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遭遇米兰·昆德拉立风

发表于-2008年09月26日 上午10:41评论-5条

透明的玻璃桌上,碧绿的茶叶蜷伏着身子躺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氤氲的热气就象三个人还没有整顿好的心绪。

我不知道朋友带这个陌生的女人来做什么。朋友说,他在网上捡到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和我一样喜欢海子的诗。聊到最后才知道是一个城池里的鱼。这也许就是他带给我认识的理由了。他介绍她名字的时候,声音含混得我都没能听清楚。我在很短的走神中,听到她说出的第一句话:

“诗歌最后达到的高度一定通往哲学。”这样直奔主题的开场白,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呵呵,我笑了。面前的女人是一位智者,无疑也是一位真正的诗歌爱好者。

我同意她说的话。但不认为这是诗歌唯一的高度。

接下来,我感到她拥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思维活跃清晰,和她一身沉静的湖泊色的淑女裙装不相搭配。她述说尼采,海子等等,干净的脸颊上飘浮着绯红的云霞,仿佛倾述的是她缱绻的私家闺语。她说,她也写一些诗歌,却从不给别人看的诗歌。她说,如果海子还活着,她会抛开一切去寻找他,甚至于嫁给他!她说,她是一个行为主义者。她说,她的过去——

她的语言带着某种狂热的兴奋,以至于她在平常生活的人群中寡言少语。她也许是把我看成她的同类了。在她一阵倾心之后,我却不得不说:

“我喜欢海子的诗,不仅因为他的诗歌本身,还因为他是不多的用生命在创作诗歌的人之一。实际上,他的诗歌也不是就达到某种不可逾越的称之为典范的作品。中国还有许多人的诗比他写得好,只是不出名而已。应该说,是海子的死成就了海子的诗歌生命。”

她听后,好一会儿不置一词。我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问她平时最喜欢看谁写的书。她的眼神一亮,脱口而出:“米兰·昆德拉。你看过没有?”

我说:“还没有,只是听说过这个人。”

“我很喜欢他写的书,他的小说我买了整套来看。”

“那能借给我看看吗?”

她婉拒了我。她说,借心爱的书给别人看就象是要她的命一样。

知行书坊是我在乐山光顾最多的一家书店。书店的二楼有一个书吧,客人可以在底楼的书架上任意挑选一本书上楼阅读。书吧的环境我不得而知,我只是在底楼的书屋徜徉片刻,选到中意的书就付款离开了。我很少看到书坊的老板在店铺上,她是一位与佛有缘的人。

知行书坊里有关思想方面的书,纯文学的书很多。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找不到一本有关诗歌方面的书籍。

我记得上次看到米兰·昆德拉就静静的立在那个角落里,是一层塑料薄膜把他隔离起来了。这次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我只好向店员求助。她帮我找寻了一下,答复说:对不起,卖完了。

在书店里,我常常与一本好书插肩而过。我们的生活也时时出现相同的场景:错过有缘的人,再回头寻找,那人早已消失在人群中了。

我在《行有缰,梦无涯》里写到的旭子,是一个喜欢做梦的大男孩。他穿着带帽子的缝纫有许多个口袋的牛仔大衣,走在街头的模样,就像一个刚从校园里出来的学生。

他是带着讳莫如深的神情,说他的女朋友平时在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我眯着眼睛,望着他,无言以对。我不能解读他要向我传达的深意。

又是米兰·昆德拉!这位东欧流亡作家到底用了什么巫术催眠了这么多人的心灵?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中国读者对他的青睐程度,那份热情已抵达眷爱了。

这是一次幸福的遭遇。是和诗人米兰·昆德拉。我在徒劳的穿越几次偶然性的事件,时间的跨度已是两年之后的秋天。终于到了亲临揭幕的时候了。

《生活在别处》比我想象的还要美好。诚然,这是一本写给诗人看的书,难怪喜爱诗歌的朋友将它奉为圭臬。整部小说没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爱或者深锐的痛,恣意的情感描写几乎看不到。作品的文字洁净,优雅。由其拖泥带水的看似笨拙的叙述风格,有一种愉悦的亲近感,令我深深入迷一种镂花的过程。昆德拉摆脱了让人耸人听闻的故事情节,逶迤伸展着一位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旅程。诗人的陕隘和优美,诗人的病态和睿智在他漫不经心的笔下得到完美的解剖和深化。

每一位小说家总是意图还原生活的真实面孔。这所谓的真实面孔来自不同个人的视角绘画,尽管每一个视角都透出人类无法避免的愚昧。昆德拉说: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散文,是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小说是一个被创造的世界,它受支配,逻辑的力量无须依赖命运本身。昆德拉喜欢将诗歌,散文,小说的因素杂揉在一个面团里,这使他拿捏的作品散漫一种隽永的独特的味道。

那么,我们的生活真实的面孔在哪里?

在现实中。在梦里。在历史之外。在政治之外。碎屑的场景。游离的心灵。充满谜团的分歧。虔敬和假谲的爱恨。我们的生活正处处经历一些不确定的暗示,造成“生活在别处”的错位镜像难道仅限诗人?那些浮动又没有出路的思绪,在千篇相似的皮囊里隐身遁形,却无比微妙的显现出丝丝难以察觉的深刻来。

对我来讲,“生活在别处”的诗歌意义,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生活欲望。它的真实性,其实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我沉溺于这场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相识中,而此时此刻,谁在和我读同一本书?

2008-9-1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立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季锋点评:

读书,使人获益。

文章评论共[5]个
一叶飘空-评论

如果我是《散文》杂志的编辑,我一定把此篇置首,可我什么也不是。at:2008年09月26日 晚上8:52

立风-回复置不置首都不是重要的。作文的第一意义就是写给自己看的,管别人喜不喜欢?文章出来,自然有臭味相投的朋友。谢谢你的置首哈。 at:2008年09月27日 晚上9:33

一叶飘空-回复很有一番行云流水的味道。行文方式我喜欢! at:2008年09月27日 晚上9:51

听风的雨-评论

现代人的灵魂常常飘出了身体,生活在别处.然而,过不了多久,它还得回来附体......at:2008年10月23日 凌晨2:30

立风-回复这就是感性的那个我和理性的那个我轮流出来飘浮,又消隐. at:2008年10月24日 早上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