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古村一个个地沦为黑白老照片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潭石兀自躲在深山冷坳里波澜不惊;当阳光底下再也没有纯粹的青砖黛瓦,潭石才缓缓地浮出水面。
现在,我们行走潭石。看村庄依山傍水,看溪涧绿树成阴,看天成桥藤萝蔓绕,看村后潭中之石,一柱独立,看古道外,溪水边……
天成桥 苍茫岁月凝剪影
潭石狭长,两座青山(前山后山)相拥而出,两山之间隔溪相望。潭石人靠山吃山,这阻隔的一条溪涧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受限制。比如去对面后山砍一担柴,比如去对面采一篮野山笋,又比如去后山祭祖扫墓。溪水及膝,溪水暴涨,他们就无法自如地往返后山。
光绪十四年(1888)的某月某日,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了。潭石人聚在村后的小溪边,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激动地比划着,他们,要筑一座石桥了。他们,集体商定了由谁负责桥的施工,有谁负责民工们的三餐六顿。
说干就干。第二天,村里所有的青壮劳力都荷锄挑担来到溪边,所有的妇女小孩都跑来洗米择菜。那时的潭石,热火朝天,人心激昂。
桥落成,大家额手相庆,大家说就取“天成桥”吧,寓美意天成的的意思。天成桥为双孔洞桥,远远望去,如双虹卧波,近近细看,却又玲珑俊秀。
桥在溪上卧,人在桥上行,山村风景都溶进春来秋往中。
40年的光阴弹指间,时间定格在1928年的8月5日。那年,大旱。
那天下午,忧心忡忡的村民望着龟裂的稻田不断发出“今年稻谷没收成了”的叹息。
晚上8点钟,一声闷雷,接着是几道蛇形的闪电,再接着滂沱大雨从天而降。雨一直下,一直下。滔滔江水溢过桥面,漫过老台门,满过祠堂古戏台。
甘霖瞬间成了猛洪。潭石人呼爷喊娘,坐木桶,搭面盆,纷纷撤往前山。
洪水浩浩荡荡,一路从诸暨枫桥,竹溪,潭石,沿江而来沿江而去,直到绍兴王坛。所经村庄,泥墙倒塌,路基淹没,桥梁冲垮。洪水过后,当村里人狼狈不堪地从山下重回家园时,却发现溪边两人合抱的元宝树连根拔起了,祠堂的大门被洪水掳走了,墙面被推倒了,鸡鸭牛羊冲洗一光,天成桥的两桥洞塞满了上游冲下来的衣物箱柜。
而天成桥却岿然不动。从枫桥下来直到王坛,所有拱桥,洞桥,单孔桥,双孔桥都冲毁了,只有天成桥纹丝不动。
纹丝不动的天成桥将岁月站成了一幅苍茫的剪影,多少年过去了,天成桥还是初始时的挺拔,俊朗。你甚至不得不感叹那些隐居于寻常巷陌的民间匠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就创造了怎样风流别致的民间工艺。
抢箱担 青木棍棒惊古道
桥下溪山月色,桥上天际白云,人世悠悠。
日子在潭石人的聊天、吹牛、抽旱烟、嗑瓜子中走过。1908年的正月初四,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桥上,晒着渐渐西斜的太阳。
这时, 一队挑箩担箱的戏班子从桥上走过,这队人马中,还有几位年轻的九里斜村人。
九里斜人志得意满地从桥上走过,他们挑担的姿势以及气魄烙痛了潭石人。
潭石人:喂,你们干吗去?
戏班主:我们去九里斜做戏,你们潭石也有好戏台,为啥不做?
