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罗兰有句名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是对爱的最好解释了!
爱是什么?它是感情的波澜,至始至终汹涌在每一个人心间!爱是一种发乎人内心的情感,在中文里有着很多解释,其可以用来形容爱慕的强烈情感、情绪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通常指人际间的爱。可能因为其为情感之首位,所以爱是美术里最普遍的主题。
爱最佳的定义可能是主动行动,以真心对待某个体(可以是人或动物等),使整体得到快乐。简而言之,爱即主动使整体得到快乐。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可以认为是人性的特质,换言之,爱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本质之一。虽然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一个普遍的爱的定义难以道明,但并非不可能成立。爱可以包括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法律与组织的爱、对自己的爱、对食物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对别人的爱,数之不尽。不同人对其所接受的爱有着不同的重视程度。爱本质上为抽象慨念,可以体验但难以言语。
哲学家说,爱是一种特料制成的媒介物,它使人容颜焕发,青春常在;文学家说,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让人心潮涌动,热情澎湃;医学家说,爱是一剂千古难觅的心理良药,令人经络疏通,忧愁不在;教育家说,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使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教育缺乏爱,它将成为一片荒漠,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爱,它将化作一段朽木,是没有生机的枯枝腐叶;教育缺乏爱,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是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假如每一位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爱事业,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
在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人们所赞扬的,爱情可以说是最美丽的爱了!有许多爱情故事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爱情的悲剧是令人悲伤的,从中国人所熟悉的《梁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文学界的爱情悲剧!但是爱情依然是和正义一样是人类世界不变的主旋律!
莎士比亚说得好:“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所以说,真挚的情感,纯真的爱情,是一种无与伦比、至高无上的爱!
真挚的情感,纯真的爱情,首先需要有感情做基础。古往今来,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和幸福可言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向我们诠释了这个真理。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梁祝化蝶这感人的故事吧:东晋永和年间,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梁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龄已到婚嫁,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岂料英台已许配给马氏,山伯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埋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大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只见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二人之精灵所化,他们情意绵绵,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故事感人至深,使我们很难忘怀。按现在有些人的思维方式,一定会说梁山伯是个傻帽,祝英台是个憨子。可我们理智的分析一下,就会明白梁山伯和祝英台那种至高无上的爱了。马家虽然是个富足人家,可祝英台不爱马文才呀,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共同追求,假如祝英台就是嫁给了马文才,也会伤心忧郁而死了,与其是死,那倒不如和心爱之人——梁山伯共同化蝶,双宿双飞,共同生活在一起快乐了!
同样,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真爱,为了自由,去追寻理想中的人生伴侣,才是至高无上的爱!陆小曼原先的丈夫叫王庚,王庚当时地位高贵,红极一时,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可他和陆小曼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最终陆小曼和王庚离婚,与诗人徐志摩结婚。陆小曼为什么舍弃王庚,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而选择当时贫民生活的诗人徐志摩呢?原因所在是:她爱徐志摩,徐志摩也爱她,两心相印,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而且她为了徐志摩,把王庚的亲骨肉——孩子流掉,这难道不是至高无上的爱吗?!
西施的故事,也为我们诠释了爱情,乃至爱国的力量。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吴王夫差爱西施爱到什么程度呢,有史为证,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西施当时贵为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想是何等的荣华富贵了,还和吴王夫差生了孩子,吴王夫差对她又是那么的疼爱,为什么她的心不向着吴王夫差呢?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西施不爱吴王夫差!他们没有真正的感情!他们没有真挚的爱情!因为,爱是纯洁的;爱的高尚的;爱是奉献的,而爱又是自私的!
朋友,用你的真情去爱你所爱的人吧!在感情的世界里,容不得有半点瑕纹,你不要因为金钱去爱一个人;你不要因为地位去爱一个人;你不要因为权势去爱一个人;你不要因为容貌去爱一个人,因为那样你不会得到真正幸福的。感情这个东西,是用金钱难买的,金钱固然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你给我买个感情看看,任何人都是难以买到的!你要用你真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情去爱一个人,那样至死我们都不会后悔的!正如汪国真的诗作《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全文完-
▷ 进入仲伟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