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1日中午,我们到杭州下了火车,出了站,看到一位导游举着牌子接站。人聚齐后,便直奔喜得宝大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安顿好行李,吃了饭,便去游西湖、飞来峰等。私下里,我们觉得这样的行程,有一种只偿其味而不得饱其福的感觉。于是像酒店打听,这杭州城还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服务人员建议我们不妨去河坊街一走。于是,我与市局的朱传健、西秀区的金守书、关岭的王富金便相约而往。
据说,河坊街区,有美食餐饮的高银街、有中山中路的南宋御街、有市井生活原生态的大井巷,依托鼓楼、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传说中的许仙学徒处)、南宋御街、吴山休闲文化广场、城隍阁等历史古迹和景区。
我们打的到了河坊街区,看到“吴山“这么两个漆红行书大字,赫然而醒目地镶嵌在一块条形岩石上。我们问的师:“这就是河坊街?”的师用手往左边一指说:“车只能在这儿停下,你们往那边走几步就到”。不过,看着吴山脚下又长又宽的广场上热闹非凡的场景,我们便在这里逛了一下。整洁宽敞的街道,大理石的人行道,卫兵似排列整齐的行道树。音声悠悠中,蹁蹁起舞的中老年人;父母陪着在大街上玩冲天降落伞的孩童追逐乐趣的眼光渗和着天真的灿烂;相依相偎地漫步街头、窃窃私语的情侣。没有小贩的吆喝,没有烟雾腾腾的烧烤,没有拥挤不堪的感觉。夜幕华灯之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除了祥和而自由有序的热闹景象,便是天堂般的安宁氛围了。
我们在吴山脚下的街上逛了一圈,便散着步前往河坊街。
走进河街,古老的建筑、街道让人忽然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感觉!
河坊街又称清河坊。公元1129年,南宋定都杭州,太师张俊在宁波取得抗金大捷,晚年封为清河郡王,在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这一带就被称为"清河坊"。南宁时期,这一街区百年老店的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其繁华之境,看着眼前的古街古巷、古楼古肆,以及文明的热闹夜景,不难想象。从元、明、清至今,其商业繁华历久不衰。据说,此街兴于宋,盛于清,现存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
进入老街,我们便看到一临街古楼上挂职着“太极茶道”的四鼓形招牌。这楼为双层两间互为联通的木楼,雕柱镂窗,青瓦紫壁黑柱。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一位身着长衫的中年男子高声唱道:“小二,来了三位客官,上茶、上香茶!”接着向我们一鞠躬,做了个请的手势唱道:“客官,楼上请!”我们便径直踏着包箱木梯向楼上走去。梯口,有一包房,可窥见其中,有好些人在里面,靠在躺椅上,品着紫沙壶茶,看着电影。据说,要太极茶道的会员才能享此殊荣。
见我们到了楼上,穿长衫的店小二在梯口躬着身,笑脸相迎地唱道:“客官,有请!”顺着他的手势,我们走进了楼上前厅,找一张笨重得有些夸张的大木桌子坐了下来。这时候,小二过来躬身问道:“客官,想品点什么茶?”我们看了看桌上的标牌,便要了五十块钱一杯的四杯龙井。小朱说,既然到了这地方,不管多贵,尝一杯,图个心情。大家都有同感地赞成。
品着龙井,吃着桌上摆好的免费果品,我们有一种成了复活了的宋、元、明、清的古人似的感觉。跷着二郎腿,理理长衫,并学着小二的声调唱道:“小二,再来一开茶!”我们的意思是加一次开水,也不知这种喊法对不对头,但小二听到我们的喊声,居然笑得像孩童似地天真烂漫。
我们品着茶议论起这茶的真假来。有人说,浙江好多“龙井”茶,只是“形”是而“神”不是。他们说,在茶青上市时,很多浙江茶商都到贵州来大量收购,按龙井茶之形进行加工,然后高价出售。我说,不管它品牌真假,有一点可以肯定,茶是真茶,不是用其他植物的叶子充当,这就好。
茶喝到第三开,瘦高个的小二招呼完陆续而来的客人后,给我们表演了贵妃醉酒、天鹅展翅之类的茶艺,很有一番功夫。
小朱争着结账后,小二给了他写着太极茶道的母指头大小的四个精巧的鼓。我们每人都想要一个。小二说只能给付账的客官。但他缠不个我们,最后还是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我们下楼时,小二道:“客官,慢走!”出门时,又听到:“客官,走好。欢迎再来”的声音。
走出太极茶道后,我们又走进临街的铜雕仿古楼宇。亲眼欣赏到了铜雕传人朱炳仁铜雕古屋、城雕精品、浮雕壁画以及琳琅满目的铜雕工艺品。特别是弥勒千子浮雕,更是引人注目。挺着大肚,笑呵呵的弥勒佛,任凭千百顽童千姿百态、上上下下地在他的身上戏耍玩乐。
据介绍,不少铜雕艺品还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和进科吉尼斯记录。还有街道上各式各样的古建筑,以及一连串古代生活的演绎和传说故事复制演出。
到一个地方,领略一下富有的历史文化风韵的街景,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子夜从河妨街返回宾馆时,我们感此杭州之行,收获不小。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