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到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河南省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寄来的“大地诗心·嵩山杯乡土诗歌大赛颁奖典礼暨乡土诗歌的21世纪诗歌笔会”邀请函开始,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一则我没有写诗参加大赛,二则对诗我是完全的门外汉——很少写诗,对诗的认知很浅,评委会里除常江、吴晔老师外,其他人的名字于我都很是陌生;又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一盛会——作文为人的收益自然是少不了的,与师友重逢的喜悦是定然的,还有很重要的,是可以见到在中学背诵过的《致橡树》的作者——诗人舒婷。最终,我决定参加。
于是,我到书店里寻购了《舒婷诗集》,为获得诗人签名做准备;与十多年未谋面的诗人远洲联系,商议登封之行。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灵牵引肉,当奔着诗的方向前进,与诗人同行,谈论着诗的时候,无须刻意,“诗意”便自然而生:很习以为常的事物,此时似乎都诗意盎然地抚摸着你的感官——“猫喵,婴儿哭,鸟叫,诗人说”,在清晨等车的瞬间,这些影像突然化作一首《城市的夜》:城市的夜/很短/它只是/隔壁的猫儿/到你我耳洞的距离/孩子的啼哭/到母亲ru*头的距离//城市的夜/很短/它只是/一树鸟雀/从打盹到欢腾的距离/两个爱诗的人/从桌头到床头的距离。这首被大家所称道的诗,于诗门外的我,来得就这这么自然。
诗人舒婷因故不能参加诗会,于我不免遗憾,但此次诗会,于我却是很好的“诗歌扫盲班”。随着诗会的进展,我渐渐知道,有着陈仲义、张清华、谭五昌、梁小斌、芒克、任洪渊、大卫等参加的这次诗会的重量,特别是他们奉献给大家精彩而朴实的诗观,他们和常江、吴晔老师等一样带给大家的人文精神上的平易,让近之者无不受益。整个诗会可谓“星光灿烂,诗意飞扬”,得不得奖变得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有诗为伴,与诗同在。文学使人高尚,诗是文学之精。在诗和诗人的磁场中,我感觉有些东西在悄悄地生长,诗和心、苍天和大地从未如此亲近。
我知道自己绝不算一个诗人,与梁小斌、芒克、大卫他们这些大师比,与尹嘉雄、马行、沈凤国、范宗胜等诗中百灵比,我只是一只麻雀,但是是一只快乐的麻雀,在诗歌的麦田里啄食着诗歌的种子:麦粒脱穗的季节/嵩山迎来一群麦客/收获春天/播种明天//一只快乐的麻雀/跟在镰刀的后面/捡拾/冬眠的馒头/嫩芽的呼喊。我知道它的浅显,但它是来自心灵的声音。“诗歌是心灵的独语,其它的,都是假的。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假的、空的一律不要。”“要放开来写,尽情地写,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要抛弃那些所谓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教条。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其它。”诗人告诉我。
树上的柿子黄了、红了,“社里黄,一包糖,过来过去最人尝”,乡人们在歌谣里品尝收获的喜悦,同时,一个习惯至今保留,就是在挟柿子时绝不挟完,而留一些给乌鸦等飞禽和白麋子等走兽。这是乡人写给动物的诗。
这个秋天,有些诗友,有诗可读,快乐为文,有一点诗意地生活。这就是在一只麻雀的收获。08/9/21
-全文完-
▷ 进入九哥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