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太湖的旅游资源,苏州与无锡两个地级市之间,明争暗斗。无锡说,太湖水域“最”精华的地方在无锡的鼋头渚。苏州人说,整个太湖水域75%左右在苏州,15%左右在浙江,只有10%左右在无锡。而且无锡那边的太湖是死角,去年中央电视台报道的蓝藻事件就发生在无锡的太湖!蓝藻事件时,无锡的矿泉水每瓶卖到十元过。导游说,现在他带团到太湖边无锡境内的鼋头渚,那股臭味依然。
听到这些对无锡的言论后,我更想去看看。因为我想,蓝藻事件后,无锡市政府定会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的。如今无锡的太湖水域,应该大有改善。
从苏州乘车出发,一个小时就到达无锡。遥望之中,那自湖畔东北方向绵延西南的山脉,不但有着气贯长虹之势,而且整个山脉郁郁葱葱,仿制一条绿色的巨龙。太湖呢,一看便让人油然而生烟波浩渺之感。四周围丘陵,绿树浓阴中,楼台亭阁,庙宇厅堂,景致各具特色。然而走近湖边,芦苇从中,环湖垂柳下,那湖水,似绿色染料,散发出一种腐烂浮萍的气味。我想,要是有人不慎跌落其中,再从中出来,或被捞上来,肯定会面目全非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水将会毫无疑问地把它自上而下地染成一个浓绿色的怪物。
据说,蓝藻这东西,夏天太阳光强,就会把它晒死。死了的蓝藻在水中就会迅速地腐烂,从而造成污染。去年蓝藻事件后,无锡市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也就是生物治理法和人工打捞法。生物治理法就是每年由政府出钱购买大量的鲢鱼投放湖中。因为每条鲢鱼长到一斤重,可食蓝藻40公斤。人工打捞法就是把死了而漂浮的蓝藻打捞出来。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治理的根本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切断污染源-----下决心把沿湖所有肯有污染的工业全部关停!可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江苏的决策者总是下不了这样的决心。更何况,他们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很多都被塑造成了全国学习的榜样!作为最发达的工业省市之一,他们还得苦苦地撑着。所以,无锡人说他们正在研究对太湖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案。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决策者的苦衷!他们只能在保持沉默中等待。可是,我觉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沉默已经不是金了!
我们看到,湖边设有大圈、大圈的水上“围栏”。将浓浓的蓝藻控制在边上,湖中稍微呈现些许浑浊但气势磅礴的波光浮影,多少能让游客领略一些不能细品的山光水色的意境。好在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气势上的恢弘。因而还是觉得不枉此行的。
乘船游湖的我们,站在高高的船顶,看到那船后浑浊无光的涌浪,心里还是禁不住涌起丝丝叹息。但是,我们也看到,船行之中,不知何时,船后竟跟着一群鸽子大小的瘦鸟。颈上有一圈白羽毛,宛若少女的白围巾。腹部雪一样的白。两只翅膀呈瓦灰色。嘴如铁钉似的尖锐。它们在船后不离不弃地、高高低低地追逐于船尾。每一只鸟,双眼紧盯着浪涌波翻的船尾。时而迅猛地俯冲,时而争着跃起。可怜那看不清大小的鱼儿,为了多呼吸一点氧,更好地生存,却被同样为了生存而苦苦追逐的水鸟“抢抓机遇”,争食这深受污染之害的鱼。这些鸟不知道,它们为了生存而争食的同时,却也在加速自己走向死亡的命运!
船将靠岸时,数百只追逐的水鸟,悠然散去。那些一路追赶,还没有争抢到机会的,意犹未尽地在湖上寻觅着新的机会。我忽然觉得,在现实社会里,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景致。
是呀,无锡人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还将太湖水抽到一身青翠的山上,形成高山流水之景。山涯处,佛像处处。可惜这些神像,终年无声的叹息,无人知晓。站在鼋头渚,导游说“看到乌gu*头,万事不用愁!”我看了看,笑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鼋头渚,其实就是像个负重引渡众生的乌龟。船若到此,游寄生虫上岸,就可以进入绿树成阴的美景,让一进入便想逃离的游客,忽然之间,便可远离绿如染色而气味异常的湖水,厌恶的愁绪一下子消失殆尽。
沿着整洁的石路,人为的岩石山道,我们一行直奔山上的道观。一路上,那从天而降似的山瀑水荡,确实有其美之所在。山上的小贩,吆喝得也很文明。不论有无生意,脸上都带着微笑。下山的路上,我忽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要是每个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能“关闭”呼吸功能,将那湖边绿得让人愁眉苦脸的蓝藻气味,关在良好体验之外,那该多好!然而,我又清楚地知道,对于这种臭美,这完全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
是的,从贵州山区来的我们,不知多少人羡慕东部沿海省市发达的经济,却不知道他们付出的代价。没看到我们拥有的山清水秀的优势。不觉得我们经常享有蓝天白云气候的可贵。有人说,要是没有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没有突飞猛进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也许就不会有无锡太湖的千古之叹!
发展是世界的潮流。山清水秀的人类对环境的追求。难道说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