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文史十大遗憾:
其一、老子惜字,吞吐不过五千言;
其二、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经典含恨东流;
其三、江郎才尽,《别赋》终成绝唱;
其四、李杜未有二次会面;
其五、小李杜未能直接对话;
其六、夏侯淳过早就义;
其七、明清大兴文字狱,屈杀多少文士,再有《红楼梦》后四十回
或曰后三十回亦因此不幸“遗失”;
其八、纪昀未尝作文(笔记奏章类除外);
其九、鲁迅先生在长篇小说史上留一大空白;
其十、文革十年浩劫,给知识分子在心灵上造成了难以治愈的创
伤,再有钱钟书先生的《百合心》终成一问号。
(2)
说起经典爱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总归是绕不开的话题,稍微读过那么一点书的人想必都晓得《凤求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以及文君当炉卖酒的故事,但通过细考可知,他们的爱情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浪漫。司马相如升任中郎将出使云南期间见异思迁,竟起了休妻的念头,他派人给卓文君送去了一封信,信上写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卓文君是何等聪明的女子,怎会看不出这里头独独缺了一“亿(忆)”字,她含泪回道:“一别之后/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 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 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 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几断/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 你为女来我做男。”司马相如读完信后惊叹不已,叹妻子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情深一往,大为震撼,于是乎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尽管如此,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流连声色、耽于逸乐,终于有一天又起了纳茂陵女子为妾的念头,卓文君心碎不已,写了一首《白头吟》给司马相如:“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并且在附书中还说道:“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在读完这封信后便绝了纳妾的念头,有妻情深如此,若还不知足,这样的男人岂非欠扁,可笑的是现如今这样的男人用遍地开花来形容都不为过。
(3)
“五百年谪在红尘,略成游戏;三千里击开沧海,便是逍遥。”此对子乃沈三白于梦中所得,可意会,亦可言传,在此,游戏红尘已非消极的处世方式而是飘逸之心境,击水三千亦非扶摇直上之造势而是随兴之逍遥。
(4)
闻一多先生就“说和做”这一话题说过两句这样的话,一是“人家说了再做,我做了再说”,另一是“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儿了,真正“言必信,行必果”的又有几人呢,更遑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与“一言九鼎”之类的套话,“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便因此显得愈发可贵。更为可贵的是闻一多先生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如此重然诺之人真不愧为行之高标。
(5)
看过相当多名家讲做人的道理,很多都说得很好,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得数余华借福贵老人之口讲出的“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6)
“三杨当国时,有一妓名齐雅秀,性极巧慧。一日,令侑酒,众谓曰:‘汝能使三阁老笑乎?’对曰:‘我一入便令笑也。’及进见,问来何迟?对曰:‘看书。’问何书?曰:‘《烈女传》。’三阁老大笑,曰:‘母狗无礼。’即答曰:‘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侯)。’一时京中大传其妙。”这是记载在一本名叫《尧山堂外记》中的一个故事——明朝三“杨”开泰的宰相(杨荣、杨士奇和杨溥)联袂狎妓的故事,冷笑之余,多的是痛心的思虑,一个国家的最高公务员尚且如此,真不要想象这国家的道德礼法已经糜烂到了何等的地步。再有《五杂俎》中又提及“京师教坊官收其税钱,谓之脂粉钱”,明朝政府如此恬不知耻地吃软饭,真真充分展示了何谓阉割文化,何谓产业文明。
(7)
《世说新语》第二十七篇——假谲篇共记有一十四个故事,而曹操一个便占了五个,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第一个故事是最有意思的,说的是曹操年轻时曾与袁绍一起做些所谓任侠的勾当,有一次他们观看别人的婚礼,趁机溜进主人的园中并于夜间大声嚷道:“有小偷!”所有人都跑出来察看,他们又趁乱进入新娘的房间,拿刀将其劫走。在逃跑的途中,袁绍迷了路陷在荆棘丛中不得脱身,这是曹阿瞒急中生智大声嚷道:“小偷在这里!”袁绍一听,顿时慌了神,使出小时吃奶的力来一跳便挣脱出来了,二人也因此而得以脱险。
(8)
