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听吴宇森说《赤壁》流水叮咚

发表于-2008年08月30日 上午11:00评论-1条

说书从宋朝就开始了。苏轼《东坡志林》有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里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说书人巧舌如簧,能使人悲喜交加;二、三国故事至少从宋朝开始已经成为重要的说书内容了,且受民间高度欢迎。据说从好莱坞来的吴宇森导演也很会说书,说的还是三国故事中的重头戏“赤壁大战”,从小就喜欢三国的我不由得大为惊喜,也学着“涂巷中小儿”的模样,搬着马扎去听吴导说书。

“话说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天下大乱……”吴导的书刚开始就这么说的,这就是说书的“开场白”,拳法上叫“起手式”。说书嘛,总得有个“帽子”,就像作工笔画,先勾画出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再做细部渲染。接着是曹操专权、新野大战和赵子龙单骑救主。人物的服装精致,战斗场面宏大,真是先声夺人。说到这里,这“书”说得还算可以,渲染、铺陈都很到位,气势出来了,一些主要的人物该登场的也登场了。除了一心寻死的孔融和满脑子“民本主义”的刘备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外,金城武版的诸葛亮、胡军版的赵云,以及关、张两位也没有什么可供指摘的。不过插一句,赵云勇武,尚欠英俊;关羽略显单薄;张飞貌似李逵,一身江湖气。接下来,该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了——不是我期待它一定要演这一段,是影片本身就按照这个线索来开展的。看来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吴导并没有为我们设置什么“心惊肉跳”的悬念,因为他再会说书,也不能不顾基本的历史史实,整出一段“关公战秦琼”来。

说书人有个毛病,说到某个重要人物出场时总是故作玄虚,吴导也不例外。《赤壁》这部“书”中最主要的人物——梁朝伟版的周瑜终于在开篇三十多分钟后隆重出场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周瑜对我们以后观看三国或者类三国的故事具有颠覆性。他太深沉了,不管看谁的眼光——男人或者女人,都充满脉脉的深情,有一种欲言又止的含蓄与哀婉;他太有才气了,不管是笛子还是古筝,对音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与痴迷;他有情有义,对孙权忠诚,对每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仗义;他带军有方,把“这队兵,难带啊”(鲁肃语)的一队兵,带得服服帖帖,上演了一曲将军与士兵之间的鱼水深情;他坚毅果断,潇洒而有气度,彻底消解了《三国演义》中的高傲、偏狭与狂躁形象。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先天的或者后天的缺陷,他简直……太简直了。在他的光环下,金城武、张震、胡军等群星黯然失色。这个周瑜,在三国影视史上,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最初的说书人,说书的内容泾渭分明,公案就是公案,武侠就是武侠,情色(那时候叫烟粉)就是情色,井水不犯河水。不过随着大众欣赏趣味的不断进步,在有限的故事情节里多加点内容,于说书人来说,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于听书人来说,“花一样的钱补五样”岂不更加实惠?所以,后来就有了“侠义(男人)+脂粉(女人)”的故事模式,再后来,脂粉越来越漂亮,听众听起来才大呼过瘾。于是,一部大片要想有更好的收听率,必须选一个集万千柔媚于一身的女主人公。《赤壁》也不例外。所以这时候,林志玲版的小乔出来了。

必须承认,这个小乔真漂亮,天生尤物,眼睛就像用了“闪亮”牌的滴眼液,放射出一波波震慑心魂的力量;而且还会点茶道和书法(无怪乎曹操好像对她有“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感慨了)。在这部片子里,小乔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周瑜完成一段“床戏”,把“男人+女人”的戏做完整。不过遗憾的是,梁朝伟仿佛还没有从《色|戒》的迷乱和销魂中走出来,对常规的、合法夫妻之间的爱的表达并不娴熟,所以,林志玲在这场戏中有点委屈,有“上杆子硬贴”和“霸王硬上弓”的嫌疑。不管怎么样,一段遮遮掩掩的床戏下来,周瑜有些疲惫了,我这种“青年听众”也没怎么敢惊动自己。这一段,吴导说得有些费力。

幸亏马上就到了到了围困2000曹军那一段,吴导的拿手戏终于到了。据知情人说,这一段的战争场景“偷”了很多《斯巴达300勇士》中的表现手法。不过说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如何表现这一战争场景,吴导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且听他如何说来:列位看官,那曹军呜呜呀呀压了上来,在那八卦阵中横冲直闯。只听一声锣响,联军中闪出一员大将,那大将黑长脸庞,两道剑眉,一副苦大仇深样,骑一头大黑马,还没等敌人“报上名来”,直接大战了n个回合;这边厢还没结束,只听又一声锣响,联军中又闪出一员大将,那大将……又是n个回合;只听再一声锣响,联军中再闪出一员大将……再n个回合;只听还一声锣响,联军中还闪出一员大将……还是n个回合。好嘛,原来整个一“车轮战”,从甘兴到赵云,每个人都来“秀”了一场,把战场当成了t形台,耍够了自己的pose。饶是这样,吴导还不尽兴,接着道:那周瑜也忍耐不住了,一打马冲了上来。列位看官,你道那周瑜干什么去了?原来他去挡那支射向赵云的飞箭去了。凭空里把周瑜和赵云也拉上了一腿。这一拉,拉得实在巧妙,据说就因为这一拉,两个英俊勇武的大男人到下半部非要上演一出三国版的《断背山》。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就这一段打斗,耗费了吴导大约30分钟的时间,什么暴力美学、血腥残酷、阵法演绎之类的是结束了,不知道这对讲究在有限的时间内烘托主题的电影来说,是不是一种惊人的浪费。也许吴导总觉得自己是黑泽明,拍的是日本片,可以呈复数地、一次次来回“接掐”。好歹陆战结束了,电影的节奏也稍见舒缓。庆功宴、诸葛亮和孙尚香的深情对话、“瑜是瑜,亮是亮”的伏笔,都表明“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接着,周瑜在一艘木质的战船模型上点了一把火,火焰忽地散了开来,形如二战时期轰炸东京的燃烧弹,我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好戏终于马上要登场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观众摩拳擦掌的时候,吴导拍了一声惊堂木,大喝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不禁头皮“嗡”的一声,像被惊堂木砸到脑袋上,又麻又酥。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哎,不是说的是赤壁大战吗,怎么还没开始就over了?等结尾曲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这才意识到,哦,差点忘了,人家吴铁嘴是靠说书来赚钱的呀!一场就说完了,人家找谁讨银子去?!不过也难为吴导了,把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情节、已知的各种电影艺术手法和与所饰演角色的性格、体貌毫不相干的演员们拼凑在一起,说了一场大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流水叮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1]个
紫嫣紫嫣-评论

很精彩,作者满腹的才华啊!羡慕at:2008年09月01日 晚上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