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踏入城镇,倍感亲切,回家啦!眼前的一切不再是我所熟悉的,宽阔的广场,能容纳万人,成为彝家人的乐园,一年一度的万人烟盒舞引来众多游客,同乐、同欢,小镇再沸腾。四周的清山绿树,围绕着小镇,在国线213道路的两旁延伸,引领小镇人民走向富裕。唯有不变的是老街两旁的房屋,也许是老祖宗留予小镇的一道古老而深远的“历史文物”景观。
现在的扬武镇,已是没有城墙围着的“古镇”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沥青路、水泥路,那些色彩鲜明的高楼,一些新建的住宅和民房次分明地排列着,当夜幕降临后,路旁一排排整齐的桔黄色路灯与商店,娱乐场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丰茂的行道树和生态型文化广场上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情侣相依,有祖孙牵手共享天伦;有舞步翩翩、歌声阵阵……踏着朦胧的夜色把欢乐尽情挥洒,给这座美丽的古镇增添了几分热闹、洁净和清新。中间矗立着200平方米的大型艺术浮雕,浮雕局部雕着一轮金色的太阳,这就是象征扬武振兴的城标——“扬武之光”。看扬武之光浮雕画面的风姿,似乎还能听到它在发出喜悦的欢乐之声,叙说着扬武的过去和未来,来到这块大型艺术浮雕面前,你会对这座彝山古镇的过去产生一丝淡淡的回忆。
曾记否,1948年11月13日,我党领导的云南人民自卫军曾攻占扬武镇,迫使陈琼章(扬武镇镇长)开门投降,自卫军在扬武镇召开地方开明人士座谈会,广泛动员学生、青年参军,燃起了扬武革命斗争的烈火。
国民党政府为了控制交通要道,对扬武人民实行残酷镇压。敌26军93师278团知道扬武镇压被攻破后,配合陈琼书的地霸武装分两路包抄扬武镇,自卫军向鲁奎山安全转移。敌人攻陷扬武镇后,残杀当地开明人士胡秉钧等12人,将首级悬于扬武城头,后又送县城邀功请赏。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1950年5月30日,在征粮中出现了丁佑君式的英雄方明华。过去的历史是现实的写照。列宁曾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漫步大道,微风过处送来淡淡清香,两旁的楼房替代了曾经拥有的大沟和杂菜地。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大道,左顾右盼,选购和欣赏路边小店,穿着彝家服饰的妇女背着各自的产品,沿街摆放着,脸上露出笑容,赶集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是一种荣耀,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365天,唯有赶集之时方能出山放松情怀,匆匆来慢慢归,采集家需用品。东路有红绿相间带有酸味的红犁、银黄色的柿子、青紫绿的李子等,经济以甘蔗、粮食为主,还有矿产资源,年平均收入上千元。而西路一带经济皆以烤烟、甘蔗、畜牧业为主,年平均收入不及东路人民富有。两路都以彝族聚居服饰各异。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成睡”已久的彝家和谐烟盒舞在挖掘历史文物中悄然欣起,万人同跳烟盒舞在本镇复兴。与神奇的古洲园林男人狂欢节一起唱响彝家人的历史潮流,奔放、优美。自古扬武镇素有彝族烟盒舞之乡美誉,在云南省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专家学者认为是烟盒舞的发源地,对云南,尤其是滇中南烟盒舞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的扬武镇,村村有舞队,寨寨都会跳。烟盒舞过去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形式,现在随着不断推陈出新,已经被改编为烟盒舞韵律操,在扬武的中小学校推广,演变成了一种时尚而极富民族特色的健身舞。
看,夜幕下,彝家人身着五颜六色服饰手拿烟盒在广场五六成群的翩翩起舞,男人弹响三弦、四弦和牛角二胡,脚步随着音调的节奏一弓一踏,一弹一踢一跳,女人随着男人的弹奏放下美丽飘逸的衣裳尾摆,挥动手腕里的烟盒踩着节拍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摆动着,嘴里唱着“哟瑟、哟瑟、哟哟瑟”,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和诣乐曲深沉旋转律动,烟盒声嗒嗒,银饰声嗦嗦,人们沉浸在山回岭旋的舞韵里。彝家烟盒舞随着花腰傣的旋律品牌的引领走向世界各地。
记得小时,年青的少男少女都躲着大人在月光明朗的山坡上相约不同村的一起挥动烟盒跳舞。有的就在弹跳间相识相恋,有的成为好朋友,有的结成同盟,继续在农闲时节男人弹响三弦、四弦和牛角二胡,女人挥舞烟盒“潇洒走一回”,而如今,和谐彝家烟盒舞搬动到了历史舞台,有了自已的一片天空,不管男女老少在明朗的天空下同欢、同乐。给小小城镇增添无限风采。
纵观小镇错落有致,一排排高楼平地起,曾经的一切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在改朝换代,小镇各村民委员会也在改革中旧貌换新颜。霓虹灯交相辉映下的小镇景色更显辉煌灿烂。 不知何时一首“再回首”随风飘送,十年再回首,带给予人奇迹。
-全文完-
▷ 进入叶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