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街二三事山村小篾匠

发表于-2008年08月29日 晚上10:30评论-2条

花花理发店

朋友知道花花理发店的老板是谁吗?

嗯,对了,花花理发店的老板就是花花。

花花是一个来自大山里的女孩子,年龄像山溪边上初带朝露的野花苞,长相当然像满坡满坡盛放无名花儿一样地美丽。

花花家在离县城很远的地方。听花花说,她家里很穷,父亲是个瘸子,母亲是一个身体有病的女人,家里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家里穷的花花自然没上过多少学,能上完初中还全靠希望工程。上完初中的花花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外出打工,而是一咬牙扯了一年的夏枯草,半边莲……把换来钱交给一位理发店的老板当起了学徒。要不,花花是不会来这条小街开一家理发店的,如果这条一街要是没有花花的身影、空气肯定不会如此律动的。

穷苦出身的花花在师傅那里自然比一般女孩子努力点,那么学到手的东西也多一点。手艺好也是自然的事,其它理发店就一把剪刀,一把电吹风,一瓶摩丝。花花的理发店就不一样,花花会剪年轻人那种韩式头,卷那种萝卜丝,还会给中老年人理平头,六斤头,什么四六三七也自然难不倒她。花花理发价格是这条街里最便宜的,人家收十块,她只收八块,而且服务态度也好,自然去理的人就多。对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更是好得不得了,知道有些老人生活状态不怎么样,不但分文不收,而且还送出店外,再三对着耳朵叫爷爷慢走,小心点,别摔倒……

花花爱笑,不知道花花是不是读过,“笑比哭好”这句话。没事的时候,花花总喜欢站在店子门口笑,弄得过路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你千万不要以为花花精神有问题,那绝对不是的。花花是在憧憬着爱情哩。

花花理发店对面是一家摩托车维修铺。维修的师傅叫木,花花初来小街的时候,就是木帮她找的房子,然后帮她弄好一切。木修车技术也很好的,一天有忙不完的事,似乎顾及不了花花的笑,偶尔一抬头,看到花花,满手是机油的手忍不住抹一把额头,顿时,木成了个大花猫,花花更笑了,笑得弯腰驼背……木也僵硬地露出一排白牙,那僵硬也许是跟他的工作有关,跟摩托车零件一样地硬。但只要花花一进去理发店做事,木的眼神就像夜间行驶打开的摩托车灯,朝花花理发店照过来,穿墙透壁,只要花花的笑脸再一出现,木的眼神就像突然断了电,心虚地暗了下去……

爱笑的花花也有笑不起来的时候。自从他瘸腿爸爸来过一次之后,花花就笑不起来了,每次看到木在店门口修车的时,脸色很沉重,有时还能听到轻微的叹息声,压得木更不敢抬头……

一个早上,小街传来了鞭炮声。大家走出去一看,原来花花的理发店更名为非主流美容店,老板也是一个如花年龄的小姑娘,也爱笑,但笑得很浪,像流水受阻一样,听后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慌……

花花呢?

后来听人说,花花爸爸来告诉花花,她的弟弟看上本村一位姑娘,小两口没得说的,但女方的父母提出条件是,礼金三万,拿不出就对“扁担亲”,让花花嫁给女方独眼龙的哥哥……

月月日杂铺

月月杂货店在进街最不起眼的一个斜弄。杂货店不大,但里面也算是应有尽有,但在这条街上只能算是中等。但所有租住在这里的乡下人都喜欢来月月杂货店里买东西,主要一点是热情,价格也相宜。

月月从来不用城里人的眼光来看居住在这里的乡下人。谁家有个短缺只要月月知道,她都会去帮忙,谁要是赊了烟酒或柴米油盐,月月很少催问;夫妻吵架,受气的女人总会来找月月,而月月总是给她们合理的开导。所以白天那些跟着男人进城还孩子的堂客们喜欢来月月这里扯家常,晚上,那些在外面送米运水拉煤的男人也喜欢来月月杂货店赊一包烟,要一瓶酒,一包花生米,从月月特意为他们准备、摆在柜台上那台十四英寸小电视里看看中央新闻、北京奥运会,……

月月的男人叫刘三,刘三是精明的城里人。喜欢用那种城里的眼光看这些人。每当这时,月月都会说,同船过渡都是五百年缘分,既然大家能到一起更是缘分。再说,人家还在你这里买货,让你赚钱,你做出那样子有什么意思呢。精明的刘三感觉月月说得有理,也不再说什么了。

