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学生语言贫乏的原因西山板栗

发表于-2008年09月06日 上午11:31评论-1条

在语文教学中,我和许多同道们都感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方面语言干瘪乏味,语句松散拖沓,一点意思,东拉西扯缠夹不清。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语文已经有十余年了,接触的词汇应当足够用的了,可实际运用中与我们的渴望大相径庭,为什么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文字包含音、形、义三个方面,高中学生“音”“ 形”部分大多能较好地掌握,而在“义”上许多学生理解得不够到位。许多字分析起来一知半解,雾里看花;而“义”恰恰是思维活动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与教学中音形可通过读写容易考查,学生可机械地记忆有很大关系。在教授字 “义”方面,好多教师喜欢把字词的意思抄给学生,或者要学生翻阅工具书,这是一种机械性特浓的学习。缺乏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机械的认识,正是思维的大敌,导致了学生不能精当地运用那些会读会写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实几乎每个汉字的产生,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因缘,考察一个汉字源渊沿革是很有情味的事情。说汉字是神奇的,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正是本着汉字的直观形象、趣味横逸、生命力顽强而言。从小学至高中,教师对这部分教学缺乏研究,太淡化了,甚至连教师自身都不能饱满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基于对汉字字义仅是大概模糊的了解,不能明确把握汉字语言的内涵和感情色彩,学生说话时不能真切表达自己,支支吾吾,满足于八九不离十;作文时口咬着笔杆,经受那种搜肠刮肚的折磨。一上作文课就愁啊,怕同学欣赏,怕老师点评,写的是些什么作文啊,自己都觉得不成个货色,烦死了!烦死了!可实际上,你越不写,就越不会写。没有运用文字的练习,是不可能掌握语言的。仅是见过自行车,能上来就会骑吗?

三、作文评改,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自己修改的次数太少,不能对自己的词汇进一步地推敲和生发。如果学生能把自己的文章再仔细地多读几遍,再用心地斟酌斟酌思想感情,再尽心地重写一篇,效果肯定会高出一筹。教师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口诵心惟,潜心逼真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时,有误区。好多学生积累本也不少了,可并没有感受到积累的好处,只是把妙词佳句硬往作文里用,其实,老太太穿高跟鞋是要惊动人的。真正被书迷住了的人,是因为被书中流淌的智慧情感打动了。积累词汇,实质是在积累思想感情,是在丰富充实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为积累词汇而积累词汇,正如为吃饭而吃饭一样,有什么意思啊。

五、教师的语言素养有待提高。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锤炼语言,口头语过多,囫囵含混,条理不清,缺少思想和激情,使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作文课上,教师只是做指挥官,让学生操练起来,自己不下水,在岸边昂首抱臂徘徊复徘徊。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跟这样的教师一样了。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就不能精读文章,就不能积累和运用语言。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不高明,书写也潦草,根源就在于文字功底太浅了。学生语言贫乏,是语文教学失败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提倡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积累丰富语言,让语言担负起其应有的使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山板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生命之花点评:

很好的教学实践的感受。语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课堂教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个大问题。

文章评论共[1]个
诗情划意-评论

问好朋友!at:2008年10月17日 中午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