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诗歌印象
文/陈小玲
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不得不承认,网络的确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里泥沙俱下,芜杂纷纭,却也珠玑处处,卧虎藏龙,只要一个点击,你就能听到对方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吸。我就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邂逅诗人鲁克的。在他的文化田园里,我不仅有幸学习到了他的诗歌,也了解到他是怎样从一个南下、北漂的文化打工者逐渐成长为一个专业诗人和作家的,其中辛酸,每每令我唏嘘不已。
鲁克,原名鲁文咏,说实话,无论是笔名还是本名,此前对我来说都十分陌生,但是,读了他的一系列诗歌和诗评之后,才蓦然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读着读着,一些感动和震动,伴着一丝丝温暖,竟莫名地在心底奔涌,从而让我有了一种提笔一诉的冲动。
鲁克曾“一句话定义诗歌”:“那些人世间贫寒贪婪而最虔诚的文字乞儿从生活的垃圾堆里那些庸常的杂碎的鄙陋的甚至肮脏的破烂里蓦然发现的被或富有或同样贫穷的你不小心丢掉的那粒黄金或者钻石或者——子弹或匕首”。这句话尽管超长,但细细读来,却鞭辟入理,我几乎惊叹于他对诗歌定义的精准与到位。
在鲁克的诗歌观念里,诗歌不是或者不应该仅仅是小情小调、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而更应该是提升人们精神向度的“钻石”或针砭时弊的“匕首”。而纵观鲁克的诗歌写作,钻石和匕首真的比比皆是——他的诗歌就是一粒粒闪闪发光的钻石或黄金,无论放在哪里,都会闪耀出迷人的光芒;他的诗歌又是子弹或匕首——子弹直射现实与人生的最深处,用滴血告诉世人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而匕首则直插你内心最柔软最疼痛的部位,让你无法躲避,与他一起流泪,一起疼痛。血与泪的情感,会让你在他的诗歌里顷刻间得到释放,尔后,归于从容淡定,云淡风轻。
鲁克主张“暖性写作”,他甚至认为“缺失疼痛与泪水元素的一切文学艺术产品都是赝品”,这份执拗与执著,使鲁克的诗歌充满了血性与人性的光辉,其切肤的人文色彩下,是一颗悲悯、感恩、苍凉而又温暖的诗心。
鲁克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浓郁,意境幽远绵长,思想厚重深刻,读后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久久的回味。
鲁克是一位深情的歌者,无论身置北风呼啸的街头,还是栖身于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他总是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与全部的温暖,为生命与社会低吟浅唱。在他的诗作中,你会读到质朴永恒的亲情,读到美丽疼痛的爱情, 读到无边黑暗中那一丝丝温暖的光芒。他的一首《我怎么哭了》,最后两小节这样写道:
此刻夜深人静,马头琴悠扬而哀婉,父亲啊
那不是你的草原;母亲啊,那也不是你的河
可我怎么哭了?那弓弦切过皮肉磨着我的骨骼
此刻,在那遥远的村落,父亲的咳嗽是否已经
睡着?母亲昏花的老眼是否已经闭合?窗外
星空高远而苍茫;潮白河的孤独,连着星河……
我读着这些情真质朴的诗句,泪水不经意间就溢出眼睑。我不知道自己也为什么哭了 。
鲁克吟唱的爱情是疼痛的,忧伤的。如组诗《一寸一寸地爱你》:
如今窗外的灯火和星光连成一片
我在漆黑的屋子里一寸一寸地想你
疼痛一寸一寸地向伤口集结。而我只能
眼看着你黑夜一样。一寸一寸深入我的骨髓
再如《那个人与你叫着一样的名字》:
那个人与你叫着一样的名字
在湖南路新华书店的二楼拐角
一声呼唤同时让两个人回头
其实我应该知道那不会是你
故乡那么遥远你那么遥远
你的名字我一直怯怯地藏在心底
那个人应着声,回头,笑容陌生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屏息
你的名字在心口,疼了好几秒钟
就是这首简短的小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我从诗人那一份失落、思念与茫然中读懂了他全部的爱与心疼。作者的疼痛也许只是“几秒钟”,而留给我们的却是久久的挥之不去的怅然与感动。鲁克的诗歌就是这样的真情、温暖,他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诗意的距离”打动着读者的心,这正是我喜欢诗人诗歌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鲁克的诗歌胸怀是细腻精微而又博大而宽广的,他歌唱草尖的露珠、玻璃窗上的雨滴,也歌唱花朵、风中飘落的一片树叶;他咏诵鄂尔多斯的早晨,也吟哦迎宾路的黄昏,甚而歌唱故土和祖国的每一片山河,所有这些情愫,我们在其《爱上平凡生活》、《胸怀里的祖国或山河》等或朴素或大气的组诗中,都能深切地感知到。浅浅的欢快,淡淡的忧伤和温暖,那么直入人心,这一切,都源于诗人对生命、对人生的洞达、感恩与热爱。你看,即使是阴冷潮湿的雨天,也能唤起的诗人内心最暖的柔情:
总在落雨的日子想你。想你温热的呼吸
你的颤抖总穿越时空。深入我记忆的骨髓
雨珠落在玻璃上。一滴与另一滴。默默相融
并毅然滑下。是的。我们曾经也如此勇敢
悬崖上相拥着面对深渊。而今你在哪里?
