脐,哈韩、哈日。时尚的前沿已经属于晚辈们,中年不知惑,在选择衣着上,我们这代女人少了几分追赶风潮的兴致,多了一腔彰显个性的渴望。职业装的干练,唐装的温婉,旗袍的优雅成为中年女人的最爱。服装上表现出的个性诉求更加强烈,我也如同周围的女人一样恋上了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掏衫的过程中,我发觉许多家乡的高档时装店老板都爱强调一款衣服只有“两三件”进货,这好像已经成为许多女人买衣服的一种条件,即使是我最喜欢的三种类型衣服,尽管大众化,但是附加元素上总是要想拥有那些与众不同的款式。那种时而干净利落,时而端庄,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潇洒自如的装扮,总是会使心境感到愉悦无比。最让我喜欢的感觉是那满街的时尚服装仿佛都专门了为女人设计,不由感叹这真的实现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

从少女到中年,这三十年的日子,我的“身上”经历了衣着的太多变迁:从绿军装、中山装、的确良衬衫、夹克衫、垫肩衫、高领毛衣、军大衣、滑雪衫,到运动服、皮衣、纯棉衬衣、羊毛衣、西装、风衣、羽绒服;从呢大衣、女工装、格子衣、白衬衫、蝙蝠衫,到t恤衫、吊带衫、露脐装、露背装、雪纺衫……从白裙子、旗袍、一步裙、百褶裙、海军裙、喇叭裙、半腰裙、迷你裙、花苞裙、八角裙,到吊带裙、高腰裙、韩版裙、不规则裙、波西米亚裙……从军裤、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阔腿裤、运动裤、毛线裤,到西裤、直筒裤、背带裤、吊裆裤、低腰裤……细数起来,不由得感慨万千:从全国一片蓝色的海洋到五彩缤纷的街头时尚,从追求名牌到追求休闲、自然、个性,多元化穿衣风格的改变,人们从简单的追赶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人们从不能接受新潮的衣服到提倡通过衣物彰显个性,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思想的进步。 盛世有华服,繁荣育美丽,女人穿衣变化诠释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 

在女人的眼里,岁月催人,然,对于女人,美丽的服装却在岁月了留下一抹亮丽;在女人的心中,也许,在不久的岁月里,尽管,华发必将替代青丝,只要穿衣,身上就深烙时代的印记。因为,任何女人都希望希望自己美丽的,希望美丽的女人心灵中总是踩着时代的足迹。

女人,应该是美丽的;拥有美丽的女人的时代,它的明天,必将充溢欢声笑语的生机。能够把自己打扮漂亮的女人,是在用服装阐释幸福。

女人、男人,老人、年轻人,人人,拥有这幸福,也渴望着更加幸福,在我们这个生机盎然的国度!

2008-10-4定稿于雨打秋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梅香如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美丽的服装是岁月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流行服装,都是各具特色的印记。
文章对三十年的服装变化娓娓道来,详实细致,更从女性角度诠释着对不同时代服装的独到体会,结尾点出主题,那就是人人拥有幸福,渴望更加幸福。读来不禁感慨万千,妙文共赏。

文章评论共[4]个
燎原百击-评论

问好朋友,请继续阐释幸福吧,呵呵。at:2008年10月07日 凌晨0:54

梅香如故-回复谢谢燎原的点评 at:2008年10月07日 晚上7:48

dontbearer-评论

可读性.at:2008年10月07日 上午11:34

梅香如故-回复可读性在哪里? at:2008年10月07日 晚上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