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邂逅红尘

发表于-2008年10月06日 清晨7:47评论-1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几千年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将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责。

孔孟二人在凡尘俗世中,同所有人都一样普普通通地生活着。正是因为他们关注着社会的众生百态,生老病死与留意着人间的点点滴滴,渺小微物。才得以成为受世人景仰的“孔圣人”和“亚圣人”,其中《论语》、《孟子》就是他们成功的最好凭证,孔孟之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指引人们留意微物小事的至高典范。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所以才有了世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感慨,同样“作而不细,何以大成”。

项羽,他就是最好的证明,并亡秦之降军,数十万全部活埋,鸿门宴上却因为刘邦的阿谀奉承而错失杀机,以致后来的胲下兵败,乌江江被围。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项羽则是因为及于较小的“身”未修好而丧失大好的山河。假设鸿门宴发生前,项羽已改变自身的不足,恐怕登上皇位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人就要 姓项了吧!

因此时人亦喻之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呀!“小以大分”只有积少才能成多,要是不注意小害,则会重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局。试问美国的宇宙飞船试航完成而降落时何以坠毁?原因就在一位小数点的误差,为此他们饱尝了,漫视“小”而粗心大意的苦果。那写科学家和宇航员临死前教诲人们要细心留意小处的肺腑之言,如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引人发省。

请善待“小”吧!从古至今因小而失大的例子不胜枚举,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既然这是那么多的先人们经过无数次尝试,无数次的失败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汲取它来完善自身呢?“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

凡天下万事万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及大,人生阅历和智慧也是由少到多,不要害怕小,要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天非一日之寒”,只有打好了“小”这个稳固的基点才会获得更多成功,万事之大皆小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就是为人处事的秘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邂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朋友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好!at:2008年10月06日 上午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