刘三很听月月的话。刘三人不笨,跟她是同学。当年刘三追月月时,还是社会浮浪的人,月月父母很反对,说刘三聪明没用对地方,但月月偏要嫁给刘三,宁可父母不认。婚后的刘三也算争气,凭着熟络的人脉,精明的头脑,时不时地在城市边缘弄了几个小工程,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月月的娘家人也慢慢地接受了刘三,这时月月也长舒了一口气。

那知这口气还没缓过来。月月眉头又紧锁起来……

原来精明的刘三不但在外面包到了工程,而且还顺带包了一女人。

刘伢补锅店

提起补锅的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这条小街也有这样一处。只要你走进这条小街就能听到叮叮当当铁锤敲击铁皮、如木槌在琴弦上敲击发出那种高高低低的韵律声。如果你是好奇狂,顺着声音找,你会在一个临街小转角处一个小门店,看到这样一个老人,身材佝偻,瘸着一条腿,盘坐在马扎上,身罩蓝色围裙,满头花白杂色,面色黑褐,脸颊深陷入牙槽,一摄山羊胡子,满脸带着笑,笑时那山羊胡子好象也感觉到什么,激动得不停地抖动起来。对了,这人就叫刘伢。本地有这样的风俗,不管你是八十还是十八,如果未婚通称为伢(意思就是还没有当爹的人)。虽然刘伢今年六十多了,但还属未婚人仕,所以只能委屈他跟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并列在一起。

刘伢补锅是他家传手艺,据说在他爷爷的爷爷就开始这行当,在当地很有名气,最后传到他手上,虽然有一条腿不行,但不妨碍祖传的手艺在他身上发扬光大。

你看,坏了一载的圆铝锅一到他那细成麻杆的手里时,就被他麻利地用一把大铁剪优雅地一圈,整齐地把坏的锅底给剪了下来,口子崭齐的,像画过线似的。然后从身边的装着各种锅底纸箱里找一块大小刚好合时的装上,把锅扣有身前小铁墩上,右手扬起中小锤子、左手一点点移动,一圈圈铆合起来,只见那锤子随着那只枯瘦的手一上一下、在身前串起一朵朵小花,声音如雨滴敲打睡荷……引来一些过路人驻足,额首称奇。

没事的时候,刘伢还给人修雨伞,修钢笔。一把破雨伞一到他那又枯瘦的手里就能返老还童,一支坏钢笔经它那双黑瘦的手就能起死回生。大家都称赞他的手艺,自然也很敬重他的。

但路过的人很少跟他说话,大多只是抬头对他微笑一下,但只要刘伢看到,他便会大声地说:吃了吗?上哪去。问者便会马上驻足用手比划一下要去的地方,这时刘伢会露出满脸地微笑。人们这样用这种方式跟刘伢交流是有原因的,刘伢耳朵背。

耳聋腿残的刘伢,自然错过了爱情。就在这祖传手艺即将后继无人的时候,八年前一天,刘伢习惯地打开店门,在他屋前拾到一个女婴,女婴长得很好看,当时很多人想要的,但没人愿意把这种想法说出来,更没人跟他争,因为大家知道刘伢更需要。小女孩今年八岁,在上小学二年级,特乖巧。

你看,刘伢吃完晚饭又带着孙女在街道上散步呢,街坊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而刘伢一看到有人对他说话,便自然蹲下瘸腿,侧着脸,而小女孩子刚踮起脚,仰起一张白嫩的脸,把双手合成一个喇叭形对着刘伢的黑如锅底的耳朵上,大声地说:问你吃了吗?问你到哪去?这时,刘伢好似恍然大悟似的抬起头对打招呼的人说:吃过了,出去走走……然后牵着孙女的手,就如一载枯枝上绽放出一朵鲜艳的花朵。

其实!我相信在刘伢的内心肯定也绽放着一朵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村小篾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条老街上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成就了这条街上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非常现实的文章,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问好作者!
  【山村小篾匠 回复】:谢谢朋友点评。问好 [2008-8-30 10:47:52]
  【山村小篾匠 回复】:老师你好,我有一个小问题需要你帮助。我文字为什么在这里不能首发呢?明明是我写好第一时间张贴在烟雨的。请回复 [2008-8-30 12:13:26]at:2008年08月30日 早上8:05

文清-评论

这篇不是首发吗?没有显示再发字样啊!at:2008年08月30日 中午12:19