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飘零的秋雨,落在归雁颤动的翅膀上,由此我想起多年前关于故乡中秋的许多细节。到了中秋,故乡的景色是美丽的,不必说金色的黄豆在地里爆出一片乐声,刚收割完不久的稻草垛还在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不必说黄牛散落在山坡上很悠闲的样子,洗净的犁耙闲置在屋檐下,静静的仿佛入梦;也不必说村庄里的炊烟很随意地袅出诗意 。但在我的印象中,故乡的中秋节和桂花香才是我逝去的最美丽的记忆。故乡的桂花是很宁静很超然的,就那么随意地生长在满山野岭与寺庙之侧。到了八月便竟相开放,仿若繁星般黄灿灿地点缀着故乡萧瑟的秋天,满天都弥漫着秋风吹送的淡淡清香。
孩童时,最盼望的两个佳节,一个是春节,一个是中秋节,两个都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到了,小孩子就有机会闹来难得的新衣裳,中秋节到了就有机会得到一个大月饼。特别是中秋节的晚上,与童伴们共着一轮明月唱着童谣:“月亮光光,月亮球球。养牛奶崽看水牛。水牛过沟,踩死泥鳅。泥鳅告状,告到和尚。和尚念经,念到观音。观音戽水,戽到海鬼。海鬼摸鱼,摸到团鱼。团鱼屙个饽饽蛋,拿给癞子脑壳送冷饭”。我们边捉迷藏,边吃月饼,个个快乐得像小神仙。我和童伴们都特别贪吃,只要谁的手里还有月饼,我们的迷藏即使捉到深夜也不会散去。虽然那时的月饼数量、品种不如现在多,用料也没有如今的五花八门,几乎都是花生、芝麻和豆沙等,大圆大圆的月饼上印有“花好月圆”的字样,既美观又大方,远没有如今的月饼好吃,但我和童伴们却视之为珍品。
后来,在学校里,中秋节前后我们每天都会摘一束新鲜的桂花插在课桌的缝隙上,整天教室里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再后来,读了许多关于中秋的诗句,不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对生命的思索与探求了;也不谈“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中对十五月亮最传神的刻画;更不读“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中对美丽嫦娥的同情与怜悯。单单一首台湾民谣:“《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已经让人读得心绪混乱,泪水涟连。也读了一些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等等。从此对故乡的桂花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特别到了中秋时节,总觉得还是故乡的桂花更香更艳更有人情味。
是啊,又是一个漫天飘香的时节。在城市蜗居多年的我,是该回故乡走走,到田园里拾得旧日印痕,看看故乡的月是否还是那么圆那么亮,故乡的桂花是否还在中秋绽放?但一到中秋,心里总觉得欠故乡一些什么。故乡的山虽然还是那山,水也是那水,小桥也还是那小桥,甚至牛群、草垛也依然如旧,但故友星散,亲朋戚友或者长逝或者老去,后一辈的人已不相识,已失去了往日的人情味,即便回到故乡,只怕也难圆少年梦了。何必在中秋偶然回到故乡而受跋涉之苦呢?
故乡的声音渐渐远去,凉凉的、圆圆的月已升在城市的上空了。窗外,秋蝉在树上轻吟,南归的雁声脆脆地融入远天而去,仿佛逝去的岁月已无踪迹了。其实,故乡的中秋和中秋那令人陶醉的桂花香味早已融入我生命的血脉之中,正如二十年前。
-全文完-
▷ 进入寒亭暖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