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没齿难忘启蒙师不惊斋主人

发表于-2008年09月06日 上午10:20评论-0条

没齿难忘启蒙师

------教师节纪念一位乡土知识人

大学的老师是什么样儿,因为无缘进去读书,就无从知晓;中学的老师,因为我老将至矣,记忆的贮存中已无法搜索到全面的图形,勉强得到的也是其斑斑点点,显得模糊不清,成了无涯过客,加之读中学时家庭贫困,穿着蓝缕,用度几近乞丐,做派委琐不堪,他们见了是躲着走掉的,惟恐沾染了他们的清高富贵的光彩,所以难以很清晰地再现夫子们的光辉,岂不痛哉!

反而,小学其实也就是村学的唯一一位老师的影子,在我越来越老的时候却越来越离得近了。老师姓朱,男性,名殿云,字纸鸢,是我的同村,因其排行第五,村子里的人也常喊他老五。一个村里的人,异姓之间也有辈分的,他和我的父辈同辈,按要求我就叫他“朱家爸”了。1972年春天,国家有普及教育的精神,号召大办村学,让贫下中农的子女都能够上学读书识字,我的村子里在戏台上办起了学校,纸鸢先生便当起了唯一的老师来。我和五个同年因为之前在在外村读过一年书,就直接在二年级读书,加上20几个一年级的同学,坐了满满的一戏台,戏台修在生产队的大场里,场里有干活的大人,我们在上边朗朗读书,他们在下面欣赏,跟看戏十分相象,我们孩子就觉得十分的好玩,无意间走神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纸鸢先生发觉后,轻则呵斥,重则要教鞭加身了,那滋味可不是闹着玩的,加之台下有乡亲父老的关注,觉得很失面子的。

纸鸢老师是50年代的初中毕业学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跃出农门干国家的事去,到给我们教书已经有好三十来岁了。但他的学识不管是当时还是在现在我觉得是十分了得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而且对民请老师的作用发挥得很到位,挖空心思想着怎样把学生教好,把学校办好,私心好象在他身上一点也不存在似的。村学办起来了,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首先是没有批改作业的红墨水,这可使老师作了大难了。他就在一家人的园子里挖回来叫做“黄鹞子”的植物根茎,很黄的颜色,切碎泡在玻璃瓶里,蘸在水笔上就能写出黄里透红的字迹了。我的作业本上就有了红颜色的批语和记号了,那种颜色在记忆中永远是鲜艳的,可惜那时的作业本没有留存下来,咎莫大焉!

可以看出,办学开始时物质是多么的匮乏。没有钟表掌握时间,先生就看太阳的影子上学、放学,至于上下课,完全由他自己计算了。一年之后,才有了闹钟,添置了铁环和跳绳等体育用品,我们可以上“军体”课了,开心的样子,至今回忆起来,比看奥运还高兴呢。课桌先是泥台子,后来生产队伐了几棵白杨树,村里的木匠做成桌子,我们做上了新桌凳,虽然没有油漆是本色的,但木头的清香味道,我觉得远比现在的油漆味儿好百倍的。

纸鸢老师教书极其卖力,他由一、二两个年级教到一、二、三、四四个年级,五十多个学生,这些学生分坐在两个教室里,语文算术都得由他教,作业都要他批改,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但先生没有因为辛苦就支差应付,而是点滴不露,严格得可怕。我四年级时写的大楷,把“展”字多写了一撇,他便在我的大楷空页写下满满一篇批语,大意是:我们的国家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要在白纸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要你们年轻一代去努力去奋斗,如果不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你用什么去建设祖国呢?列宁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那时我已经不太懵懂,知道挨批评不是件光彩的事了,看到批语,羞得我几天不敢看他。

上世纪70年代,文化读物特别贫乏,但有好多的连环画,纸鸢老师就买回来让我们读,我记得有《三棵枣树》、《海霞》、《闪闪的红星》、《金光大道》等,我们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三年级时,我的阅读兴趣已经广泛起来,课文之外总是谋求着看一些其他书。家里有一套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我拿到学校里去,纸鸢老师发现后问我是不是能够读得懂、里面的字认不认识,我就说大多数的还是认识的,他就显得很开心,摸了摸我的头说,那就好好读吧。我读到《反对自由主义》的注释时,有一条说李自成是流寇主义,那个“寇”字我不认识,就认做“冠”字,我去问先生说,“流冠”是什么意思,他说,是流寇,是土匪作风的意思,指李自成不注意根据地建设。当时还是一知半解,但总是把寇和冠这两个字给记牢了。

