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幽默学生算式”,值得大人深思。算式如下:
星期日52天+暑假50天+日睡眠8小时共122天+日游戏1小时共15天+日吃饭2小时共30天+与同学沟通日1小时共15天+考试测验35天+寒假、六一、十一等节假日40天+病痛3天+看电影等活动2天=364天。一年还剩下一天正好是给孩子过生日的一天。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为教育界人士所关注,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些减负措施,如低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双休日与寒暑假不准办补习班等规定,但家长并不领情,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小小的足迹就遍布少年宫到艺术院校的各个角落,先后报过舞蹈、绘画、声乐、器乐等各种爱好班不下十数个,平均每年两至三个。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平平,家长仍不灰心,只一味怪孩子学习不上心,似乎孩子努力就定能成为艺术尖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硬逼子女学这学那的一番苦心确实值得同情;可是,社会上有些名家、大家为了弘扬或宣传某种学术、技艺,也瞄准了孩子这个群体,这就未免令人担忧了。
2008年全国围棋锦标(个人)赛,14日在沈阳市开幕,应邀出席开幕式的聂卫平说:“中国围棋若要长盛不衰就必须走进小学课堂。”
聂卫平这种说法在国内并不鲜见,如京剧艺术,教育部已接纳京剧艺术家的建议,今年在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赞成拥护者都有他一套大道理,譬如弘扬传统文化啦、拯救“国粹”啦,不一而足。
京剧进入课堂,其“行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是否个个都喜欢京剧艺术?其次是是否每个学校都要配备一个京剧教授?还有诸多问题接踵而来,如京剧的语言、动作、服装、音乐配器等等都已超出音乐课的范畴。一个星期才两节音乐课,对技艺高深的京剧艺术投入这丁点时间,连“走马观花”式教授都嫌不够,估计京剧进入课堂的结果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拯救“国粹”成了调侃“国粹”,会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一个质疑:民族剧种众多,何独偏爱京剧?
聂卫平站在围棋的角度上希望围棋“长盛不衰”要进入课堂,一个象棋国手要象棋“长盛不衰”,也要象棋进入课堂,豫剧、越剧、秦腔、黄梅戏等剧种也要“长盛不衰”,也要进入课堂……都要进入课堂,小小的教室容纳得下这么多沉重的“国粹”吗?
如果中国“国粹”都进入课堂,课堂就成了个大杂耍班,孩子们可高兴哩!
伟人说过一句话:从娃娃抓起。于是这个“传统”那个“国粹”都要“从娃娃抓起”,娃娃承受得了吗?
拜托那些名家、大家,给孩子留点喘息的时间吧,不要折磨孩子稚嫩的神经了!(2008·9·16·)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