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了三聚氰胺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了食品生产行业的骨牌效应。然而,最让人担忧的,绝不仅仅是某种食品或者是用品的质量问题,而是以此引深的、广大消费者的“信心危机”,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也许,四年过去了,那次因“大量营养素含量全面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通过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导致婴幼儿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仅阜阳市就发生了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已经被太多的人遗忘。但是,做为奶粉生产企业,既不应该忘记那次事件在国内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不应该忘记因产销劣质奶粉被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的涉案相关人员。更不应该忘记国家和政府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查彻查、依法问责、严肃法纪、依法行政的决心。
然而,三鹿婴幼儿奶粉仅仅是骨牌效应的起点,在9月16日晚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的奶粉黑名单上,全国22家奶粉生产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有有害成分三聚氰胺。一连串因内奶业名优企业的名字入榜: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雅士利、sst亚华旗下“南山”……
难道,这些多年来位列名优的奶业生产企业,那些所谓的层层把关的环节都形同虚设?难道,这些来自不同厂商各自原料基地的鲜奶,都异曲同工地掺毒售毒?难道,这些多年来精心研制的奶粉配方,与那一份份盖了合格的质检报告,上演着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荒唐?
从“大头娃娃”到“结石娃娃”,我无法想像,在这一张张泣血的诉状背后,多少家庭失去欢乐,多少婴儿失去健康?
也许,每一场让民众惊心的事件,最后都由相关的责任人承担了应有的法律责任。但是,谁来为那些被事故波及的无辜生命买单?谁又能把堵患于源头真正地落在实处?
是的,从9月18日起,全国流通环节的问题奶粉开始停售下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等工作已经集中督查。但是,举凡扣在问题奶品生产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因问题奶品波及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可以计算出来、但因问题奶品事件波及所产生的信誉损失是不可挽回及无法计算的。
对于查处出来的问题奶品,我们可以叫停:生产企业停止加工,销售环节商品下架,媒体广告可以撤销,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可以下跌,销售出的问题奶品可以召回,染病婴儿可以治疗可以赔偿……但是,造成这场严重事件的始作俑者,在产假售假的过程中,道义与良知泯灭到了何种可恨的地步,而因种种原因为造假者大开方便之门的各管理渠道,渎职失察的行为又严重到了何种地步。
打开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名录,冠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奶粉品牌生产企业赫然可见:伊利奶粉、蒙牛奶粉、三鹿奶粉、南山奶粉、雅士利奶粉;冠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圣元奶粉。恰是这些经国家认证、公布的名优企业,免检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侵害。
现在,从媒体对三鹿婴幼儿奶粉及其他有问题奶粉的丑闻爆光,我不禁与公民有相同的忧虑:从四年前的大头娃娃奶粉到如今的肾结石奶粉,我们的生产商家,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在相关的责任人为这伪劣奶粉承担相应的道德与法律责任的同时,人性的卑劣以另一种方式引发着人们的反思。
在利益的面前,人性沦失。连这种在人奶无法保障婴儿生存需要的情况下的替代产品牛奶制品都可以用来掺假,那么,还有什么行为能够自觉主动地受到道德的约束及良心的谴责呢?四年前,我国只查处一家生产大头娃娃奶粉的企业,而四年后,竟然冒出20多家生产结石娃娃的奶粉企业,人类,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反思自己呢?
至此,我想到更多的是骨牌效应与信心危机。在必要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之下,依然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法行为和丑恶事件,尽管法律条款和行政处罚的规定已为不法者亮出了警示牌,但那些基于一已私利的经营者总是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钻制度和法律的空子。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百姓衣食可信无忧,迫切需要人性的回归,迫切需要道德约束和良知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诸如假药假酒,伪劣工程,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事件的发生,才能还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还社会一个晴朗的天空!
-全文完-
▷ 进入渔舟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