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我尝试了多种语文教学方法,但最心悦诚服的,还是古代的那些语文教学方法。现举两点说明之。
一、“小学”之学,即文字的训诂。现在语文课上对文字的解释,多要求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不注意观照意思和字面之间的关联。古代的“小学”,是从字形、字音及语境来考察字词的含义,它对字词的解释,同本字有着亲密的联系,使人觉得意趣盎然。如“青”字,与它结合的字,意义都很好。像“晴”“情”“请”“清”“靓”“静”“睛”“精”等等,不大好找出一个反例。因为“青”本来是一种生发希望的生命的色彩。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小学”这股珍珠般的清泉流得很微弱,只是偶尔述及它,这是很不够的。
二、“虚尽涵泳,切己体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要求读者通过对文章反复的朗读、玩味,在自己身上找出文章的意志情感。这种涵泳体察,能使读者与文章交融,使读者吸纳到文章中流露出的生命精神的汁液,使读者真正体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凸显,教师缺少扎实到位的指导,校园不能饱满地造就读书的氛围,又加上教材篇目的不断更新,使教师也感生疏,往往使学生读书时人文两隔,难以汲取文章中的精神底蕴,难以借助文章之气壮大自己的心胸,难以使自己精神生命的绿色蔓延。这股可能荡涤生命污浊的清泉流得不够澎湃,在日常的教学中淡化了乃至丢掉了。
现在,我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文章的趣味反而越不高,可能跟不好好地借镜这些好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关系。好传统,是真正的金子,它永恒地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决不能丢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山板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西山板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帘外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