闪电划过。一道泪痕。将我的孤单一分为二
(《雨滴落在玻璃上》)
鲁克的诗歌大多悲天悯人,他关注低处苍生,情感厚重,思想深刻。他的目光总是朝下,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关注从一楼到五楼又从五楼到一楼周而复始磨破了手与背的搬运工小赵,他关注拾荒的老人和颤巍巍的街头乞丐,他关注疯子,甚至关注一辆寒风里停在十字路口的毛驴车……他的组诗《疯子》可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近乎直白的语言苍凉而冷峻,却时时透着一丝带血的温暖,极具现实与批判意义——
命运的台阶有多高。她脸上的污垢就有多厚
她衣衫褴褛。一条破裤管泄露了她洁白的隐私
……
一个男孩被妈妈牵着闯进盛夏。走出很远还在回头
——《疯子》
诗人廖廖几笔,一个疯子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的目光是怜悯的,笔触是细微的,情感是沉重的,而结尾处一个被母亲牵着的孩子不断回头的场景,更让我们看到了冷漠人间尚未完全泯灭的纯真与希望。
去年初冬。这个干干净净的女人。淹死在
结着薄冰的人工湖里。据说。那是她平生第一次
看鱼。那天天上飘着小雪。那些石凳子和石桌子
被薄雪覆盖。干净而安静。仿佛。没有人。来过
——《还是疯子》
“他死了。昨晚就死了。”收废品老汉的声音没有表情
他的三轮车吱扭吱扭渐行渐远。仿佛渐行渐远的冬天
这是迎宾路的早春。大白杨的枝条开始鼓芽儿。一阵
风来。那烂棉帽上的毛轻轻吹动。仿佛他长长的呼吸
——《总是疯子》
疯子原本都不是疯子,在成为疯子之前,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是什么让他们沦为疯子?每个疯子的背后,到底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凄凉故事?这也许正是诗人想要挖掘的思想所在。也许只有疯子的世界是单纯而宁静的——白杨鼓出嫩芽,风依旧轻轻吹动烂棉帽上的毛,疯子的生命轻若微尘,世界不会因他们生命的停止而改变,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如初。但在这“安静”的背后,却是诗人狂跳着的饱含血与泪的那颗心。
我陌生的姐姐。被人称作疯子的姐姐。满脸
是泪。她亮出ru*房和阴d**。只为了引起注意
——《又是疯子》
“我们都麻木了。我们都麻木了。我们都麻木了!”诗人发出一连串的呼号,是悲叹,更是控诉!我想什么样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直到这天中午。一个本地的男疯子出现。故事才
有了起伏。几个人绘声绘色。向记者讲述精彩细节——
“他一手拎着酒瓶。”“另只手拎着裤子。”
只有他赏识她泥污遮不住的美貌。他笑得甚至有些羞涩
他脱下了她的裤子。然后脱光了自己。然后。他扒开了
整个城市的暗道。他激动得双手和阳具一起颤抖——
----《全是疯子》
在这首《全是疯子》里,看客的冷漠和无聊被描摹得淋漓尽致,人性的麻木与悲哀被书写得入木三分;这一组《疯子》,使鲁克骨头里辛辣的火焰得到了压抑而又充分的燃烧,我们的确看到了一把把闪着寒光的匕首,直逼社会的阴影和人心的病灶,鲁克诗歌现实与批判的双重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鲁克是一位记者,采写过大量的社会纪实,而每到一处,他敏感的诗眼总能为我们捕捉到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诗意镜头,请看这首曾经深深感动过我的《重庆阅读》:
兄弟。我不打扰你。我只悄悄走近你
一如悄悄走近这座城市
悄悄走近她白日的阴郁和夜晚的迷离
对面就是繁华的商业街。而你
更亲近那待拆的老屋和驳落的墙皮
而我最欣赏的倒是你这阅读的姿势
一点也不谦卑。甚至有些骄傲
翘起的二郎腿有几分俏皮更有几分得意
天很快就要黑了。而你的目光还亮着
你阅读重庆。一如我在阅读你啊兄弟
……
在这浩浩瀚瀚又空空荡荡的城市里
兄弟。你没有家。我也没有家
我们擦肩而过。我曾为你驻足你却没有留意
从这个城市坚硬的眼角到你潮湿而柔软的背影
谁忽略了那段最真实的风雨
像这样有情有意的诗歌,我想无论是谁,看了都会禁不住眼湿。
矮小。佝偻。沉默。拾荒的母亲步履蹒跚
