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脑前,正随意着浏览网上的文章,忽闻窗外警报大作;稍微一愣之后,我想起今天是“九·一八”七十七周年,哦,又是一个国耻日!声声警报把我的思绪带回七十七年前。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日本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 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随后,这不过五百人的日军悍然进攻沈阳外围的东北军北大营,一万余人的东北军竟然没有作任何有效的抵抗,很快溃不成军,同时关东军第二师团不足两万人进攻沈阳城,也几乎是兵不血刃于9月19日占领沈阳,由于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三个月后,东北全境沦陷。
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那是奉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的命令,而张学良据说又奉当时的国家领袖蒋介石的命令。这种说法可信又不可信,可信的是蒋介石一直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人的挑衅一直以克制和忍让的态度,但张学良对老蒋的话因此言听计从,轻易地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这好像又不可信。
让我们看看“九·一八”前的东北军的兵力和武器配备状况吧!
“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的兵力部署,在陆军数量上东北军仅仅次与国民政府中央军,兵力为37万左右,武器更是要优于国民政府中央军的装备,轻武器装备了步枪三十万条,轻重机枪1300多挺、迫击炮1032门、重炮596门,东北军还有自己的海军,拥有战舰数十艘、士兵3000余人,同时还有自己的空军,拥有才从德国进口的“容客”系列战斗机100余架,另外还有一流的兵工厂几十个,每天的生产可装备一个营!这样的条件是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云南的龙云、西北的冯玉祥等当世枭雄想都不敢想的,而当时的东北刚刚易帜三年,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而已,蒋介石此前没有踏上过东北的土地一次,东北的事完全是张学良一个人说了算,1929年后,蒋、桂、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焦头烂额之际,张学良挥师入关,在关键时刻救了老蒋一把,老蒋感激涕零,委以重任,按张学良晚年的回忆:“蒋先生差不多把整个北方都交给我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不过两万余人的日本关东军,三十岁的少帅张学良有必要听从蒋介石的安排,把父亲张作霖苦心经营几十年、最后为之送命的东三省让给日本人吗?
所以又有了一种说法:张少帅错误地判断了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军最高行政长官,他不至於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而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完全是日本关东军在作怪,日本国内的若槻礼次郎内阁对此毫不知情,日军的这次行动是按照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写的一本叫《石原构想》的书来实施的,石原莞尔在书中写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扩张,而中国的东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先占领东北作为永久基地,进而吞并中国,最后控制整个东亚。他还天才地预言道:占领满洲不需要太多兵力,因为中国人根本不会抵抗。
没想到事实正如这位石原老兄预言的那样,东北军果然没有抵抗,日本关东军在没有国内支持的情况下,以区区数万人如入无人之境,几个月内席卷东北,关内三千里锦绣河山成为其囊中之物,其间虽然有驻朝鲜日军林治次郎师团支援,但也是友情出演,“九·一八”事变前后基本都是日本关东军唱独角戏,日本政府已经控制不了关东军,好比一个软弱的大人管不了一个胡作非为的毛头小子一样, 九·一八”事变的后果是: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职,日本从此走向战争的深渊;在中国,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被日本人奴役了十四年,很多孩子在学校里被迫学习日语,连汉字都不认识,这可悲的结果难道是“判断失误”四个字就能解释得了吗?
据说“九·一八”时张少帅正在北平剧场看梅兰芳演戏,“赵四风流蝴蝶艳”,面对着如花美眷,他真的乐不思蜀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十分可悲,想当年其父张作霖以一马贼起家,南征北战数十年,好不容易才打下东北一份基业,在蒋介石北伐军平定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各路军阀后,他关起门来在关内作土皇帝,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了好几年,连老蒋对他都无可奈何,他没想到这份家业在他死后三年里竟断送在自己儿子手里,他在地下会心安么?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全文完-
▷ 进入颍水倦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