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自古人杰地灵,因其山清水秀,才子佳人多见,文人高官辈出,历史流传故事自然丰富多彩。二郎山的故事也在其中。
二郎山位于翠华山的东边,石道蜿蜒,涧水清澈,山林郁郁葱葱,是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一日登山,路遇一老夫,看他在山溪旁采摘野菜,因为好奇,上前以问究竟,并与他攀谈,求得二郎山名称的来由。
老人不慌不忙,一边采摘野菜,一边很随意的讲说。
从前,长安还是都城的时候,这里附近多是上林苑,周围也是官府及富家子弟的常游之地。山前住着一户贫苦人家,双目失明的年迈老母亲和两个成人的儿郎靠种几亩薄地艰难度日。
一天,一富家女子一行几人驾轿到山前游玩,不知何故,车马受惊,驾着轿车沿着不平的山路撒欢的跑,车夫甩下了车,随从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轿车突然间翻了,被拖在地上跑,姑娘在轿车了发出撕裂的惨叫声,马儿还没有停下的迹象。正在田间劳作的兄弟俩听到了姑娘的惨叫声,抬头看见了惊马奔跑几夺人命的惊人一幕,他们扔下手中的农具,抄近道奔向要被疯马摔碎轿车,毫不畏惧,几乎同时狠劲儿抓住缰绳,降服烈马,打开轿车,救出魂飞天外的女子。女子在随后赶来的家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城里。
几天之后,受伤的女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两位救命恩人的家,登门道谢。女子进门看到恩人家中的凄苦景象、年迈失明的老人,心生酸楚,看见身旁两个衣不遮体、威武健壮的兄弟俩顿生敬意。
回家后的女子经常想起山前受惊的景象,还有那救命的兄弟俩,于是便隔三岔五带上食物家用在心腹家佣的帮助下偷偷来山前看望这穷苦的一家人。一来二去便有了感情,一日,女子告诉父母希望能够嫁给兄弟两中的一个人,父亲闻言大怒,骂女儿不顾廉耻,自送前程。从此严加看管,不许女儿出家门半步。女子整天以泪洗面,少进饮食,拒绝一切媒妁,并发誓若不是自己的心仪之人将终生不嫁。倔强的女子因为愿望无法实现,便削发为尼,在好心仆人的帮助下逃出了家门,他知道,父亲是不会放过他和心上人的婚姻的,便没有去找那兄弟俩中的任何一个人,独自上山开始居洞修行,期望每天能够站在高高的山顶看到心上的二郎。
故事传到山前兄弟俩那儿已是很久以后了,双目失明的老母为自己的拖累、为二郎的苦命、为女子的悲苦痛苦不已,不久便撒手离去。兄弟俩葬埋了老母亲,心已无所牵挂,唯独挂念山中柔弱的女子,便放弃了几近空无的家舍,走进了大山,可从来也找不到那个因为他们才独居修行的女子。实因女子怕他们因为和自己在一起受到父亲的追杀祸害,故意避而不见。他们不死心,决定一人在山下乞讨,一人在山上寻找,轮换交替,直到生之暮年。
一年又一年,慢慢的,山下的人几乎见不到兄弟俩下山了,他们老了,走不动了,住在了山上的洞穴里,靠食野果为生,守望在女子曾经走过的山洞里。
几年之后,上山打柴的老乡在一个山顶洞发现了三具白骨,一具时间较长,骨堆上覆盖着一件尼姑的衫袍。另外两堆白骨上分别穿盖着褴褛的男性衣衫,打柴的老乡从衣服上辨认出,正是那可怜的兄弟俩。
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一位在外做事多年的老者回家省亲,听到相邻讲那兄弟俩的故事,依稀记得那二郎年幼时的模样,遂在乡亲的陪伴下登山祭奠看望,洞还在,山还绿,遗物不知那方。先生站在洞前,听着感人的故事,举目远眺翠绿的山峰,忆同年伙伴,不禁感慨万千,喃喃自语:“山上的二郎,二郎的山,二郎山”。
从此,人们便开始叫这座山为二郎山,二郎山因为得了忠贞之人的灵气,冬不孤寒,夏无躁意,四季仙风微掀,常年清泉不断。
-全文完-
▷ 进入满手流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