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永远是一家人最放松的时间,妻子帮助她高龄体弱的母亲活动身体,儿子给我泡杯茶,坐下,我们开始讨论各地当天发生的新闻,从“奶粉事件”说到政府“救市”,从欧冠联赛说到“神七”上天,最后聊到我们各自的生活状况,爷俩目前还真有点相似:老子应聘即将去外地,从事一份从未涉足过的工作,心里忐忑不安;儿子大学毕业后虽已上班,但工作环境不好,正为继续工作还是复习考研而矛盾。
生活是残酷的和公平的,不因为你是大人或孩子就假以颜色。
我慢慢品茶,儿子拿着遥控器漫无目的搜索电视节目,我知道我们都心不在焉。
其实我们对目前的境况是做过认真思考的。对我来说,快知天命了,为生计去异乡打拼,自然胆怯。毕竟韶华已逝,力不从心;而孩子,他的生活刚刚开始,希望选准切入点,谋求好的开端,然后一路走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什么羞愧的,因为任何人在选择自己新的生活时,都会经历踌躇和迟疑,除非你是游戏生活。
良久,儿子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对我说,今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乔治.道森从小生活贫困,没有受教育机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仍然目不识丁。但他经常看着孩子做作业,装成一副有文化的样子。大儿子直到20岁那年才发现父亲不识字,当时他被派往朝鲜打仗,可总是母亲给他写信,从未见过父亲的家书。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学文化。
乔治在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为自己是个文盲而羞愧,直到98岁那年,因为某件事触动了他,使他决心认字读书,四年之后,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索.古德的一生》,同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记录:世界上岁数最大的小学生和世界上最老的[ch*]女作作者。
儿子说这个故事显得很吃力,我知道原因:毛头小子教育自己清高的老子大约都会感觉吃力吧。我心里很感动,却没有表露出来,我已经练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了,真是可怕。
呷了一口茶,我也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1979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名播音员。第三年,她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结果名落孙山。一年后,她再一次报考,依旧没考上。当时她已经29岁了,一段时间为继续还是放弃而矛盾着。女孩的母亲是位知识女性,有一天晚上对女儿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都不晚。”就是这一句话,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埋头苦读,第三次走上考场,终于如愿以偿,再次回到母校。
3年后,她留校任教,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到北广要人,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面试、笔试、和实践考核,她被录用了。同事们纷纷议论,多认为她头脑发热,3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她没有在意,因为她是有理想的人。
央视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不仅在央视有了一席之地,还以自己的名字开辟了一个访谈专栏,这是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节目,她也因此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女子是敬一丹。
说完这个故事,父子四目相对,都不再说话,良久,会意地一笑。
-全文完-
▷ 进入梦回听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