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先锋小说家格非先生去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过如此》,写了一个很荒凉故事。故事大概如下:几个上大学时候的哥们,其中一个学习最不好,追求一个漂亮的校花,追的很费时费力,到了最后那校花只跟他说了几句话,此男生耿耿于怀,无奈地毕业。几十年后,当年那个学习最不好的学生成了这一班最有钱的人,而那个校花,被分配到家乡县城当中学老师,她也默默地度过了这几十年。成了大老板的男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拥有亿万家产,却得了绝症,此人有一愿望,就是见见曾经的追求的校花,当然有钱找到这个当年的校花是非常容易。他找到了,校花被岁月所摧残,但是风韵犹存,关键是老板看着还是当年的那感觉。老板知道了校花生活并不如意,她老公也是普通的一工人,老板便邀请了校花,去了县城最好的宾馆,他们进行了叙旧,老板摊牌,提出了一个交易,出50万,让校花留宿一晚,结果是校花答应了。老板得到了校花的身体,后来几天,曾经的校花主动献身,陪老板睡了几次,老板又给她200万。最后,老板心愿已了,回到了总部等死。
就是这个故事,我首先说这篇小说写的很现实,很残酷。那么该怎么样评价小说里的人物呢?我觉得校花是最悲哀一个人,她清高于大学,但是她最后妥协于生活,她最终的陨落让故事陷入了彻底的荒凉。而老板一直是个失意者,他去寻找校花,实际是就是捡拾昔日的一个梦,这个梦是跟青春和美好有关的,对于现在生命到了尽头,思想迷乱的他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梦,但是他找到了结果发现梦也醒了,眼前的这个中年妇女不可能再是昔日纯洁清高的校花,她变得世俗,已经没有任何的出众可言,她变得唯利是图,为了巨款可以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老板在和校花同床的时候是最为绝望的,因为一个很美的梦就在他眼前破灭了,他原本荒凉的心只能更荒凉。
格非先生的这篇小说,在语言上十分有趣,而且刻画了几个有趣的人物,叙述角度是老板的一个朋友
——“我”,“我”被老板的一个电话惊醒,然后展开了叙述。我想格非先生写这么一篇小说,也是对当下的无奈,以及对过去青春无奈地缅怀。这篇小说有寓言的意味,真正的指出了生活的真实,当然这种赤luo裸的真实是让还处在青春幻想年级的年轻人受不了的。
不知怎么的,我对格非先生的这篇小说的故事记忆很深,虽然读过很久了,但故事大概还能够想起来。我当然不认为格非先生的内心是阴暗的,这篇荒凉的小说有格非先生的表达,无奈的表达。
我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同样认为大学是很纯洁和美好的。当然这种纯洁和美好会在毕业后在我们身上消失,最后剩的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生活的残酷性所在。
所以说我一直以来不认同大学同学的聚会,我认为这很没有意思,而且有种不向昔日时光妥协的悲凉味。而且这种聚会害处远远大于好处,昔日有缘无分的同学会再次复燃激情,这对已经有了家庭的两方来说是新的痛苦,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大学聚会无疑是混好的同学显摆的展台和那些闷骚之人不愿对梦想妥协的旧梦场,酒席之间,多少的感慨是客套话,多少的眉来眼去,涵尽人生的沧桑和渴望慰藉,真是一派迷乱之景。所以说我绝不会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因为大学里有我太多未完的梦,我来了以后,不是可能出事,是一定会出事。
格非先生的这篇小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有些安慰,他描写的情景给我展现了一个可能发生的情景,虽然我不会学那个老板,但是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校花,一个美丽的纯洁的大学女同学。
想起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向一个朋友讲了这么个故事,朋友问:你要学那个老板吗?我说:嗯。我故意一说,没想到那朋友却信以为真,认为我真的学那老板,便气冲冲地说:我很后悔认识你。而且不听我的解释。这位朋友是个女生,是个生活在幻想里的女生。由此事件,我得出了结论:一,不可和女生开玩笑,女生通常不会认为你在开玩笑,她们始终认为你说的都是“真话”。二,不可说反话,她们理解不了你在说反话,有什么话说直面意思。三,借用韩寒的一句话:和女性争辩是不明智的,无论这个女性是不是明智。
-全文完-
▷ 进入徐若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