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
周作人在他的自编文集《木片集》里有一篇文章《孙仲容论动物》,里面有一段饶有趣味的话,“古来传说,常说有怪物,往往一只脚或三只脚的,如山魈或是三脚蟾之类,这如孙仲容先生说明,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动物所证明,凡足都是偶数的。”说到这里,倒也罢了,可以聊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接下来的一段话却出了一点纰漏,“《山海经》图上所说的‘夔’,形状完全如牛,就只有一条腿,生在相当大的身体上……”
我对先生的这句话不敢苟同。
前段时间,我偶尔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里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夔有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也。”由此可见,这种名字叫“夔”的怪物并非只有一只脚。
关于“夔”到底是人还是兽的问题,也存在争议。
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的解释,“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物,语见《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孙仲容论动物》则描述得更为详尽:“夔”是一种外形酷似牛的怪物。
同样在《外储说左下》里也有这么一篇——紧接“鲁哀公问于孔子”的故事——似乎可以明确“夔”的真实身份: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主管音乐的官员)。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照这里的说法,“夔”不仅不是一种怪兽,反而成了和尧同时代的一个精通音律的“乐正”了。
孔夫子两回向鲁哀公解释“夔“,却不能“自圆其说”。当然,也不一定就像周作人所说的,它“形状完全如牛,就只有一条腿,生在相当大的身体上”,这顶多只能算是一种合理的想象。
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同这种观点:“夔”只不过是我们的先人创作出来的一种文学形象,仅此而已。
我们知道,我国的古籍流传几千年至今,经过后人的反复修订、窜改,难免会失去其本来面目。“山海图”也一样,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或许佚失了也说不准。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谓“山海图”,说不定就是后人根据书中所描述的内容,通过想象加工完成的。
我不知道,周作人看到的“山海图”是不是阿长从乡下带给少年鲁迅的那本,但有一点肯定,“夔”这个文学形象,准是给后人动了“手术”的。
-全文完-
▷ 进入魏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