我现在手边所拿的《红楼梦》是岳麓书社06年一月版的,此书以乾隆抄本《红楼梦稿》为底本,主要参校了程甲本(即程伟元乾隆辛亥初排活字本,红学家冯其庸纂校订定《八家评批红楼梦》用的就是此本)、程乙本(即程伟元乾隆壬子次排活字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红楼梦》即用此本)、乙卯本(即乾隆乙卯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庚辰本(即乾隆庚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秋月定本)和列藏本(即列宁格勒藏抄本)。在我认识脂批红楼之前我喜欢的就是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在和某契友的一次聊天中我说起过这么一回事,我想她应该还记得当时我重点叙说的一个原因——小说第七十七回宝玉偷出贾府看望晴雯时的那段话,原文如下:
“晴雯拭泪,把把手用力拳回,搁在口边,狠命一咬,只听咯吱一声,将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下宝玉的手,将指甲搁在他的手里。又回手挣扎着,连揪带脱,在被窝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小袄儿脱下,递给宝玉。不想虚脱透了的人,哪里经得这么抖擞,早喘成一处了。宝玉见他这般,已经会意,连忙解下外衣,将自己的袄儿褪下来盖在他身上,却把这件穿上;不及扣钮子,只用外头衣裳掩了。刚系腰时,只见晴雯睁眼道:‘你扶起我来坐坐。’宝玉只得扶她。哪里扶得起?好容易欠起半身,晴雯伸手把宝玉的袄儿往自己的身上拉。宝玉连忙给他披上,拖着肐膊,伸上袖子,轻轻放到,将他的指甲装在荷包。晴雯哭道:‘你去罢!这里腌臜,你那里受得?你的身子要紧。今日这一来,我就死了,也不枉担了虚名。”
而书市上我们所能见到的《红楼梦》普及本在这个地方的文字多是:“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 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 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虽然关于这个文段的叙写很多专家所认同的都是后面那个版本,可我的观点则不然,就文字本身的感染力而言前者无疑更胜一筹,“咬”字与“铰”字相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病中的晴雯之勇更让我们看出她对宝玉的那份情感之深,十指连心痛到深处实是爱到深处。而这段文字与晴雯的个性特征亦无任何不符的地方,个人觉得如此写方能真正地体现出“担了虚名”的晴雯的不甘和她对宝玉的痴恋。这只是本人的观点,也无多少说服力,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来说又何必需要那么多理由呢?
(9)
李白临终之前作有一首古体诗《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自伤自慰,自叹自悼,让人读了心疼不已。诗人常以鲁仲连、范蠡、谢安等人自许,宣扬自己“怀经世之才,抗巢由之志,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施展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自信,自视才力超群,望君王收其为希世之英,以光朝列。凭借如此非凡的自信与自负,诗人虽然运蹇时乖仕途上一再受挫却仍旧坚信有朝一日自己定能大鹏展翅兼济天下,五次假隐谋“终南捷径”,而干谒自荐更是不计其数,其锐意进取的精神可见一斑。
汉密尔顿在《希腊方式》一书中说道:“一个人能够忍受无限苦难的心灵处于苦难的折磨中——只有这一点才是悲剧。”李白的悲剧亦在于此,想要而不可得,茫然徘徊又无所适从。说句风凉话,其实诗人大可释羁僵锁,纵情山水神游八极,举杯邀月抱琴卧花,飞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何其快哉,又何必非去那见不得人的去处(皇宫)掉一次价呢,忒不值。
诗人渴望入仕一生求官,却又不愿效仿那些穷酸儒生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他一再表明自己并非迷恋功名,而以吕望、范蠡功成名遂身退为最高政治理想。在某些人看来这话有欲盖弥彰之嫌,甚至讽刺他四处漫游借机干谒极尽谄媚之能事,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着实判若两人。诗人的功名意思是否强烈至膜拜权利乞求权贵的地步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诗人29岁那年,因遭人谗谤攒毁,故向安州裴长史上书自辩,《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诗人自叙家世(建康望族)、经历(这儿得提的一点是诗人自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与《赠张相镐二首》中的“十五观奇书”构成了他最早的知识储备,后者在一定意义上使得诗人容易摆脱世俗的牵绊而易于接受异端),而文中着重陈述的则是他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天才英丽等高洁品质与过人的才华,申诉自己才高遭嫉、德洁被谤的不平遭际,企望裴长史为其雪谤开解。其实读者根本不难看出,此本诗人还有一个特明显的目的,那就是希求荐用。而文中最令人生疑、不解的则是下面这段话:“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若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倚剑慷慨,气干虹霓。月费千金,日宴群客。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诗人希望被赏识而以几近阿谀的口吻夸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长史是否与其粪土权侯蔑视富贵的形象有所出入呢?
