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水乡古镇
周庄,苏州的一个乡镇。现在被称着中国第一水乡。
据苏州人说,他们祖辈引以自豪的两个水乡古镇中,根本没有周庄。那么,周庄是否是苏州大地的一个古镇呢?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呢?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从我们游览之所见可以佐证,周庄是一个古镇。但是,其规模并不大。一条六七米宽的小河从古镇穿过。河的两岸,各有一条宽四米左右的街道。临河,除了横跨两岸的石拱桥外,各有一排青瓦木楼。大多是一色的紫红梁柱、板壁、方格窗。据说,元末明初沈万山的老宅就在于此。不管是真是假,其房屋确实比其他的要稍高一点。并且,梁柱雕刻精细而考究。进屋设有照壁。房室布置也显得典雅有致。不过,整个建筑没看不出沈万山作为江南第一首富的不同凡响的气概。也许,在历史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是苏州的一个贫困乡镇。
据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次领导班子调整时,县上调另外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镇长到那儿任书记。并明确其任期经济社会建设任务和责任。组织上说调任那儿的他可以提提条件。于是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去就得去一个“班子”,由他提名;二是市县党政领导要支持他,让他按照他的思路干!如果他一个人去,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去一个“班子”才能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才能为这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这个镇经济基础薄弱,心须得到上级在政策上的和经济基础上的支持。他提出的条件得到慎重承诺后,就将条件进一步具体化。要原所在乡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去任镇长;原所在乡镇经济协调办的主任改任新乡镇招商办主任;原办公室主任跟他去任同样的职。他自己坐的车的“普桑”,却给镇招商办主任配上一辆百万元的豪华轿车。并拨80万元由招商办主任自主支配。条件是一年内至少引进外资1200万元。理由是不能让外商看到作为招商引资者的政府寒酸!结果几年之内,该镇招商引资取得瞩目的成效。经济建设成果也很显著。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该镇利用各种媒体,极尽强势宣传之道!最终让曾经名震于史的两个水乡古镇为之逊色。从而成就了中国第一水乡古镇的美名。当然,这样一来,慕名而往都千千万万。不论是投资者,或是旅游者,带来的都是周庄的希望。
我们刚踏进周庄时,宽广的停车场,高大的楼房,园林似的绿化,整洁的街道,都让我们感到一种不同凡响的气息。一个镇级的城镇规划,与我们云贵川县级市镇相比,不论从街道的宽阔度、长度,或是从两旁建筑的规划来看,都有胜之而不及之处。街市一色的条石拼成。房屋多为仿古建筑楼群。要不是那明显的混凝土痕迹,我们还以为真正地进入了一个千年古镇。
要进入真正的古镇,还有很长的路切走。七这八拐,穿街、走巷、过桥。街巷的人们,有坐铺商贩,有清洁工,的修路工,专为饭店招客的男女。长长的桥上,两旁设为青瓦木房似的人行通道。从桥上走过,可见湖中养鱼网箱一圈又一圈。湖面上,绿油油的混浊里,荡漾着沉重的叹息。阳光在懒洋洋的波浪中,有气无力地晃动着。几只水鸟在湖面上疲惫地盘旋着,仿佛被什么东西困着似地哀鸣声声。过完桥的街头两旁,辣红的万山蹄飘出暧昧的诱惑。
进入周庄石街大门,眼前便呈现十字分明的宽阔街道与仿古建筑。有人以为真的进入了周庄古镇。有人发出被骗的叹息。然而,从导游的介绍得知,我们还没有进入真的古镇。
进入古镇后,我留意窄窄的街道,那被无数的岁月品读过的大小不一而光滑不已的石块。那巴掌宽的竖铺成街的黑砖头。石桥飞架,绿柳静垂。鸟鸣柳阴。木船轻摇,船娘悠唱。巴茅草的斗笠下,衣着朴实的船娘,双手摇橹,吴侬软语,像河中逐浪的小鱼一样,弹着浪花,跳着梦想,舒展着淡淡的忧愁。。明清遗存的古建筑,在河的两岸,整齐有致地摆开。街道的砖石,散发着数百年的沧桑之美。。河道的水虽然有些浑浊,但河岸上却纤尘未染。家家户户,临街而商。游人如织的来来往往中,买卖自然热闹。但店主们总是和和气气,笑脸相迎。讨价还价之中,让人感到一种朴实的诱惑。自产自销手工作坊铺前、手工艺店前的招揽之声如歌如吟。往来客人,能体会到商家有如亲人一样的话语。让你不买点什么,就会有一种过意不去的感觉。
在周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你所见到的,没有一个乞丐!穿得旧一点、年纪大一点的老头、老太太,在街头都是四处搜捡矿泉水瓶。其他的垃圾他们还不去搜捡。保洁员见到地上一点纸屑,都要弯腰捡拾。
据说,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这里的政府实行高额补偿的同时,完善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的落实,彻底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所以,再穷的农民,也没有沦为乞丐的。相反,失去土地的他们,在自己这片家园上,不论在什么岗位,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报酬。每一个人都会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责。活得开心,过得踏实。
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日子,应该是“共产主义”。但是,这里的当家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在思考着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在谋划着人与自然的明天…….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