永远都在赶那不是路的路。在呵斥与白眼中
在狂吠与诅咒里。母亲啊!总以低头的姿势
仰望生活。你捡拾破烂一如捡拾满地的黄金
这是《可乐瓶里的母亲》开头几句,一看见这样的诗句,我的心就被揪成一团。接下来,鲁克用诗歌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来自社会新闻的真实而辛酸的故事:这位穷困的拾荒老妈妈,只是为了捡起别人丢在简易工棚上的一只可乐空瓶,而失足跌进下面的茅坑,不幸遇难……诗歌的结尾,我分明看见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
母亲。这样的夜晚我不会熄灯。并拒绝关门
我仿佛听见你趔趄的脚步了母亲
矮小的母亲。佝偻的母亲
我想象你背着的破蛇皮口袋里装满了可乐瓶子
连手里都拿着一个。不,是两个
我看见漫天的雪花渐渐覆盖了你全身
母亲。为了你的富有我应该笑啊
可我多么想哭。却又不敢哭啊母亲——
我怕这世界哪怕最轻微的声响都可能淹没
你那微弱得几乎等于没有的快乐或者呻吟
诗人总是用他最真诚的心关注着这些底层的人们,用最真的情感写着关于他们的诗行,因此,鲁克的诗歌也总能瞬间抓住读者的心,并触痛他们人性中最深、最隐秘的柔软;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诗行间处处闪耀着高尚的文人情怀,而这些,无不来自于诗人钻石般闪亮的疼痛着的心。
鲁克的诗歌总是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从一朵花里看见整个春天,从一朵雪花看见茫茫雪原,从一个眼神、一个举止定格一段故事,从一个人或事件的背影,窥见整个社会与无数人生。看似是内心的自语,其实,他关注的是整个苍生与天下。
如《从一块豆腐里看见故乡》,“我看见了大豆。看见了蝈蝈和瘆人的豆虫/看见了豆叶的窟窿眼里那轮同样残缺的月亮/我看见了贫贱而富贵的乡村/看见了独轮车和狗/看见了父亲咳出的炊烟在橡树林梢的缠绕与飘荡……”作者不过是买了一块小小的豆腐,却牵扯出如许浓烈的思乡之情,这份诗意的思念如同粒粒宝贵的钻石,在诗人的心中亮着,疼着。
又如《秋意》系列之三:
晨风微凉。檐雨滴答
一只麻雀翩然落上竹篱笆——
丝瓜已经干瘪;梢头湿漉漉黄灿灿的
是最后一朵谎花
深渊之上,我斜倚峭壁,看着天涯
从一缕风,一滴雨,一只麻雀,一个丝瓜,一朵湿漉漉黄灿灿的花,向读者细致精微地刻画了初秋院落的萧索而优美的景致,而结尾处突然以诗人所立足的楼上窗台放眼开去,意境由极精致蓦然扩展到无限辽阔;而“谎花”、“深渊”、“峭壁”这些意象合情合理又新鲜出奇,不仅让诗味更浓郁,更让读者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鲁克诗歌的根基,一直深深扎根于生活这块厚重而坚实的土壤,他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反映着多变的人生与莫测的世界。鲁克关于汶川地震的组诗《地泣或国殇:一个诗人的地震日记》共有19首,许多诗篇是在流泪的状态下写就的,《人民文学》和《诗刊》在抗震专刊分别选发之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我看过之后,也是肝肠寸断、泪如雨下。再如那首《安全帽里的遗言》,我读过之后竟是久久地无语凝噎……
鲁克的诗歌不像有的诗人那样语言或华丽或晦涩而实质空洞无物,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语气平和亲近,就象是一位久违的故人与你面对面坐着,语重心长地对你缓缓诉说着世界与人生的种种。然而,他的诗歌又绝对的高于生活,其诗的翅膀总是在灵魂的高处自由飞翔,这正是鲁克诗歌的魅力所在。
鲁克是那样热爱生活,他用手中的镜头,捕捉着生活中那些美好亮丽的瞬间,如一朵花,一只蝉,一个微笑,一声吆喝……他用诗歌记录着生活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不管这音符是高亢的,还是低沉的,是无限延长的,还是短促休止的,无时无刻,他都在用心用情,为我们专注地书写与弹奏。
