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发明,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夏朝的仪逖,又说是周朝的杜康。因为《史记?殷本纪》中有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描述,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认同仪逖。好在酒这玩意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想必这两位老先生的鬼魂还不至于从九泉之下跳出来争这个专利和荣誉。
无论酒是仪逖发明的还是杜康发明的,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咱们中国人喝酒的历史和传统源远流长、举世无双。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没有喝过酒,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想象的事情。有句俗话叫作“无酒不成宴席”。所以,生孩子要喝“满月酒”、结婚要喝“喜酒”、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生日要喝“寿酒”、送别要喝“饯行酒”、久别重逢要喝“接风酒”、一家团聚要喝“团圆酒”、部队出征要喝“壮行酒”、打了胜仗要喝“庆功酒”、没事在家也要“喝两杯小酒”……酒这玩意儿,简直无人不可喝,无处不可喝,无时不可喝。皇帝喝、百姓喝、文人墨客喝、豪侠武士喝、达官贵人喝、贩夫走卒喝、男人喝、女人喝,就连做了和尚的鲁智深也要偷偷跑下山来喝。于是乎,喝着喝着就喝出了咱们中国独一无二的“酒文化”来。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是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这帮人手无缚鸡之力,造反三年不成,偏偏心比天高,桀骜不驯。怀才不遇、落拓江湖时要喝酒;高朋满座、喜登龙门时要喝酒;留连青楼、红袖添香时要喝酒;山村野居、故人远来时更要喝酒。不仅要喝酒,还要写诗。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年轻时要喝酒,因为“新丰清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送别时要喝酒,因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打仗时要喝酒,因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孤独时要喝酒,因为“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忧愁时要喝酒,因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高兴时更要喝酒,并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最为离谱的就算是李白和刘伶这两位仁兄啦。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刘伶自吹自擂写《酒德颂》:“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这两个家伙碰到一起也不知到底谁的酒量更大一些,估计有得一拼。说起来李白也算是运气好,碰到了一个有雅量的皇帝。要是碰到一个脾气火爆的,呼来不上船,那可就直接送往菜市口,刽子手手起刀落,人头落地,酒气熏天,糟之大哉!
古代文人墨客中不仅男人能喝酒,女人也毫不逊色。最具代表性的毫无疑问就是李清照啦。且看看她的作品中关于酒的描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从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李清照经常喝酒,而且酒量应该也相当了得。可惜她生不逢时。如果活在当下,有如此这般才情,有如此这般酒量,有如此这般明星气质,随便做哪个品牌的酒的代言人,不仅一辈子喝酒不用花钱买,还有大把大把的银两花差花差呢!
文人喝酒讲究雅致,讲究“酒意诗情”。武夫粗人可就不流行这一套啦。山野村夫喝酒被讥为“牛饮”,几大碗酒灌下肚,醉了倒头便睡,没一丝半点情趣。绿林好汉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讲究的就是豪迈和爽快。不仅如此,酒喝多了还免不了要打场架,甚至杀个把人。《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那一幕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水浒》中武松这家伙喝酒惹的事最多,先是在景阳岗上打死了珍稀保护动物老虎,后来又杀了嫂子潘金莲和她的情人西门庆。好在没被判死刑,落得个发配沧州。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戒酒了,武松他不,不仅醉打蒋门神,最后还一口气杀了张都监一家几十口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跟唐僧混之前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毛猴,几杯御酒下肚,也敢大闹天宫,搅翻了玉皇大帝的蟠桃宴!由此可见,酒这杯中之物,文人喝了无非自吹自擂胡诌几句歪诗,倒也无伤大雅。武夫粗人喝了要杀人,麻烦可就大啦!
人有人品,酒有酒品,喝酒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有的人逢酒必喝,逢敬必干,逢喝必醉。这一类人虽有滥酒之嫌,却不失胸怀胆荡、心底无私。有的人滴酒不沾,或喝起酒来偷奸耍滑,以套取别人的“酒后真言”为乐。这一类人除天生酒精过敏或身体欠佳者外,大都城府深沉、心机厚重,交往之际甚是危险。俗语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绝大部分人喝酒时都会选择时机和对象。但如果挑剔到“一般情况下不喝酒、不跟一般的人喝酒、不喝一般的酒、喝起来不一般”的程度,那就颇有些过犹不及了。
酒能助兴,亦能壮胆,还能误事。喝酒之际,推杯换盏,兴致高昂,有几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酒喝多了,象李白一样醉草吓蛮书或跟曹操一样横槊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虽则张狂,仍不失风雅豪迈,乃酒品之中的上乘。《晋书》中记载阮籍一口气“饮酒二斗”、“醉六十日”。醉了就睡,不惹事生非,虽落了下乘,倒也心安理得、气象平和。象宋江一样喝高了写下胡言乱语“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露出杀人造反之意,惹出祸端来,便不大入流了。喝高了若是打架骂人、杀人放火,那就根本谈不上酒品,乃是不知死活之徒啦。
酒是个让人矛盾的东西。俗语云“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可金庸和古龙两位大侠却有不同意见。金大侠在《天龙八部》中说:“剧饮千杯男儿事”,古大侠说“儿须成名酒须醉,酒后吐露是真言。”这简直就是说男人不喝酒就不算是男人。现代社会还流行一种现象,说“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对照一下,倒也言下无虚——有几个领导不是久经(酒精)考验的革命战士?如此以来,这酒倒底喝还是不喝,怎么个喝法,颇让人费些思量!
佛教戒律《居士戒》中将“不饮酒、不邪淫”与“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并列为五戒。俗话又说“酒能乱性”。可见酒与色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古时的风流文人如柳永、秦观、杜牧之流无不是风月场所的常客。柳永醉宿青楼,醒来叹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杜牧老哥更是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文人士子青楼狎妓、饮酒作诗不仅没有什么不对,还颇是一件时髦的事情。这些才子还姑且算作“君子好色而不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自从无聊的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风靡世界以后,多少男人在夜总会酒后狼嚎,彩灯昏暗,三陪作伴,醉眼迷离之中看头老母猪也眉清目秀,无数酒后失德之事就此发生。
酒之为祸,大乱丧德。然迎逢酬酢,又焉能不喝?《菜根谭》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最是理想的境界。只是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做到?!
-全文完-
▷ 进入失眠的桔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