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夏最热的那几天,我带着儿子去了上海。
对于上海的印象,零零散散,可以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记忆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居家有几样上海产的商品,便觉值得自豪。比如自行车是“永久”牌的好,缝纫机是“凤凰”牌的好,那时卖三十元一块的钟山手表,戴在腕上似乎也比百来十块的其他牌子手表光鲜,甚至胶鞋也是上海产的好,因为不会阴水。
最早接触的上海人,是下放知青。如果也算追星的话,上海知青便是我那时心里的偶像。尽管他们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我崇拜他们,首先是因为他们敢吃,那会儿天空还是蓝的,云彩还是白的,溪水还是绿的,乡下的活物也多,有些生物和农人相安无事了好多辈子,农民饿的吃观音土,也没打过它们的注意。上海知青就不一样了,他们好像什么都敢吃,青蛙、螃蟹、癞蛤蟆、毒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洞里藏的,没什么不能进肚的。所以要说到求生的本领,上海人可能体力不如农民,但因为胆大,敢吃,肯定要胜过乡下人。
那时候政治挂帅,村里都有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了很多小节目,宣传中央精神,跟上面保持一致。上海知青绝对是骨干,因为他们多才多艺,似乎什么乐器都会演奏,我就是那会认识二胡笛子提琴口琴的。看他们在舞台上激情飞扬,我是打心眼里羡慕敬佩。我也算有点文艺细胞的,父亲用竹筒、青蛙皮、姑娘的辫子给我做了第一把胡琴,然后领着我去见宣传队里的首席乐手。那个姓胡的知青是我的第一位师傅,我用心学会了师傅会演奏的几样乐器,渐渐出息了,还和他们一起演出,比如三句半我来那个半句。现在想起来,那应该算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后来知青纷纷回城了,我也长大成人,明白了一些事理,知道上山下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来过乡下的知青们却不后悔在乡下的日子,也许正因为有那样一段经历,使得他们成为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歌曲小芳的故事在我们村里也发生过,甚至有知青把孩子留在乡下的,好多年后又迁到上海,变成都市人。
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大都市,这些年乡下人进入上海滩的越来越多。过去,我就有很多学生,他们的父母在上海做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因为那时还没有愿意接受民工子弟读书的学校。年节时,从上海回乡的人便说起在上海的见闻和生活,于是,上海给我的印象或而清晰或而模糊,打听后知道上海离我居住的城市坐火车也就六个小时的路程,我却一直无缘能去一趟。
终于有了机会,千禧年单位组织去上海,我们坐旅游公司的大巴,一路向上海进发。住在陆家嘴,三天的时间跑马观花地游玩了明珠塔、金茂大厦、豫园,感觉就是人真多,楼真高,路真难认。
这几年读过张爱玲,读过苏青,看过梅兰芳周信芳的京剧,看过梁朝伟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对上海逐渐有了理性的认识。
上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人们习惯称之为海派文化。鸦片战争后,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融合,在上海城市形成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首先在绘画、京剧等艺术领域生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风格,兼收并蓄,不受陈规陋习拘束,敢于探索创新的风气进而影响至社会各层面,成为状态较稳定的民众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各地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人文荟萃,藏龙卧虎的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不知演绎过多少江湖险恶悲欢离合。而今,改革开放使中国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上海再次走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文化最活跃的地方。
上海被人说的最多的,是上海的男人和上海的女人。
在许多人印象中,上海男人说一口塑料普通话,戴一副秀才眼镜,系一条方格围裙,忙里忙外,做菜做饭,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回家,周末去菜场讨价还价,然后驮着女儿去练琴去上补习课。偶尔有空,一手牵小孩,一手拥娇妻,一起去了丈母娘家。
有人说上海的男人像经久耐用的洗衣机,上海的男人像多功能的西施煲,上海的男人像名牌电脑……不过上海男人比别的地方男人心细,更懂得疼爱女人,这恐怕没多少人怀疑。譬如上海的男人可以双腿蹲着搓抹地板,从而保证消灭地拖拖不到的卫生死角,别的地方男人就很难做到。要说中国哪里的男人最“好销”的话,一定是上海的男人,不少外地到上海谋生的女了都希望能找一个上海男人做丈夫,在她们眼中,上海的男人最勤快,最能入得厨房出得厅堂。
上海男人女人都是精刮刮的,但精刮刮的男人到底还是拜倒在精刮刮的女人的石榴裙下,可见上海女人的不同寻常。
漫步在淮海路,或是在国贸大厦的大厅里坐坐,便会发现一个上海女人就是一道风景,她们不好穿同样的衣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上海的女人走在街上,你分不清她是从洋房里出来的,还是从棚户里出来的。上海的女人漂亮,几乎是一种共识。上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赐予大多数上海女人以细腻、光滑的皮肤,再加上天生对美的敏感,上海女人的装扮大多时髦、得体而不夸张。
在众多的流行时装中,不能不提的是旗袍。旗袍似乎永远和上海有关,更和上海女人有关,它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第一次将女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故事同整个城市、整个时代自然地连在了一起。旗袍曾经伴随着上海女子走过了几十年的风华,成为了那个时代、这个城市的标志之一。
有人说上海是雌的,说明这座城市有那么几点比较突出,它也因此吸引了一些容易浮想联翩的人们。还有一种说法,说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而上海则像摩登少妇。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座经常让年轻男人头晕目眩而找不到方向的城市。上海美女更多存在于文字中,从张恨水和鸳鸯蝴蝶派,从张爱玲到上海宝贝,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美女的背影。
上海女人总是带有一种傲视天下的派头,由于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她们见多识广,形成了细润、精致、灵秀、聪明、干练的特点。以善理财著称。在精打细算方面,上海女人绝对是高手。年轻些的也许还没有学会这种精打细算的好习惯,而年长些的则大多深知“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精明的做派使得上海女人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港台的女子相比,上海女子更独立一些。她们并不依赖自己所需要的男人,本身的骄傲绝不允许她们向别人要求些什么。有很大一部分上海女人是介于“女强人”和“小女人”之间的。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许多上海女人凭着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她们的位置,也使她们摆脱了对男人的依赖。
有这样精明的男男女女,上海自然会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城市。比如上海市的户口管理政策、被成为中国高考“破冰”行动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实践,等等,正是因为上海人的精明,所以使得上海有些排外,这从每年人才向上海流动和高校招生就可窥见一斑。
杂乱无章写了这么多印象,却没写到这次上海之行,似乎有些走题了。赶在热浪袭人那几天,早晨在晨报上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橙色预报,已经没有心思出去玩了。晚上出去吃了几顿饭,认识了几个上海人,于是萌生写这篇文字的想法。
记得回来那天上海下了一场暴雨,以致火车晚点了三个小时。
我们离开上海,据说上海渐渐凉快起来了。
-全文完-
▷ 进入梦回听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