鲁克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的诗歌,除了有一颗敏感丰富的诗心外,更多的是缘于诗人本身苦难坎坷的人生阅历以及对诗歌日久弥坚的执著。诗人最初是一位信用社职员,为了文学,他决然抛弃了公认的铁饭碗,不顾亲人的反对,携妻带女,背景离乡,开始了辛酸而痛苦的南下、北漂生涯。仅这份毅然与决然,就不是一般人所有,而有谁知道,在最艰难无助的岁月里,这位怀揣着一颗透明而纯净诗心的诗人,竟差点选择了自杀——
在那段最寒冷、最无助的岁月里,鲁克拼命地找工作,写稿,他做过广告公司文案、洗衣店小老板、杂志社临时工、报社编外摄影记者……甚至利用自己的书法专长给一些店家的门面刻写过“服务宗旨”、“经营范围”等等,挣一点微薄的油盐钱。生活的绝境把他一度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在这个世界上,鲁克最不舍的就是他的宝贝女儿,也正是女儿的声声呼唤唤回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当然,一定还有着他从来都难以割舍的情结:诗歌。
“多年来我远离诗坛,但没有一天远离过诗歌。”因为忙于生计,也为了让自己和诗歌得到沉淀,鲁克有近6年时间远离纷纭浮躁的诗坛,潜心于社会纪实和其它文种的写作。但不管处境多么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诗歌,他只是默默地写着,却从不拿出去发表。“不为发表的写作才可能更接近灵魂。”是的,是诗歌支撑着鲁克的写作与打拼生涯,也正是诗歌或者说是那颗诗心,让鲁克更加敏锐地感知并珍惜生活。
那首《怀念咸鱼》,就是在困境中写下的诗歌。诗歌主要讲述了诗人在地下室居住时的女邻居小莲,迫于生活的无奈,靠出卖肉体维持生存的故事——
刚来北京的那一年多里
我一直住在潘家园的一处地下室
阴暗。潮湿。那些个黑夜。在我的居室
与老鼠一起到处乱蹿的是。也只是。冷和孤寂
诗歌一开头,就直接交待了诗人恶劣的居住环境与处境的悲凉。当他发现曾经对自己很关照并馈以咸鱼的邻居小莲是个妓女的时候,他感到了受伤:“我常常在心里恶毒地诅咒/连梦里都对那张姣好的脸/充满鄙夷”——
第一次发现这个。我把小莲送我的那碟咸鱼倒在了门口
个共用的垃圾袋里。我相信小莲能够看到我的诅咒:b*子
但是最后,当小莲孤苦的身世终于揭开,诗人心痛如割——
……你告诉我母亲的死讯时没有流泪
但那天整个北京都在流泪。你没再叫我鲁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你叫我大哥。并向我递过来一碟咸鱼。那是世界上最后一碟咸鱼了
我供奉了很久。我没什么送你。多年后的今夜。在宽敞的书房里
我想起如莲的你。并送你这首咸鱼一样贫贱又高贵的诗歌
古人说“诗言志” ,而我觉得,诗歌的终极意义应该是:爱。在卑微与贫贱中生存的人群,其实也有着闪光的人性之美。诗人从开始把烤咸鱼倒在门口,到最后对咸鱼的奉供,以饱含歉意与敬意的笔触,书写了一段真实的人生,也还原了一个不幸沦为妓女的底层姐妹内心深处的纯净。这也正是诗人的大爱之所在。
鲁克曾有过这样的自白:“世界是纷纭而浮躁的,而真正的诗歌必须沉静,回到内心或地表之下。我试图挖出它们,从那些骨缝间听见雷霆。在那些个深夜,我卸下了所有白日的浮华,静静地谛听天籁,我确实听见了诗神的低语。寒夜多么漫长,我感觉那个时刻,绝非我一个人醒着。大夜无边,而我们怀抱诗歌,如一只只萤火虫,渺小而明亮;世界安眠,而诗人们醒着,沐浴并且传承着诗歌的光芒,你看,寒冷的世界因了我们而一寸寸变暖、变亮……”听,这是怎样的执着与虔诚!
鲁克的诗歌,是物欲横流、喧嚣繁芜世界里一方郁郁葱葱的净土,是人性麻木、道德缺失中默默静立的心灵花园,是疲惫劳顿、孤苦流浪的灵魂栖所;鲁克诗歌的深深内涵,远非我苍白笨拙的文字多能表达的;他的诗歌,具有永恒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很多年以后再读,我们依然会为之感动、流泪而得到心灵的温存。
鲁克现定居北京,继续着他的职业写作生涯。他依然在默默地书写着,书写着他的欢笑、他的泪水和他的灵魂以及灵魂感知到的广阔世界,正如他为准备出版的诗集所取的名字,他正以诗歌的方式“活着 痛着 爱着”。而作为一个爱诗的读者,我愿意继续期待并静静地阅读它们,让这些饱含着生命因子的诗歌烛光,把我未来的日子,一寸寸变暖、变亮……
-全文完-
▷ 进入丁香花开020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