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段 景 (散文)
金 矿
古往今来,一些文学居士及作家墨客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算是太多了,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特别是一些游记散文,除徐霞客游记外,通常目标都是对准苏杭城市园林山水或大山名川等名胜大景,苏州有别有洞天的园林群,杭州有西湖的柳浪闻莺,包括古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也都倾向名点,对农村自然景物的描写作品却不算多,也很少见。
我研究家乡的乡土民歌多年,手头已有几百首传统民歌资料,这些民俗文学作品大部分是哥啊妹啊的爱情、苦情、恋情类的情歌篇。而单纯描写乡村景物的太少,就在这不多的几首中,《八段景》应该算是品位较高的代表作。
民间歌谣单写自然景物,应该说难度较大。通常写景多是作品的陪衬,根据需要借景抒情或借景状物。而《八段景》就是平铺直叙地把触角直指自然生态,又不同于死板的水墨画,歌词表现的是一片充满生机、生气盎然的活动的自然景物。
我不知道祖辈中的乡野文人,那里来的闲情逸致。那是在春风清徐的早晨,此君来到乡野,看到美丽的大自然,引发了描写春景的灵感。我想作者大概感到自己没有李太白那种豪迈的诗兴和气魄,又逊色于欧阳修那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雅致的笔调情趣,只能用《八段景》民间小调随口唱几段来一下淡淡的白描吧。
歌词中展现的景物画面很是生动:春风送暖,柳条儿刚刚发芽喷绿,桃花也才点点红;开篇点题,桃红柳绿便是全篇的主色调。麦苗儿青青还看不到麦浪在翻滚,小田埂上一片草芥野花,池塘边芦苇很泼皮已有尺把高,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些都是静态,而动感的则是燕子翅膀剪柳,呢喃起舞掠过水面;鸭群戏水点波,这先知春先报春的使者已融入万物复苏的大家庭;白头翁、百灵鸟又象祖孙辈之间在亲情交流,悠闲地停立在枝头,一个低吟一个放歌,而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吹起了短笛为百灵伴奏,使自然旋律更加优美;还有各种带尾的风筝在春风里摇曳,这仿佛在为春天的舞台背景又添上了点睛的一笔。这种乡野素描没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时代色彩,只是一种大自然中周而复始春天一日的定格。通过轻快、欣然、柔美的小曲来表现,加上水韵的润色,动听悦耳,让寻常百姓在低沉而无所求的生活中怡然自得,成了一曲优雅的大众心声。
“八段景”是公平的,它没有歌颂达显贵族,也没有贬低劳苦农民,就象一盘可口的野菜拼盘,用的是社会形象语言,很受各层次人物的欢迎,也是一种远离嚣尘、远离狂热、远离污浊的绿色食品。我想这正是《八段景》从传统旧时代流传到现今,百年不衰的生命所在。那种争权夺利、战争和硝烟只能给老百姓留下痛苦、留下伤痕、留下悲哀。“过眼烟云”站不住,“绿水长流”万年青。
《八段景》的曲调也是异常优美的,特别是经过水乡女子甜美的嗓音一唱更温情动人,淮剧艺术家把它收进了淮剧曲调。在欢快的场景中就会使用这种轻快的旋律唱腔,给戏情增加了喜剧色彩。不过,舞台上的《八段景》已被作曲人进行了二度创作,显得有点造作,原生态的口味淡了,听了叫人不太过瘾。
这些年上了年龄,又身居乡野。倾听乡土民歌条件得天独厚,我经常喜欢和老民歌手们结伴闲吟,听一曲悠甜的《八段景》,我有时也会唱上几段,身心和境界仿佛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是人间仙境吗。春光明媚、春景迷人、春莺百啭、春风送暖、春心荡漾。
人各有志,不能强勉。有时一种信条就会约束一个人信仰终身。所以,老皇历的老民歌在我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年轻人如今喜爱狂噪、喜爱通俗,我就不理解那里面是什么滋味。说实话,我还是喜欢这原汁原味的乡野《八段景》。
朋友,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场景更加喜人,你如果现在到民歌之乡来走一走,听到的优美歌声还不仅是《八段景》呢。也许会是十段、二十段……。美好新农村的新景象、新气象还叫你“哎嘿唱呀唱不够……”
(字数: 1504)
-全文完-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