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云南师范大学报第283期第四版上看到一组诗词。细细品读之下,发现了一些细小的弊病,因本人也是一个十足的诗词爱好者,所以今天就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诗词的写作问题,如果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方家学者详加指点,以匡不逮。
大家都知道,一首好的诗词,无论在格律、音韵、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安排得十分得当。它可以称得上是千锤百炼之下,经过无数次修改,最终而成的,具有高度凝练性的文学作品。诗歌以言志,抒情为由,以韵律为主。好的诗歌则更需要用心去支配,感悟。中国古典的诗歌最重抒情。至于格律,形成较晚,古体诗重韵而不重律,近体诗则是韵律齐备,感受更加鲜明。下面来看看这一首诗:
冰激精神头自昂,于斯楚俊北湖湘。
奋身力挽滂沱雪,一派彩霓照满江。
首先,从韵脚来分析,“昂”、“湘”、“江”分别为《平水韵》的[七阳]和[三江]部,属“ang”部韵,此韵部并无入声字,所以择韵较正,并无错误。
其次,从粘对来分析,拆分原诗平仄关系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韵)。
第一句,按照近体诗“一三五不论”来论,首字“冰”与第五字“头”皆可平仄不论。第二、三句句式无误。最后一句,显然是犯了“孤平”。但总的来说,该诗也粘对合严,且棱角分明。
最后,从诗歌的谋篇布局来分析,诗歌的写作以“启承转合”为基本顺序,首句起兴或直接破题,次句接承上句,结二句最为关键,然此诗第三句跳跃过大,与前二句衔接不上,导致诗歌结句空洞。
总之,该诗歌凝练有序,在“诗眼”的提炼上也是下足工夫的,但是少构思布局且格律稍微出了,这方面还是得注意一下。
词,产生于唐代,而兴盛于宋。初期的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在唐代有教坊曲,便是词的先源。但是在后期慢慢的演变中,词与音乐渐渐脱离而独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学形式。时至清代,文人填词多以《白香词谱》、《词律》、《钦定词谱》等为参照,在词韵和词律上也有明显的规定。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词:
如梦令
雁过秋云几树,山索水寒何处?夜暮起相思,顾北锦书无数。思慕,思慕,揉散一穹星宿。
秦楼月
烟波咽,岳阳目转相思切,无边汀芷,悠悠山色。
籁歌婉转千千结,子规泣血风花歇,一杯思念,梦词三阙。
先看看第一首词,经查阅《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该阙《如梦令》与词谱所例格律基本无误,只一“几”字出了律。此外便再无出处了。就词韵来论,该词“树”、“处”、“数”、“慕”四韵分别为《词林正韵》仄声[六语]、[七遇]部,而末尾一韵应属《词林正韵》入声[一屋]部。另外,若是“星宿”二字搭配,则“宿”字应读做“xiu”,不应该读做“su”。因此,“宿”字便是出律了。
再看看第二首词,《秦楼月》原名《忆秦娥》,因李白句有“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故又名《秦楼月》。此调变格甚多,也常有押平声韵的,后人填此调,平仄多依李词。然查阅《白香词谱》,该词与李词格调不一,想来应是变格,然纵是变格,字数差距也必然过大,查此调有范成大、李清照等例,均为46字,此调少6字。于此处便已出律。另外,按词谱例,下片两七字句应用对仗句,故此处亦算出律。
总结:“中国古典诗词写作,后人需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然而此处的“创新”并不是背离诗词格律,不循章法,肆意胡为。应在前人的风格上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后人学词,应逐步演进,务必力求进步,万不可急噪行事,否则定将功亏一篑。
-全文完-
▷ 进入侯君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