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半年多没有涂鸦文字了,许多好心的朋友问我为何封笔了呢?有一网友说:“大家都喜欢你的文章,很想你的文章显山露水。不管什么原因,你还是写些文字,聊以慰藉朋友的心灵。”
大凡不写文章者有五:一是不会写,由于文学素养低,文字功底浅,所以写起文章来头脑空空如也,自然写不出文章;二是不愿写,觉得写文章无利益可图,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个小本生意,多少能赚些零花钱;三是懒得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天天下定决心要写文章,可真正写东西时,却又懒得动笔;四是不敢写,生怕写出的文章浅陋,招人耻笑,所以宁愿将墨水装在肚子里,也不愿写出来示之于众;五是图谋将来写,即先不急于写,而是博览群书,积蓄力量,韬光养晦,当知识和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再写。
我封笔的缘由大抵属于第五类,这可从我2月27日写的一则日记中看到,这则日记的内容是:“作家头衔甚好,然必与作品相符,倘若光有头衔而无真才实学,则徒有虚名。故宜努力学习,弥补知识缺陷。今宜先学诸子百家之文,然后对中国25史进行悉心研究,继则对外国文学和哲学加以研究。在全面了解古今中外文学的基础上,方能动笔写作。”
加入省作家协会后,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尤其是我在“中华杂文网”参加了几次杂文“擂台赛”,每次都是榜上无名,这使我心灵产生很大震动,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浅陋,尤其是古文水平的浅薄。而对于杂文爱好者而言,不了解诸子百家之文,不了解历史,不了解外国文学,要写好杂文是不可能的。
鉴于此,从去年2月起,我便暂时辍笔,“只耕耘不播种”。集中力量阅读诸子百家之书。先后读了《诗经》、《左传》、《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论语》、《孟子》、《管子》、《孙子兵法》等古代先贤的作品。我一边对照翻译,一边阅读古文。阅读时间一般放在双休日和每天的晚上。我看得比较慢,大约持续了半年,这些书泛泛浏览了一遍,未必全然吃透古人之精神,然受益匪浅。觉得古人文章比现代人文章写得好,现代文多一般拖沓冗长,不精练。而古文大多精短深刻,语言凝练,一件事三五百字便说得明明白白。每一部著作思想各异,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三部著作气势磅礴,思辩性很强;《论语》、《孟子》采用语录体,语言诙谐幽默,生活趣味浓;《诗经》大都是四言体,比兴手法运用自如;《左传》是史书,史料记录得简洁而生动;《庄子》说理深入浅出,寓言故事穿插其中,很有趣味;《墨子》善于辩论,思想超前;《老子》思想颇合辩证法,让人深刻;《孙子兵法》文字简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专读古文有很大的裨益,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但也有弊端。一是一天到晚老和祖先们对话,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犹如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很容易脱离现实。二是经常读古文,白话文生疏了,有时写个简单的东西也要“子乎者也”,常招人笑话,说自己是“老夫子”;三是古人建功立业的思想很浓,常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情绪。想自己已近不惑之年,依旧是功业未建,不仅黯然伤神。有时竟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致使白天头昏脑涨,精神萎靡;四是淡漠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情。看古书时,我几乎没有上网,文学网站的文没有关注,“烟雨红尘网”主编成为摆设,博客成为“荒漠”,先前的文友成为陌路人。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从8月份开始,我便调整了思路,改变了学习和写作方式。学习采用循序渐进法,《鲁迅文集》、王跃文《国画》、《宋词三百首》、《泰戈尔诗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书齐头并进,每天各看一点,坚持做到每天必看。同时,关注文学网站的文章和博客上的文章,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把杂文作为主攻方向,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也要写。这种读书写作法坚持了整一月,觉得效果很不错,我想一直坚持下去。再不能封笔了,哪怕自己写出的是“丑媳妇”,也要敢于走出去亮相。
2008年9月1日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