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 子 的 眼 睛
女儿今年八岁了,由于上学的缘故,整日跟着我东奔西走,在路上颠簸。因此与我在一起的时候就多一些。
女儿很小就跟着我坐摩托车了,细算起来在娘胎里开始就积累了一定的车龄了。因此,较其他孩子更多了一些坐车的经验。因为上学,每周的工作日里我们都要穿越一定的空间,在短暂的几十分钟里与大自然进行最近距离的接触。一路上,孩子总要和我不停地说笑。同时,她也睁大好奇的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把每一件能引起她好奇的事情说给我听。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当时我只顾开车,突然,孩子大声对我说:“爸爸,你看那只鸟,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言语之中充满了惊奇。我急忙顺着她指的方向搜寻,可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见。前年,我们一家三口穿过繁华的闹市,正走着,孩子兴奋地从车上站了起来,一只手指向右前方,:“快看,气球上多高呀!”我们忙停下车找了好一会,才在一根距离我们很远的电线杆上找到了女儿的惊叹。我想,这可能是由于小孩子对于颜色有着特殊的喜好吧。我们都没有当回事。
我们所在的县城曾是贫困县,所以街头行乞的人们也就多了一些。去年夏天,我们在一处人行道上看到一位写字行乞的年轻人,孩子对着字看了良久,仿佛自言自语地说:“字写得真漂亮呀,只可惜是要饭的。”并要我们给他钱。还有一次,她对着一位高位瘫痪用手代步的年轻人注视良久,若有所思地流下了眼泪。至此,我才意识到,孩子的眼里不仅只有令人惊叹的色彩,还有一颗稚嫩的心灵对弱势群体或是不幸者的同情与怜悯。孩子长大了。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在漂白了四壁的灯光下,我静静地回想着女儿的成长历程,思索着孩子的眼睛给我带来的感受。从呱呱落地到咿呀学语再到成长成一名小学生,每一种自然的或是人为的声响都能立刻聚焦孩子的眼神,每一种超乎寻常或是与大众不和谐的音符都会令孩子发出与我们孩提时代同样会有的思考与感叹。然而,我们怎么了?作为成年人,在孩子发出惊叹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则是无动于衷或仅是流露出敷衍的神情。是年轮的增长消磨了我们的曾有的童真?还是世俗的浑浊蒙弊了我们的双眼?为什么我们会失去那么多曾有的我们仍不断称道的优秀品质而以无所谓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去漠视自然的或是社会的不和谐的音符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人远不如孩子!
孩子是生命的起源,成人是孩子的延续。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审视眼前的事物,用成人的智慧引线铺路,改观粗俗,消除差距,那么,文明还会远吗?和谐还会远吗?
-全文完-
▷ 进入笑看落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