这之前的一年,李白在安州因酒醉未回避李长史的乘架,犯其官威而受训斥。他赶忙作了一篇《上安州李长史书》向李京之解释误撞其乘架之因,深表歉意以期消除误会与不快。他在文中说“一言见冤,九死非谢”,“敢沐芳负荆,请罪门下。傥免以训斥,恤其愚蒙,如能伏剑结缨,谢君侯之德。”甚至在文末还不忘附上三篇诗作,望其赏识鉴拔。言行如此,让我们很难将这与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些经典故事如宝船赐食、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磨砚、酒眠闹市等相联系。而令诗人洋洋自得的则是李京之对他诗文的肯定:“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33岁那年,诗人游襄阳,谒韩朝宗,在《与韩荆州书》中再次流露出了对功名的无限渴望: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文中说“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已经品题,便作佳士。”如此之说,不无夸张,可诗人却因此不遗余力地自我推荐,“恳求”对方给自己击水三千扶摇直上的机会,望对方能为其(文中贱称“下流”,即卑下)着想,大开奖誉之门。可惜的是诗人又一次无果而终。
诗人不得跑官要领,四处干谒,死有“乱投医”的穷折腾意味,曲高和寡,可叹的是他并没有为之而反思。每到一处,仍旧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吏上书赠诗,应酬宴请。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些被他誉为豪杰视为伯乐的人物十有八九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而在宫廷的三年写的诸如《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以及那些为交结王公大臣而写的酬和诗着实为人所诟病。
矛盾的是在李白的另一些诗文当中却总又透着敢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驯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高贵人格。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而唐人对其傲骨亦赞誉倍至,任华说他“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皮日休赞他磊落,更有传言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
究竟谁是谁非,未敢妄论。李白是个矛盾体,文学上的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竟和猎取功名渴望入仕的委屈求全融合到了一块,这恐怕也正是文人的可爱之处吧。
(10)
1996年5月3日,英国老人约翰·布朗去世了,两天后,他的妻子朱迪丝也固然长逝。
他们便是本世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戴红玫瑰的丑女人”的主人公。
1942年,二十出头的布朗赶到北非的英军第八集团军。此时,美军处境艰难,隆美尔攻势凌厉。布朗在大炮和坦克的轰鸣里染上了战争恐怖症,甚至想逃走和自杀。有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的书,他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本书成为他心灵的支柱,尤其令他惊异的是,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女性:朱迪丝。他开始给朱迪丝写信,经过3年的通信,两人相爱了。1945年,战争结束了。已晋升为中校的布朗急切地给朱迪丝写信,要求会面。朱迪丝回电说:“在伦敦地铁一号口等我。你的手中拿本我写的书,我的胸前将佩一朵英国国花——红玫瑰。不过,我不会先认你,让你先见到我。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做你的女友,你可以不认我。”
布朗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地铁口。还有1分钟,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平静如水的心,却情不自禁地猛跳起来。这时,一位绰约多姿的绿衣女郎从容地走来。是她吗?她没有戴红玫瑰。布朗再次张望四周,一位戴着红玫瑰的女人慢慢地走上前来。布朗定睛一看,张口结舌:这是一个重度烧伤、拄着拐杖的女人!怎么办?认不认她?布朗的内心激烈冲突起来。“她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残酷的战火的考验,我们的爱是神圣的,我没有理由不认她。”于是,布朗追了上去,叫住那名“奇丑无比的女人”,微笑着说:“我是布朗。我们终于见面了,非常高兴!”
“不,您错了。5分钟前,刚才过去的那位绿衣姑娘请求我戴上这朵玫瑰,从您面前走过。她一定要我不主动认您,只有当您按照约定,先同我相识,才把真相告诉您,您已经成功地接受了一场或许比战争更严酷的考验。她正在对面的餐馆里等您。”
我既为朱迪丝喝采,也为布朗喝采,布朗伸出手去的时候,他的爱已经升华得无比神圣。布朗给了爱一个能够容纳海洋和天空的容器,他便获得了人生的真爱。
伸出手去,牵住一段不了的情缘,牵住一份永恒的真爱。
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是余杰在《火与冰》里头所讲述的,之所以感人主要还是因为很难得,可以说它是对心灵的一次叩问。爱是一种神圣的信仰,是寂寞的旅途不落的寄精神托,是不允许被亵渎的心灵殿堂,是携手共舞的默契与会心。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爬山,我很享受那种登顶的感觉,山高我为峰,尤其是早起看日出与日争辉的那一瞬,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妙。而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爬山时我经常会碰到一些老人,老爷爷牵着老奶奶的手一步一步地向上,步伐虽然有些慢却很协调安适,漫漫人生路想必他们便是如此相依相偎地走过来的吧,我想再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还有最早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山道护栏的铁链上会有那么多的锁,大都是一对对的,好似相依偎的情侣,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东西叫做“连心锁”。每每看到它们的时候,我的脑海都不禁掠过这么个想法——我什么时候也能在这上面留下我的锁?
很多时候有很多事情根本就由不得我们,经历的事儿多了,尝过的苦痛多了,自然而然对世事便有所认知了,也许这便是成长的代价吧。上帝是不是公平的,我们不得而知也管不着,但我想只要我们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不就行了么,上帝看到了我们的所作所为若还有点良心的话想必不会我们了吧?怎么写着写着笔端竟流出这些言论了呢,但话说回来,真的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得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相信黑夜给我们的那双黑色的眼睛能够寻找到真正的光明。一个男人应当如何,豆豆曾有过精妙的归结,笔者甚为服膺:一个男的当有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分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的痞气。
近些天又看了些史铁生的书,他说的真好,究竟该怎么活是人活一辈子想一辈子的,但却始终也想不通的。很多时候真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那样:“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也许真的该随心些吧……
-全文完-
▷ 进入无花满楼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