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明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状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空空法师
初读这受诗流露的是悲观、消极和颓废,可仔细读来,似乎又有新的感悟:人来到世上就是在受罪,在一直追逐着什么:理想?信念?追求?但是放下眼帘看看眼前:现在整个世界都物欲横流,“人为财死”吗?也许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为生活的更好、更舒适而不辞辛苦的工作着、劳动着,可一旦我们实现了这些又能怎样呢。住高档别墅、消费高级奢侈品、沉醉于糜烂的个人生活也许是现在许多大款、富翁的最奢华现状,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也许无人能知吧!
不管怎样每个人最后都只落得一个字“空”。金钱和权势只是一个人暂时的拥有,呜呼哀哉之后每个人都一样。
其实这些空空大师早就已经领悟到了,写下了这首《空空诗》。告诫我们无论何事都不要强求,“退一步海阔天空”,看着是失去了某些东西,但也并不一定就是失去了,因为我们终归都是“到头辛苦一场空”。
当然,我们不是要颓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是要把权力、金钱、恩怨、情仇统统抛开,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的更好。充分享受我们的幸福生活,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在幸福和快乐里才是唯一的现实。
我辈不如人意的逆境中,之所以吃苦头,碰钉子,生闷气等,就是没有深刻的认识人生,没有看透人生中的功名利禄,而自己找来的烦恼。《空空诗》虽然有些消极悲观,但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孟子的一句哲理名言“养心莫善于寡欲”,人不断官欲、利欲、色欲、贪欲、嗜欲等迷惑。清心寡欲,实为正确人生的做人之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名言,指的是世间万物,要顺应客观发展规律自然地发展,不可拂逆,更不可强制。而要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必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至虚极、守静笃”。看破红尘便是仙,无为中却是有为,空寂清静中含有生机,闲逸中自有情趣。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健康长寿的人,无不是心情开朗豁达,想得开看得空的人。
要想寡欲,必须看得“空”。试想,一个人如被官欲、利欲、色欲、贪欲、嗜欲等欲望所迷,势必引出无限烦恼而影响身心健康。
现实当中有的人为一官半职整天钻营;有的人从官位上退下来后,常因失落感而牢骚满腹;有的人因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寝食不安;有的人则为家庭不睦、邻里不和、财产纠纷,陷入苦闷烦恼之中......凡此种种,无不使人产生不良情绪。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的不良情绪易导致人脑中“生物钟”节律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罹患多种身心疾病,加速人体衰老和死亡。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颐养天年的人,无不是心情开朗豁达,看得空、想得开的乐观者。清代养生家石天基有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正因为有了空灵淡泊的心境才能乐,乐则长寿。日本原全国老人协会理事长加藤泰纯博士曾赠给高龄老人幸福生活的三大秘诀:忘记死亡,忘记钱财,忘记子孙。这也可称得上是看得空的养生之道又一妙方。
最后,把布袋和尚的一首诗作结尾: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看完此文,你没有一点点感言与评论,只能说明你还看不开呀?那就再读一遍吧,趁你还没有利欲熏心,还没有病入膏肓。
快到节假了——富人有富人的幸福,穷人有穷人的快乐——“精神的圣地永远在远方。
永远有多远?没有知晓。”
先看住自己的快乐!上路,我们走咯!想开些!
-全文完-
▷ 进入浏阳老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