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乌尔沁讲了一个关于“老人珍贵的文学故事。很久以前,日本岛有一个规矩,由于养活不起老年人,所以岛上的老人不能活过七十岁,就被扔到深山里去。有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太太,由儿子背着,要被抛弃到山里去的时候,老太太不断折下森林里的树枝丢在山路上。老太太的儿子问母亲,为什么丢树枝?老太太回答说:“怕你回去的时候别迷了路!”儿子听了这话,就沿着进山的原路,把老妈妈背了回来。这种“传说”一样的故事,在今天的社会里,看样子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行为了,但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能带给我们一点值得思索的东西呢?
恐老怕老,实在大可不必。古今中外有不少费尽心机寻长生方,不老术者,结果谁能幸免于老?彭祖八百岁 那只是传说中的点缀。“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也并非洞中的弈棋者寿又多么了不起的高,那只是对超尘脱俗,淡泊名利,日子过得潇洒的赞赏。其实,老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呢?老是成熟、是练达、是厚重、是收获、是秋累、是财富、是包容。这些全都代替了幼稚、浅薄、轻佻,替代了浮躁、任性、放肆、荒唐……
亲情是之于老人病痛的灵丹妙药;亲情是老人的精神支柱;亲情是老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生命源泉。
为了儿女生活的甘甜,有个甜美的未来,老人们把辛酸苦累留给自己,把幸福快乐送儿女,含在嘴里,甜在心里。
父母是糖球,宁愿粉身碎骨,燃烧自己,去温暖儿女的一生;父母应是煤球,在这片土地上,你生根发芽,你开花结果,你享受阳光雨露,那里永远是你的避风的港湾,是你永远的快乐老家;父母应是地球……
在儿女心中父母不应该是球,而应该时刻璀璨耀眼的珍珠。
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一位无名的山村父母,以年老之躯养育了三个博士。试想,普天下的英雄的背后有没有英雄的父母?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而献出肝胆,耗尽心血的千百万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父母的爱儿?
父母的爱无私,因而父母通常没有积蓄;因爱持久,因而他们往往积劳成疾。父母倾其所有,不图回报,因而更需要得到子女与社会的理解。国外一个评估组织得出一个结论:若将父母所作的各项工作改为出钱聘任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出的工钱高达七十万美元之多。这份劳碌、繁杂而又永无止境的工作,父母做的细腻,做的纯粹,乐此不疲,头发作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花了,他们也毫无怨言。
老人是善良的,善良无容置疑。记得两年前,某市民政局下乡扶贫。来到了南部偏僻遥远的一个小山村,在一位老太太家,村长介绍,她七十多岁了,原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小儿子患痴呆症,和一个比他更痴呆的女人结了婚,生下了同样痴呆的一儿一女。全家的生活就靠老太太维持着。
民政局长问:“老妈妈,快过年了,过年的东西都准备齐了吗?”老太太爽朗的答道:“好了,都准备好了。”民政局长再问:“都准备了啥呀?”老太太答道:“现在还有两瓦罐白面,二十棵白菜,一篮子土豆,又割了一斤猪肉,另外还有八个鸡蛋,我也不卖了,都留着过年吃。还给小孙子孙女买了一挂鞭炮两朵花,都准备好了。不老政府操心了。大年三十我就能包饺子。”
在场的人泪水都流了出来。
民政局长又说我们代表政府送来一点面粉、食用油和救济金,虽然不多,也是政府的一点心意。老太太摇摇头道:“不用救济我了,我还过得去。我家除了这些东西,还有一些钱。真的有钱,不用救济我。”民政局长坚持让她把钱拿出来大家看看,只见她颤巍巍的走到一个大柜子前,从里面拿出一的包袱,又从包袱里拿出一的钱袋。那钱袋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解开钱袋,随着一阵稀里哗啦声,倒出来一小堆硬币,最后飘出来五元两元一元和毛角的十几张的票子,总共也就四五十元。老太太爽朗地说:“你们看,我有钱,不用政府救济。”
当时,一位女同志立马就哭出声来,捂着脸跑了出去。
后来,大家纷纷掏钱给老太太,老太太却说:“我常教育儿女,不靠天不靠地,自己的事自己干。能助人是要助人……”
这事过去两年了,可那位刚强的老太太一直让我感动,我想他会永远让我感动。
是啊,父母是我们一生的站台——引我们上路,让我们停靠,为我们守望,为我们归来。
每每听着父母温暖的愿望,世间的纷争、功名利禄的烦忧,在那一瞬间仿佛被清风吹散了。
父母报答你,今天总比明天好。
-全文完-
▷ 进入徐宝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