九里斜人:潭石人做得起戏吗?潭石人只会赶到九里斜看白戏。
九里斜人的话激愤了很多血气方刚的潭石人,当即有几位愤青“呸”了一口。走在最后的戏班班主小心地附在一个潭石青年的耳边,叮咛:潭石若要做戏,请晚上过去抢箱担。
戏班主的话,让潭石人稍稍挽回了些许尊严,但九里斜人的话还是深深地挫伤了他们。他们一齐拥到族长家里,争相着汇报被辱的经过。当然,他们的汇报语气及江报词汇都充分地运用了“夸张”这种修辞方法。总至,那位须发花白的族长大人听完族人的汇报后,气血上涌,立即鸣锣下令:全村,凡16岁以上,60岁以下,所有成年男子,晚饭后,备好青木树棍,开赴九里斜抢箱担。
五点钟,寂静的古道蜿蜒着一支穿长衫、系腰带,执木棍的潭石队伍。队伍开进九里斜的时候,九里斜人正忙着呼朋唤友,大宴宾客。潭石人直冲戏台,戏服从厢房搬了出来,道具从台上抬了下来,族长在旁边催:快快快!戏班主在边上协助,他巴不得有这么一着“抢箱担”的“加演”,这是新闻炒作,他的戏班越有人抢,说明他们越是受人欢迎。
潭石人的行踪立即暴露了。九里斜人岂容你如此妄为?那边族长鸟铳一鸣,大喊:不好了,潭石人抢箱担!马上有成百上千的九里斜人抓着家伙赶将过来。
一场肉博拉开序幕。
在九里斜的地盘,和九里斜几百条身强力壮的汉子混战一起,潭石队伍就快溃不成军。残兵败将沿江狂奔。夜黑。天冷,逃回潭石,众人长衫全部结冰,衣服咔嚓咔嚓响。抢箱担的故事以潭石人失败而告终,但九里斜人不依不饶了,好好一场戏给你潭石人搅浑了,一场官司总得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九里斜人做完戏后,一张状纸就把潭石告进了县府。状告潭石人扰乱社会秩序,殴打无辜九里斜村民。
县官老爷接下状纸,收下九里斜人的贿赂后,一乘小轿从古道颤巍巍行来。
这下,潭石人真正乱了方寸。论财,潭石一穷二白;论势,潭石自古白丁。这场官司明摆着输定了。
救星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潭石有个70多岁的孤老病汉,躺床上已是气息奄奄。闻听,召来族长及自家侄子,面授:请用乱棍将我打死,然后横尸天成桥,向县老爷鸣冤。
万般无奈,也只能出此下策。然而,用乱棍打自己族人,如何下得了手?老人强打精神 咬舌自尽,汉子们才抹着泪闭着眼补了几记乱棍。
当县老爷乐颠颠地从小轿下来,天成桥上,潭石人已暗泣一片。老人的尸体就横陈桥上,潭石众皆穿麻戴孝静候。
县老爷强作镇静,叫忤作揭开头巾验尸。忤作看头上,喊:无伤!看手上,喊:无伤!看身上,喊:无伤!然后,县老爷惊堂木一拍:押!
县老爷的意思是,既然老人身上无伤,那么,潭石人聚众闹事就该押,潭石人抢箱担就该押。
县老爷的“押”字还没喊完。人群里冲出一位丈二妇人,妇人叫黄桂仙。黄桂仙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县老爷的前襟,三推两搡,县老爷绸衫上的盘花纽扣全部脱落。黄桂仙喝:有无伤?县老爷连忙应:有有有。黄桂仙再喝:押不押?县老爷应:不押不押。
县老爷审案的最后结果是这样:九里斜出钱厚葬潭石老人,九里斜人摆酒赔理道歉意。
从此以后,两村老死不相往来,九里斜裘、求两家与潭石徐家互不通婚。这样的“骨气”一直持续到解放。解放后,全国人民和同一家,九里斜与潭石才成了一衣带水的自家人。
唱地名 民间小调驱“长毛”
行走潭石,我们不仅被那山那水那老房子那弹石路所吸引,更为它流传民间的那些故事所吸引。
话说太平天国时候,一队已经变质的“长毛”从富润经石璜过来,长毛将到达诸暨与天台余部会合。
长毛们站在丰殿岭顶,遥望逶迤连绵的群山,不敢贸然行动。长矛派出几个侦察兵察看地形。侦察兵回报:山道弯弯,地势险恶,恐有埋伏。
长毛于是问丰殿岭的老百姓,此去诸暨,沿路经过哪些村庄。
老百姓回答:丰殿岭过去是九里斜,九里斜过去白洋湖,白洋湖过去相平,相平过去二忘岭,二忘岭过去三忘岭,三忘岭过去潭石,潭石过去是入仓。
长毛听不懂嵊州方言,要求老百姓再重复一次。老百姓哼着田头地角的调子唱起来:九里一个旋,白洋一个湖,生病,二亡岭,三亡岭,潭死,入棺了……老百姓的山歌唱得长矛心惊肉跳,磨蹭着不敢前行。
可是,军令如山。这帮太平军虽然烧杀抢掳,无恶不作,但到底也是“军”。长毛于是又派侦察兵前去察看。侦察兵到三忘岭后,远远地听到了潭石那边传来“嘭嘭”的震天响。侦察兵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地回报说“不好了,不好了”。
那队太平军最后取消了行军计划。
潭石那边的“嘭嘭”声你道貌何?原来是潭石人利用水礁在打纸浆。潭石人做纸,他们把毛竹腌在七石缸里,青皮剥出,竹肉通过加工,做成写字纸。竹肉加稻草加黄土加工做成粗草纸。
潭石人打浆的水礁吓跑了太平军,沿路的百姓免受了一场灾难。
潭石人的水碓于是闻名远近。
行走古村,在悠长的巷子里,在乌黑的廊檐下,只要你一驻足,只要你一回头,一不小心,你的行程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各式各样的传奇。
它们,让你的行走变得更加诗意!
-全文完-
▷ 进入雪里寒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