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人之死(9)石泉

发表于-2008年09月28日 晚上9:31评论-0条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寇准招馋 

心的要塞,立一块燧石 

世事尖喊擦出火焰 

点醒良知的火把 

追剿昏暗 

激情射穿战争的胸膛 

吹灭千里狼烟 

打开心智的强光 

探照风雨行迹 

阳光烙出的背影 

灼痛了暗处的眼睛 

背负一个阴冷的时代 

思想的高原落满寒雪 

分泌的痛感 

滴成愁苦文字 

叹人间 

清风明月何时归? 

无语独立 

落日下,秋风里 

灵车过处,纸钱 

把冬云烧成灰烬 

为你,烧一个暖春季节 

枯竹在干涸的内心 

传唱青色的歌谣 

待尘埃落定 

始见山高水长 

寇准,宋真宗时官至宰相,以风节著称于世。辽入侵时,力排众议,促成真宗亲征抗敌,辽败退后,力举继续北征, 收回失地。真宗却无意征战,与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其时,朝廷政治昏暗,寇先后遭王钦若、丁谓等人陷害,几度被贬,最后贬至雷州,忧愤成疾,次年死于贬所。寇准一生为官清廉,两度官至宰相却无地盖房,时有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民谣广泛流传。相传,其灵柩经过湖北公安时,民众沿途拜祭焚烧纸钱,满地挂纸钱的竹杖次年春竟然返青成林。死后11年,宋仁宗为其昭雪。其诗词凄婉迷离,忧思满怀。 

王令拒官 

坟前叩别爹娘 

抓一把坟土,带上行程 

走出破破碎碎的童年 

走在大宋的泥泞上 

血趾的形状,从黄河故道 

一直印到长江岸边 

原上草,柳下风 

总有一朵相随的云 

湿漉漉挂在心空 

远梦里,摇篮曲,最伤情 

一豆灯火,点醒夜的角落 

阅尽千古春秋人间寒暑 

打开时代颅脑,仔细分辨 

每一根搭错的神经 

仕途,挤满竞血的绿头红眼 

官场,日夜打造民间苦痛 

岂肯,教纱帽青衫 

佝偻精神、捂黑良知? 

谋生的脚步 

跑不过饥饿的速度 

手提天下的才识 

负不起贫困的重量 

一路跌跌撞撞 

走过童年、少年 

在人生的三月 

走到命运尽头 

你的影子,一直走到今天 

王令,幼时丧母,五岁丧父,无家可归,唯一的亲人只有未成年的姐姐,只得离原籍(今河北大名)寄养广陵(今扬州)叔祖家。十七岁时,离开叔祖家在瓜洲(今镇江)自立门户,接回新丧的姐姐,靠给人做塾师供养姐姐和外甥。王令自幼聪明好学,挑灯夜读常常彻夜不眠,学识渊博,重情义,不附权势,受人敬佩。由于其洞察时局,拒绝参加科考走上仕途,后受人再三聘请为高邮学官,勉强接受后不久即辞职,宁肯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其才学和为人深得王安石赏识,并结为忘年好友,期其才共功业于天下。不幸的是,未及王安石变法,王令因脚气病而逝,时年二十八岁。其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感情奔放。 

安石功败 

风从落日的钟声里吹来 

吹响万里心事 

一棵树,斜立蓬门秋草 

听野风倾诉,从表情到内心 

半山园的静默和孤独 

更比山脉沉重 

风,悄然停下脚步 

轻轻梳理那头白发 

良知淬火的岁月 

灵魂搏杀的日子 

都是斧砍钎凿的文字 

把英雄落泪的碑记 

深深勒进 

雨打风吹的额头 

时代受困在夜行路上 

疲乏了一身骨头 

三槌醒雷,立起精神图腾 

七道闪电,撕破夜的峨冠博带 

叫黑暗显影 

而,驱不散的幽魂 

迅即弥合了它的世界 

春风,吹不绿心底沙洲 

明月,照不亮赤子归程 

历史留下的隐痛 

谁能平复? 

一粒忧思的种子埋进山冈 

漫山遍野长满伤心的绿 

一棵树,斜立半山园的梦里 

听黄钟大吕之声 

从遥远奔来 

向辽远奔去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早年任州县官员,对残酷现实和人民疾苦有亲身感受。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提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不足恤”,先后颁布农田水利、方田均税、免役、青苗、均输、市易、保甲等七个方面的新法,大规模实行改革,以期改变积贫积弱现状。由于新法限制和打击了官僚贵族、豪强富商对人民的掠夺,因此遭到黑暗势力的强烈反对,致两度辞去宰相之职。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起用为相,尽废新法,已退居江宁(今南京)半山园的王安石抱恨而死,辞世后四十三年,北宋灭亡。其文学成就尤负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多指陈现实,有感而发,辞气激烈。 

以上为北宋时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石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微雨轻轻点评:

诗意,流畅,将三位诗人的一生与作者自身的触怀很自然地融入诗行,视域开阔,论古概今,“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 这句前言也是对作者这组诗歌,这些诗人最好的概括与诠释了吧……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