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柔克刚的道理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叫《明日再来》。内容是说古人赵豫在明朝任松江知府时的故事。文中言道赵豫特别,每逢有人来告状,他都嘱人家明日再来。每当人家来到知府衙前击鼓,要求打官司,他都平心静气地告诉人家:请你们消了怨气,明日再来吧。开始老百姓不理解,在背地里给他取名叫“明日再来”。有人为此专门撰了顺口溜叫做“松江知府明日来”。消息很快就传到赵夫人的耳朵里,赵夫人埋怨他说:“你是知府,该接案就接案,为什么给人家留这样一种不好的印象呢?”赵豫没有责怪家人的不理解,解释说:“有很多人刚到官府这里来打官司,是抱的气岔不平得感觉,这时候的人都丧失心智,听不清劝告,我若现在处理肯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回去是给他们时间,能够冷静下来细想问题,如果思考了一天或是别人劝阻了一天,气能够消了,自不用打官司了。如果不经过思考,就直接开始审理,只怕会让矛盾越积越深,双方更不能很好地共识。所以我才让人家明日再来,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开始思考,这就是明日再来的好处。”
读完此文我感叹赵豫的远见。国家有此人才,真是大幸,连他的家人也是如此地通达明理。试想,如是一名不文的人,会因为听到区区一则儿歌,就想到多嘴关心家庭的顶梁柱在事业上的公务么?在古时候,向一家之主进言此类事情属于逾矩。我不禁想到另外一则故事,也貌似女人多嘴。
文章名字叫做《谦虚做人》,是说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家的车夫,自认为给宰相驾车是份很光荣的工作。因此总是人前失态,时常流露出高傲狂妄之情。一日,他的内人对他指点说:“晏子贵为宰相,总是那么谦虚端庄地坐在你的后面,而你呢,一个驾车的马车夫,却趾高气扬。你这样子和晏子的形象太不相称了,不但被市井百姓看了瞧不起,连我都觉得耻辱。”车夫听了很惭愧,内人又告诉他:“做人不应该不要修养,你既然有幸在晏子身边,要多向他学习啊。”内人的话让车夫很受启发,他说:“今后我定要谦虚做人,加强修养,你就看我的行动吧。”
真是明理的妻子啊。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的封建礼仪,是不容许女人管丈夫,在古时逾矩的女人肯定被休,上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善听内人所言,真是两位不失开明的夫君。于是就有了我以柔克刚的文章主题。想起一副常用对联,是如今司法机关用联。上联是: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下联是: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这幅对联正应了前面赵豫的思想,宁可叫人家明日再来,也不可在当事人盛气之下判案。
所谓明日再来就是以柔克刚,要把事主的怨气降到低点。而晏子车夫的狂妄弊病,也是被以柔克刚的方式纠正,其内人讲述不但是市井百姓瞧不起,连我都觉得耻辱。既然有幸在晏子的身边,为什么不多向人家学习呢?这样以柔克刚的故事由来颇多,《春秋左氏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最好的例子。烛之武先以第三者身份向秦穆公分析当前时局,以秦晋合力,郑焉有不破之理,但是郑灭后晋也更强,于秦有何好处?如秦放过郑,两国继续交好,秦就是双赢。秦穆公权衡之下觉得烛之武话对就退兵了。而有秦晋之好的另一方晋文公,也是一个头脑迅速冷静的人,他见秦国背信退兵,没有接纳某人的建议改为攻秦,而是审时度世,权衡利弊后,以秦改主意为借口也顺势撤军。晋文公理由是:没有秦的帮助就去攻打秦是不对。失去秦的帮助还去攻打郑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我们都是远来之师,已经有一方变心再去攻打完整的郑不可取。于是,秦军撤退后,晋军也撤退了。烛之武用的外交手段就是一流的以柔克刚。
另有一则感动我的有名故事《泥中莲花》出自佛家,是说日本幕府末期的禅林怪杰无三和尚,出身萨摩藩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民。当他不顾老迈之躯游遍全国各地,五十三岁开始潜心向佛,师从宝香寺的洞泉和尚,最后感动和尚将正法传与他。得尝正果的无三受萨摩藩藩王邀请去出任鹿儿岛的福昌寺主持,仪式上因为无三不肯守常规,而令局势骤紧。萨摩藩有一条明规,就是以贫贱的百姓身份不能出任佛寺主持,必须改以高贵的官姓,无三拒不改姓。时正有嫉妒无三的小人主持向藩王进谗,藩王大怒。面对紧张的场面,无三面不改色,声如洪钟,巧妙地用到以柔克刚的大气之方式,就是危险面前但无慌乱,稳如磐石。他只说了一句话,就震慑在座:“我是泥中莲花。”从此以后,无三的名就植入藩王和世人心中。他的应急之策也就是无形中的以柔克刚。
历史上还有诸葛亮对付司马昭的空城计,春秋时期,师旷用“石曲”和“石言”巧进良言,令晋平王不再增加百姓的负担。诸如以柔克刚的故事太多了,不能一一枚数,而生活尚在日日进行,希望普天下的朋友们能自己在书中去寻找道理,在生活中去运用以柔克刚的技巧,各所用,各显其长!
-全文完-
▷ 进入梦飞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