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中国的历史,自臭秦桧以来,恐怕再没有一个人,像范美忠一样享受过这么多的辱骂。而在那些有形与无形的辱骂中,也没少我的几滴口水。只是,我现在已不想再骂他。相反,我想歌颂他,为他的不掩饰。
因为,我突然强烈地感到,不掩饰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这个社会多么需要这种品质。如果没有这种品质,我真不知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要被继续蒙蔽多久?
对照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从陕西的周老虎、贵州瓮安打砸事件到上海的袭警案,我们感觉到的都是两个字:掩饰。为什么说是掩饰呢?那些解释违反常理,不能自圆其说与令人信服。周正龙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连相机都玩不转,能制出这么一个艺术照来?瓮安淹死一个女孩会闹成这大一个事 (果然,贵州省委书记后来三次向瓮安群众鞠躬道歉,承认了造成矛盾的深层次原因) ?派出所拦住问几句话,即算不该问吧,值得两次派专人去北京调解?值得赔偿一万五千元精神损失费?何况警方强调案没办错,合乎法律,那还谈什么赔偿呢?一个如此正确的案子只要当事人索赔就可赔,那全国每天办这么多案子,该赔多少钱呀?如果事情真像新闻发布的那样简单,警方不告杨佳敲诈才怪,还赔呢?总之,不论是地震中教学楼的质量问题也好,红十字会购买万元帐篷也好,事无巨细,只要有官员出来避谣与解释的事,就一定离不开掩饰。掩饰已成为某些官员的一项重要职能,我看,以后考公务员什么都不必考,就出个题目,看谁掩饰得最像就招谁得了。
再看以往《焦点访谈》与其它媒体揭露的问题,腐败也好,造假也好,环境污染也好,乱收费也好,玩忽职守也好……面对镜头哪个当事人不掩饰?现在是不但官员掩饰,普通群众也学会了掩饰。一个司机违章,即使被抓了现场,他也一定会找出十个理由来掩饰。君不见电视镜头里那些酒气冲天的司机,谁承认过自己喝酒了?就是一个小学生打碎一块玻璃,他也很难干干脆脆地承认是自己打碎的,他也要尽量掩饰一番,找些理由……掩饰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恶习!
其实,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存在就存在,不存在终究不存在。华南虎真说不假,假亦说不真。所以,掩饰除了自欺之外,其实没有欺到别人,老百姓心知肚明,欲盖弥彰而已。拿上海的袭警案来说,就算公安在处理中有所不当,你也不能杀人呀,而且杀了这么多干警,凶手拿到联合国去判也是死罪。公安难道连这点自信也没有?有什么讲不得的?相反,如果公安在这种情况之下还尽量检查自身的不足,我相信那只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与拥戴。只会更加反衬出罪犯的狭隘与残忍。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自作聪明,他们低估了民众的智商与“觉悟”,不理解老百姓对国家、民族的一片真情。你不告诉民众以真情,你就没把民众当自己人,首先在情感上你就把民众推到对方那边去了。要人家怎么还来支持你?
惟有范美忠,在大难来时丢开学生逃命,他才真该掩饰呢。可他却没掩饰他那卑劣的心理。
一开始,有网友称赞他的率真。现在想来,不无道理。为什么?范美忠是北大毕业的中学教师,就他的知识层面与思辩能力,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说的是些什么,能不能说,以及这些话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他没有掩饰,他坦白了。
不久便有教授、教育部发言人之类出来发表高见,并找到了理论依据,说是“知耻不说还有救,知耻而说就没救了”;说是“人可以不崇高,但不可以无耻”。
这些话听起来确实有道理,我们也听了几千年没对它产生过怀疑。但突然,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对它进行了挑战,让我们感觉这话不是味,让我们对它产生怀疑了。我想,也许这正是中国人虚伪成性,讲假话不讲真话的总病根子:“耻”中还要分个有救没救。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救了这么“耻”,耻才越来越多,乃至几成泛滥之灾!不如范之无救,这世上从此少了个“耻”。
范美忠在地震来时先跑了,他“可以不崇高”了,但这时他还并不“无耻”。他的“无耻”是在他讲了几句话之后。也就是说,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衡量一个人耻不耻,不是看他怎么做,而是看他怎么说。
这便是可笑的中国哲人及其逻辑与理论!我们为什么经久不衰地爱说漂亮话,不讲真话?因为,我们推崇的便是看谁说得好,而不是做得如何。这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既然,我们的价值取向选定的是一个虚假,至少是不一定的前提,那接下来,在这个虚假与不一定的前提下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而范美忠说的虽是错话,但他提供给我们的却是一个真的前提。讲错了可以辩理,可以争论,甚至批评。对他的话的讨论至少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范美忠的价值所在。
鲁迅先生说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在一个普遍掩饰与不讲真话的环境中,我想我们先不管他讲的话对不对,只要他率先不掩饰,敢于讲真话,他无疑也是勇士。这对打破不讲真话的环境意义非凡,相当重要。从这一点看,范美忠还是勇士与先驱。不管你承不承认,舒不舒服,历史都将铭记他。
-全文完-
▷ 进入厅中一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