虽然是村学,也只有他一位老师,但我们的课程也很全面的,和正规的学校丝毫没有两样,除文化课之外,军体、图画、唱歌都开,教的就是他一个人。军体学广播体操、打篮球,走正步等,很热闹,同学们都爱上,可惜是一个星期才两节,多数时间同学们都不得尽兴。图画课更有意思,先生的工笔画很好,他画的牡丹、花鸟栩栩如生,教我们先用铅笔打好草稿,然后指导用水彩颜料描抹,竟然我们这些懵懂的孩童也能做出象模象样的图画来,现在回忆起来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答案已经十分清楚,那就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奉献给社会美丽吧!因为先生的画好,村里的小媳妇做花也常常向先生讨花样,绘蓝图。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教唱歌,更是一绝。那时歌曲很少,也没有所谓的流行,公众歌唱的元素很是奇缺。先生教我们的第一首歌,旋律特别优美,有一种催人向上的感觉,歌词是:红领巾, 胸前飘,少先队员志气高,只看准备着,为国立功劳!你看,当你是那时候的小学生的时候,你难道不为之自豪和激越吗?第二首歌是关于 和平时期一个解放军战士怀念战友的题材,其词曰:战士背着枪,骑在红马上,马蹄哒哒响,路过高山旁,在这高山旁,叫人不能忘,烈士的坟墓旁,鲜花已开放……,调子极其深沉婉约,凄怆悲凉。至今想来,一种生者对逝者的纪念与怀念之情,是何等的浓烈。并且那歌的拍子是四分之四的特慢,当时先生教唱我们只是觉得高兴与好玩,现在想起来,是何等的凄凉与悲壮。先生也多艺。秦腔戏剧中,生丑净末旦都能扮演。特别是传统戏剧解禁后,他扮演的小生、花脸很好看,武生的做打功夫也很不错。

不要看我们是村学,也有学农基地的。生产队划给学小一块地,有个二亩多,老师领我们也种谷子,也种糜子,收获的粮食卖了,添置教学设备,买回煤炭冬天烤火取暖,学校的日子可就好过了。而先生总是一套青色的夹袄裤,黑条绒鞋,忙碌的身影总是在那简陋、欢乐的校园里奔波。我在纸鸢先生门下受业三年,从1972年春天到1974年冬天,读五年级时不得不离开先生去高小读书,我和他的直接师弟关系也就结束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好人没有好报。我一直对其说法耿耿于怀,就是不信你把好事做了难道没有人记得你?这种想法早我脑海里根深蒂固,觉得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摧毁这种信念。但是,世界上的事,人生的际遇真是无奇不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时使你不得不服那千古流传的说法。老先生因为政治运动,上面也不要他继续教书了,至于是什么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说法。1979年代,政策稍微松动,是、先生竟然做起我们村子里的队长来,几百好男女老少,齐聚在他的麾下,为了温饱和生存而劳苦着!

又后来,先生不当队长了,身体又硬朗,做些小生意以维持自己!

先生生有二女,不幸中年丧妻,大女出嫁,几经磨难,到头来也没有好结局。二女招赘,生二男,长男替先生立门户,先生过于溺爱,视若明珠,爷俩在看庙会途中惨遭车祸,其孙身亡,致使先生无后矣。先生亦于2003年夏因脑溢血去世,享尽天年,与夫人葬于西山茔地!

纸鸢老师仙逝三周,我欲去焚香鼐酒以祭奠魂灵,但因凡务不得脱身,又欲给其婿书字已托哀思,竟因许多原因而不得实现者,实孔门之不幸,先生枉教一生也!

教师节来临,我以此文纪念我的启蒙老师,感谢我的村庄,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我,毕竟诗意地着栖居,享受着人间的繁华。纸鸢老师,你给了我很多知识,很多勇气,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谢你了!我没有很多能耐给老师有物质的回馈,但在狭小的个人精神家园里,纸鸢先生始终占据了大部分的底盘。

纸鸢老师,学生不会忘记你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不惊斋主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释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